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夫要賣孩子,她帶母親和3個兒子蝸居垃圾堆,老大染網癮


12月的山東聊城,天已經十分寒冷,在聊城郊區的一處空地上,張芹英的母親正在一處臨時搭建的露天廚房準備一家人的午飯。鍋裡幾個窩頭和一盤剩菜讓人毫無食慾,卻是她們全家填飽肚子最好的伙食。2013年的這個冬天,攝影師第一次走進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張芹英是山東人,年輕時嫁到了河北,2006年,她還懷著第三個兒子的時候,丈夫就多次提出想把孩子賣掉,而且經常無故就要趕她走,無奈之下,張芹英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和自己老母親回到了山東生活。圖為一家人正在清理撿來的廢品,遠處的集裝箱是她們的家。

逃出婆家後,張芹英先是在邯鄲落腳,三個孩子都上了學,可後來孩子的父親找去了,沒有辦法,才又從邯鄲輾轉到了山東聊城。到聊城後,由於她和孩子的戶口都在河北,本來應該繼續讀書的孩子只得輟學了。圖為張芹英她們用廢棄集裝箱改成的家。


來到聊城後,一家人過起了撿垃圾度日的生活。當年離家時,三個兒子分別只有7歲、5歲和2歲,張芹英因為傷心,身體狀況很差,吃了很久的中藥才好,藥費一部分是她母親撿垃圾賺來的,還有一部分是賒的賬,等她身體好一些了又撿垃圾才還上。

說起曾經的經歷,張芹英依然心緒難平,對於這種流浪的生活,她說,自己苦一點無所謂,就是耽誤了孩子。幾個孩子都十幾歲了,沒辦法上學,老大14歲就去了一家汽修廠當學徒,老二和老三則跟著她們一起撿廢品。

這個特殊的一家人的遭遇很快引起了當地志願者團體的關注,當地聊城大學的志願者們利用週末的時間來看望這一家人,給他們帶來了棉衣、課本和一些生活用品。圖為留在家裡的兄弟倆穿上了大家送來的新棉襖和圍巾。

除了在生活上提供幫助外,大學生志願者們還開始教兄弟倆讀書認字,兄弟倆也特別愛學習,在大家的幫助下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但他們最渴望的,還是能像其他小孩一樣,到學校裡去上學。而讓張芹英鬱悶的是,大兒子當學徒後迷上了上網,成了網癮少年。

令人欣慰的是,在之後大家的幫助下,張芹英一家終於搬到了一個出租屋小院,有了一個相對安穩的家,大家還幫張芹英找了一份工作,為孩子辦理了暫住證,讓他們得以入學,當地的一名女檢察官還對她們一家人進行了長期捐助,給了一家人莫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