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眨眼的星星828



清朝崩潰的時候,財政體系問題就已經比較大了。

清朝原來的財政體系以向農民徵稅為主要來源,後來為了保證給列強的賠款不出問題,由英國人赫德參考英國的關稅體系,為清朝建立了關稅體系。關稅收入扣除給列強的賠款後,剩下的交給清政府,也就是關餘,是晚清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晚清時期,清朝的另一個主要財政收入來源是向列強借款,以中國的各種經濟權益為抵押,比如礦產資源開發權,修築鐵路的權利等等。比如在東北開發問題上,就是美國,德國,日本和俄國都在競爭,想以借款抵押的名義控制東北。

進入民國以後,袁世凱時期,各地的主要收入基本上都用於維持本省,向中央解送的稅收比較少,而中央的收入來源比較少,只能依賴於向國外繼續借款,抵押同樣是各種國內政治經濟權益。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夢想武力統一全國,但又沒有錢用來維持軍隊,只能繼續加大向列強借款力度。


不過,相對而言,地方軍閥如果無意問鼎中央,日子相對還是比較好過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地盤,可以搜刮自己地盤上的老百姓。能力比較強一點的軍閥還可以向地方上派遣官員,進行搜刮,有些還在本省進行了一些建設和開發。

比如山西,一直處在閻錫山的控制下,當然也大量搜刮老百姓,但閻錫山也利用山西的資源優勢,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建設,比如修鐵路,支持發展工商業等等,所以收入來源是比較穩定的,能夠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成為閻錫山始終控制山西的根本。

桂系對廣西的控制也類似於這種情況,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控制廣西之後,進行了不少地方建設,還曾在廣西境內大量種植梧桐樹,向境外出口桐油。同時也進行了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比較穩定,號稱模範省。李白並在廣西開辦了一個航空學校,抗戰開始後交給了中央。


總體而言,只要有自己能夠穩定有效控制的地盤,收入來源就比較有保證,而沒有穩定有效控制的地盤的,收入來源就捉襟見肘,比較難以維持,容易大起大落。比如馮玉祥,雖然北伐後軍隊規模很大,戰鬥力也不錯,但是因為沒有可靠的地盤,就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中原大戰就只能依賴閻錫山的財政支持。

但是如果要問鼎中央,維持軍隊規模超過本省財政收入負擔水平的,就只能依賴於向列強借款了。比如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退回東北,一方面進行建設,另一方面就是向日本借款,否則以東北當時的財政負擔能力,是不足以維持軍隊。

此外,像粵軍,川軍,滇軍這種依託對本省的有效控制的軍閥,能夠持續穩定的搜刮本省老百姓,財政收入來源有保證,也無意於問鼎中央的地方軍閥,也是比較穩定的。所以總體來看民國時期的苛捐雜稅特別多,就是因為軍閥要維持軍隊才能控制自己的勢力範圍,只能竭澤而漁。


蕭武


一個事實是——民國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是不如大清的。

大清的時候,雖然苛捐雜稅也多,好歹有個節制,因為怕再來一次太平天國,不敢把老百姓逼的太狠。尤其不加農業稅是大清的政治正確(康熙皇帝定的規矩),所以大清的苛捐雜稅是有限的,朝廷收入主要靠關稅。

更重要的是,大清內部比較穩定,不打仗,慈禧新政之後,清朝的財政收入連連升高。1911年的前十個月財政收入居然達到了空前的三億兩,多是來自於實業和關稅的增長,老百姓的負擔在彼時還處於一個勉強可以忍受的階段。

到了民國,完蛋了。


民國時期,整個中國陷入了內戰狀態,各軍閥為了擴充軍隊瘋狂聚斂財富,管你老百姓造反不造反。何況熱兵器時代,軍閥也不怕農民起義了。

軍閥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以下幾種:

一:刮老百姓

就像《讓子彈飛》裡葛優說的那句話——“不刮窮鬼的錢你想掙誰的錢啊?!”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缺錢的首要想法就是刮老百姓。大清亡了,軍閥可以肆無忌憚的加徵了。蓋房子要交稅,買牲口要交稅,殺了牲口吃肉也要交稅。反正是雁過拔毛,獸走留皮,除了呼吸不交稅,幹啥都得交稅。

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外,軍閥們還很有超前意識,他們還可以預徵,把未來的稅徵出來。河南的軍閥把稅收到了1950年建國之後,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把稅收到了1972年!如果再努努力,沒準連改革開放以後的稅都要由他收。

除了農業稅以外,還可以設置關卡,收取過往商人的流通稅,這叫做“厘金”,是晚清督撫們留下的規矩,當年曾國藩就是靠這筆錢養活的湘軍。厘金對民間商貿的打擊相當大,直到三十年代之後宋子文整頓財政才取消。

二:開創新門類

大清和袁世凱倒了,軍閥沒人管了,他們可以公開的幹一些過去不敢幹的事情——販毒。

西北的軍閥命令老百姓種鴉片,關中大片的土地不種糧食改種鴉片。軍閥將這些鴉片低價收購來,賣到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去賺取暴利,這是西北軍閥賺錢的妙招。

不過也有一些軍閥是比較有節操的。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地盤比較穩定,所以對自己地盤的建設很上心,比如山西的閻錫山和東北的張作霖。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創工廠、礦場,修建鐵路,甚至還創立了山西的銀行,發行本省的貨幣。由於山西一直比較和平,以及閻錫山治省有方,讓山西的財政收入節節上漲,成為民國各省中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

東北由於地盤穩定,張作霖也進行了很多建設。鐵路、工礦之外,東北當局還開設了不少學校,現在東北的很多高校(如吉林大學),都能在民國找到影子。

除了自己建設之外,蔣介石由於地理優勢,天然享有了廣東和江浙的交通便利,這讓他擁有了清朝財政遺產中最值錢的一部分——關稅

蔣介石因為掌握海關,財政收入遠超其他軍閥,軍隊裝備也是最好的。中原大戰時,馮玉祥的西北軍連步槍都做不到人手一把,蔣介石的軍隊卻擁有飛機坦克,顯示了雙方財政的天壤之別。

還有一種另闢蹊徑的,是孫殿英。

孫殿英作為一個小軍閥,沒有自己穩定的地盤,刮老百姓也輪不到他,他只能仰大軍閥的鼻息生存。但是他另闢蹊徑,居然盜了清東陵!

孫殿英把清東陵用炸藥炸開,把慈禧和乾隆的墓都給洗劫一空,靠盜墓發了一筆橫財。他將盜墓的一部分所得用來賄賂國民黨高官,最終在溥儀強烈抗議,中外震驚的情況下,居然啥事沒有,吞下了這筆不義之財。

三:外國援助

對於軍閥來說,還有一筆重要收入,就是來自帝國主義的援助和借款。

所謂“援助”,自然不是無償的,帝國主義不是慈善家,沒有回報,他們才不會給中國人半文錢,這些錢需要用主權和利益來換。

從袁世凱時期,民國的借款就開始了。袁世凱因為空頂著一個大總統的帽子,各省卻不給他交稅,所以他只能向五國銀行團借款以維持北洋政府的運轉。後來段祺瑞維持北京政府也是靠的袁世凱留下的“善後大借款”。

在各國之中,只有蘇聯是一個特例。

蘇聯可能是唯一一個對外援助不求回報的國家,至少在蘇聯初期是這樣。蘇聯剛建立時,這個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政權想要扶持全世界的革命,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二十年代初,蘇聯在中國扶持了兩個政權——廣東孫中山政權和西北馮玉祥政權。

可以說,國民黨北伐之所以能成功,與蘇聯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不過後來蔣介石放棄蘇聯,轉投了英美。在蔣介石之前,北洋政府段祺瑞也比較親英美。他們都是英美帝國主義在中國扶持的代理人。

英美扶持了自己的代理人,日本自然也不閒著,日本人扶持的最成功的代理人就是張作霖。


現在的人,聽了幾個故事,看了幾集連續劇,就以為張作霖是什麼愛國志士,把日本人耍的團團轉還討不到便宜,認為張大帥真是機智。

屁!

民國軍閥中,可以說頭號漢奸就是張作霖。張作霖起家靠的就是日本支持。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張作霖什麼都敢賣,什麼南滿鐵路,什麼駐兵權,什麼吉林礦產,只要日本人肯出錢出槍,東三省沒有什麼是老張不敢買的。

在張作霖之前,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雖然贏了,但是東北還有多家帝國主義玩家。俄國沒有完全退出,英美勢力仍在。可是在老張的一頓操作下,日本吞併了東北的鐵路、礦產、港口,掌握了東北的經濟命脈,逐出了除蘇聯以外的各國勢力,所以後來日本侵佔東北才能這麼順利。

所以,對於張作霖這個土匪頭子,他的那些“愛國”事蹟聽聽就行了。拿他當好人,那真是拜錯了墳頭!


小約翰


關於軍閥軍費那點事,其實說來挺搞笑的。眾所周知,民國初期大小軍閥林立,有幾個鎮子都能成為一方軍閥。養軍隊那是要花錢的,先不說武器裝備,就連最起碼的吃飯穿衣,也是一大筆花銷。



作為大軍閥來說,一般背後都有列強的支持,除了自己地盤上面的稅費徵收外,還可以向列強伸手,或是尋求支援,或是向其借款,不僅能夠得到裝備更新,還可以擴大利益。例如張作霖就是尋求了日本人的幫助才進了北京。可惜,張作霖並沒有給日本人相應的利益,結果在皇姑屯給日本人炸死了。

大軍閥可以如此,一些小軍閥可就沒有這麼好的命了。他們就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最搞笑的就是四川的小軍閥們。這些人為了搞錢,那真的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小軍閥們地盤小,所以能夠收得上來的稅也少,所以他們必須巧立名目,多進行一些攤派,將各種稅費都攤派到地方上。但是,他們也知道,把老百姓逼急了,第一他們要造反,第二不利於已經徵兵。所以他們還得想別的辦法。

最簡單的是自己做走私生意。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四川軍閥範紹增範哈兒就通過長江水道,從四川走私貨物到上海,通過杜月笙等人銷贓,從中掙錢養軍。範哈兒這還算是在省外有杜月笙這樣的關係,能夠幫他做生意。



最搞笑的軍閥竟然是靠賭博來養軍,賭場就是他的銀行。第28軍一位姓謝的旅長,一旦軍需官向他告急,他便去賭場賭上幾個小時,出來之後,一個裝著幾萬大洋的口袋就放在軍需官面前了。


傅斯鴻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反動統治,第一次在中國建立了民主共和國。但當時孫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臨時政府卻基本上一貧如洗,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袁世凱接替臨時大總統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各省的督軍們有不少都是以前清朝的大臣,他們習慣了有皇帝的日子。現在沒有皇帝了,他們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袁世凱的中央政府也收不上來多少財政,只是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

以袁世凱為首的民國政府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依靠向外國借款。尤其是和南方革命黨打仗的時候,所需的經費只能向國外西方各國借款。政府所能依賴的更多的收入差不多就是關稅,然後就是以總統的名義私下籌集的一些資金。

地方上的督軍手中都掌握有實際的兵權,他們既要滿足政府的日常開支,還要籌措大量的經費。當時的中國是農業社會,他們基本上都沿用晚清時的慣例,在各個關卡收厘金,也就是從過往的商人頭上抽稅。



當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完成名義上對全國的統一後,有宋子文建立了國家統一的財政稅收制度。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實際佔領的是華東中國經濟最富裕的地區,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收稅條件,再加上民國時候的關稅收入。

這時的西北軍閥和桂系軍閥同樣生財有道,比如馮玉祥和李宗仁就在自己統治的區域種植牙片,提煉毒品,向全國銷售。利用這個手段來籌措軍費,雖然禍害了其他地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山西的閻錫山和山東的韓復渠則致力於地方的經濟文化建設,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山東和山西在當時屬於模範省,各方面建設的成績都非常明顯。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稅收的增長也是可以預期的,軍費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在抗戰期間,江南地區首先淪陷,導致國民政府的財政問題日益突出,軍費就更加緊張了。國民政府只能向外借債,同時在國內大量印刷鈔票導致通貨膨脹。各個戰區對當地的稅收徵收的比較高,在河南的湯恩伯甚至被河南人民當成了四大害之一。



在民國的歷史上,張作霖治下的東三省是一個例外。張作霖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他識人善用。他任用王永江來整頓東三省的財政系統,大大提高了東三省的財政收入,軍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孫中山在廣東建立的政府基本上依靠對商人徵稅,並且徵收的還比較狠。孫中山和商人為生的資本家之間的矛盾非常激烈,因此還發生過商團叛亂事件,爆發的原因就是孫中山徵收的稅收太高,商人們實在忍無可忍。

當抗戰結束後,蔣介石再一次發起了內戰。歷經上百年的戰亂,中國的經濟早已千瘡百孔。蔣介石的辦法就是開動印鈔機,導致中國的物價飛漲,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借用通貨膨脹洗劫民眾的財產,以此來籌措軍費。

經濟上的崩潰迅速導致國民黨在政治軍事上的崩潰,國民黨敗退臺灣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經濟上的破產,讓全國各界人士喪失了對國民黨的信任。本來宋子文一直致力於建立西方可以對接的財政系統,但都沒有取得蔣介石的認可最終都付諸東流。沒有穩定的財政就沒有穩定的軍費開支,軍費的收入只能是殺雞取卵。


新知傳習閣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是家常便飯,要爭奪地盤手裡就要有人有槍,要想有槍有人就得有錢,那麼民國各地方軍閥軍費是如何得來的?


第一,搜刮民財,軍閥在各自地盤內狠狠的收刮民脂民膏,設立各種苛捐雜稅,搞得民不聊生。百姓蓋房子需要交費,買賣牲口需要交費,甚至你弄頓肉吃也要交費,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都要交稅。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收未來的稅,把稅收到1972年。

第二,發展地方經濟,這裡面發展的比較好有東北王張作霖和山西王閻錫山,利用地盤的地理資源優勢,設立工廠,發展實體經濟,建立學校等等,所以東北和山西這兩個地方是當時中國比較富裕的地方。


第三,依靠列強,從他們手裡借錢,列強怎麼會如此好心,借錢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要麼是高額的利息,要麼以鐵路,港口,礦產或者出賣主權交換。

軍閥之中較為特殊便是孫殿英,孫殿英是國民革命軍十二軍軍長,手下有三萬人馬,雖是國民革命軍,蔣介石卻不發軍餉,孫殿英帶著十二軍炸開了慈禧太后與乾隆皇帝的陵墓,將其中的寶貝賣了換軍費。


麥地傳奇


你這個問題,會讓那些天天網上懷念北洋和民國時代的人很尷尬的。他們嘴裡的北洋和民國。是一個自由,經常向老百姓認錯。重視民意的時代。

而實質上呢?

滿清覆滅後,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你的問題直指核心。在生產力極度不發達國家動亂的時代,各地軍閥的軍費是哪兒來的?當然是從老百姓身上刮來的。一個靠從老百姓身上瘋狂掠奪財富來建立軍隊,並進行相互征戰的時代。怎麼可能是一個重視民意。老百姓活的幸福的時代呢?

各地軍閥的軍費支出相對於財政收入佔比動輒就是70%,80%。這麼高的支出比例。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哪有人會去考慮,老百姓都在勒緊褲腰帶支持軍閥打仗。這是一個對於老百姓來說苦不堪言的時代。


老九門177605940


中華民國又可以稱之為中“閥”民國,短短的三十幾年大大小小的軍閥割據一方,連年混戰,打仗得要錢啊,“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可不是一句空話,那麼各路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呢?

一、搜刮老百姓

為了錢軍閥無所不用其極,巧立名目,不顧人民死活,徵收各種苛捐雜稅,極力壓榨統治區內的人民,所以有“民國萬稅”之說。

軍閥依掌握武裝力量大小,往往會控制大小不等的地盤,隨意加派或者截留稅收。

就像《讓子彈飛》裡葛優說的那句話——“不刮窮鬼的錢你想掙誰的錢啊!”

根據統計,河北一個縣就有300多種新立的各種雜稅,如殺豬要交稅,捆豬的繩子要另外交稅,船開要交稅,船不開也要交稅,上下船還得單獨交稅,出生有落地捐,結婚有新婚捐,死了有棺材捐,種樹有植木捐,·····在軍閥楊森治下,甚至連進城挑糞的農民也要交糞捐。所以當時有人諷刺“自古未聞糞有稅,如今唯有屁無捐。”

軍閥們甚至貪婪到開始徵收“未來稅”,河南的軍閥把稅收到了1950年建國之後,熱河的湯玉麟甚至把稅收到了1972年!北京廊坊一帶的邊防保障特別稅在1937年時已經收到了2035年,已經喪心病狂。 設置關卡,收取過往商人的流通稅,這叫做“厘金”,是晚清督撫們留下的規矩,當年曾國藩就是靠這筆錢養活的湘軍。厘金對民間商貿的打擊相當大,直到三十年代之後宋子文整頓財政才取消。

二、借款和經濟援助

辛亥革命勝利後,竊取革命果實成為大總統的袁世凱,只空頂著一個大總統的帽子,各省卻不給他交稅,他就以辦理辛亥革命善後為名,向英、法、美、日本等多國列強借了總額高達2500萬英鎊的借款,袁世凱利用這筆龐大的借款,擴充北洋軍,賄賂收買其他軍閥部隊,從而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

解放戰爭時期的蔣介石總共獲得了十幾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沒有這些錢,他根本打不起內戰

龐大借款,除了高額的利息外,還以海關、鹽稅、煤礦、鐵路等等為抵押,而正是列強侵略中國的重要手段,不論是北洋軍閥還是國民黨新軍閥,賣起國家主權那是絲毫不手軟。

三、種植鴉片,販賣鴉片或走私獲得金錢。

當時民國的軍閥,絕大多數都曾因種植鴉片、販賣鴉片獲利。如西北的軍閥命令老百姓種鴉片,關中大片的土地不種糧食改種鴉片。軍閥將這些鴉片低價收購來,賣到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去賺取暴利。 四川軍閥範紹增範哈兒通過長江水道,從四川走私貨物到上海,通過杜月笙等人銷贓,從中掙錢養軍。

四、發展地方經濟。

閻錫山在山西進行了很多很有建設性的舉措,開創工廠、礦場,修建鐵路,甚至還創立了山西的銀行,發行本省的貨幣,讓山西的財政收入節節上漲,成為民國各省中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

五、財團支持。

最成功代表人物就是蔣介石。北伐勝利後,掌握了軍政大權的蔣介石,通過與宋美齡結婚,靠上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江浙財團後,才有了金元攻勢的無往不利,才有了蔣介石在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軍閥混戰中的輝煌勝利,併為蔣介石最終名義上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六、發行鈔票、和盜墓:

北洋軍閥時期不僅中央政府發行鈔票,各省也很多自己發行本省鈔票的,比如東北的奉票、雲南的滇票等等。軍閥們急用錢的時候,往往就會開足馬力印一批,結果就是鈔票貶值。奉票從1919年到1931年12年間,奉票貶值14498%。

1928年夏,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成功的把慈禧和乾隆的墓都給洗劫一空,靠盜墓發了一筆橫財。後來事情敗露,他選取了一些國寶級文物送給了南京方面的上層人士。孫殿英即得到了軍餉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且還升官了。

孫殿英這樣為自己辯解:滿清政府害了我祖宗三代,我這是不得不報仇為革命!


美麗青春您真痘


民國時期軍閥的軍費來源比較多樣,但也有規律可循,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北洋軍閥混戰前期的徵稅;北洋軍閥混戰後期的整頓,提高汲取能力;國民黨新軍閥的進一步汲取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

在袁世凱死後,最高權威的喪失,加上北洋系統的內鬥,中央權威急劇削弱。軍閥也開啟了問鼎與混戰時代。這時候軍閥的軍費主要來源,就是傳統的稅收系統。

同等條件下,誰佔據的地盤人口多,稅基就大,稅收就多。

(民國財政史)

當然還有一條就是加派,把稅收收到n年後,竭澤而漁解決。

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前後大家都是這麼依託這種稅收方式作戰。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供養的部隊少。

2、第二個階段

戰爭改變制度,這是常識,也是公理。為了獲得勝利,軍閥需要有更多的錢糧,部分軍閥開始了改革,典型的是東北的張作霖與山西的閻錫山。

(閻錫山提高了汲取能力)

閻錫山推行六政,禁止士紳干涉地方行政,提高政權汲取能力。在清末,山西和安徽的收入差不多,都在600-700萬元左右;到了民國十年,山西的收入已經是安徽兩倍,達到1300多萬元。

東北的張作霖一方面提高汲取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壟斷經營,提高了實力。稅收就有3400萬元,自然能有入關稱霸的能力。

(二次直奉戰爭)

在南方統一廣東的國府,在財政專家宋子文的處理下,廣東一年收入一度達到9000萬。在未來他們自然都是有能力爭霸的。

3、新軍閥階段

東北軍幾次入關退出了關外。在國府北伐的時期,馮玉祥拿到了蘇聯的經費支柱,桂繫有整頓後的廣西財政支持,國府有廣東財政支持,閻錫山有山西財政支持。

(勢力圖)

相對於各地軍閥,他們的稅基、汲取能力、或者軍隊動員能力,至少有一方佔據優勢。在戰場上取得相對優勢也是自然的。

在新軍閥混戰中,蔣介石在財政上佔著江浙與廣東,處於絕對優勢狀態。

(國民政府)

戰爭開始的時候,大家用著傳統的徵稅方式,頂多加派;隨著戰爭的發展,部分軍閥開始了財政改革;到了國府時期,其汲取能力比起來北洋政府又上升了一個層次。當然真正打大動員要到了土改。

參考文獻:

李懷印 | 集中化地方主義與近代國家建設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民國軍閥的軍費從哪來?都有自己的門路,各顯神通唄,像孫美瑤的臨城劫車案、孫殿英的東陵盜寶案屬於個例除外,軍閥撈軍費主要三個方面,一是向外國人借款、出賣國家利益獲外國人扶植;二是壓榨百姓,設立各種苛捐雜碎;三是自創副業,開礦圈地、壟斷金融、控制市場等。

段祺瑞曾與日本簽署了《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這個條約惡劣後果遠遠大於“二十一條”!

舉個例子,從1912-1927年北洋時期,各地軍閥向外國人借款400多項,金額超過15億美元,這是不完全統計,這些錢大部分用於軍費開支,比如美國人直接給直系送錢送軍火,還幫吳佩孚在在洛陽建飛行機械廠,張作霖、段祺瑞、閻錫山、張勳等都受日本人扶植,當年張勳復辟時,德國和日本爭相援助,德國人給裝備,日本人給錢。這些援助都是由鐵路、港口、稅收、礦石等各種國家利益換來的,甚至一間工廠、一艘輪船、一座城市都拿出去抵押,1918年日本強佔山東,就是因為段祺瑞政府借錢太多不還,日本以此為藉口。

民國時期,鹽業、金城、中南、大陸稱為北四行,是依附軍閥的北方商業銀行,圖為天津鹽業銀行舊址。

有些省份軍閥有礦、港口、工業等固定資產能換來錢,有些內陸省份太偏遠就只能把嘴張向百姓,在自己轄區內毫無顧慮的增加賦稅,比如1912-1919年,西南地區的田稅增加了7倍,鹽稅增加了3倍,還有菸酒食品等商業稅增加了3倍,印花稅增加9倍,還有變著法的掠奪和蹂躪,比如四川梓潼在1926年就已經提前把稅徵到了1957年,這種敲骨吸髓的榨取方法,在軍閥混戰期間屢見不鮮,給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

湯玉麟,熱河軍閥,1929年徵稅徵到1941年,轄區內指導種鴉片,盜取遼皇陵,無惡不作。

這些各地的督軍、督辦除了是軍閥身份外,其實還是大地主、大資本家,比如段瑞祺有8個煤礦公司,大量土地,馮國璋有鹽業公司、金礦、銀行錢莊,徐世昌在輝縣除有5000畝土地,手裡握著幾個大企業,張作霖在東北圈了200萬畝土地,還有大量壟斷企業。此外全國的金融業都掌握在軍閥手裡,當時銀行林立,有交通銀行系財團、北四行集團財團、江浙財閥、華南財團等幾個大的金融勢力外,還有四川財團、山西財團等小型勢力,這些資本家在經濟和政治上支持軍閥,而轄區內的債劵、投資放貸、稅收等都由這些資本家控制。


圖文繪歷史


那個時期各地軍閥的來源有好幾種,我們簡單分析?

一:與外國勢力相互勾結。

這個想必大家多少有些瞭解,像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等人,不都是盤踞在各地然後從日本、蘇聯那裡搞到很多的經費和武器彈藥嗎?而且國民黨總統蔣介石從美國那裡借的錢也不少。

二:搜刮百姓

就像張作霖那樣,他是土匪出身的軍閥。土匪幹的就是打家劫舍的勾當,所以他們在那個年代或多或少都會從老百姓那裡榨出油水,來養活龐大的軍隊。

三:盜墓

他們在巨大的利益誘導下,乾死了“土撥鼠”的活。就像孫殿英,直接用炸藥包炸開了清東陵的大門,把裡邊的金銀財寶略讀殆盡,發了一筆橫財。

四:相互掠奪

他們之間的掠奪,不僅是錢財的掠奪,還是地盤的爭奪。像直奉大戰這些近代著名的戰役,都是軍閥們掠奪錢財充做軍費的手段。

別的方法也有很多,就說以上這四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