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遁入空门,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

然而,牢笼壁垒的寺院,青灯枯坐的生活,约束森严的戒律,无不让放荡不羁的鲁智深感受到窒息和压抑。

他终究还是那个曹营中的关羽、红尘中的提辖,诱惑他的,始终都是佛家必须了断的花花世界。所以,在远离红尘的禁锢中,酒成了鲁智深发泄情绪的唯一选择。

因为醉酒,鲁智深两次大闹文殊院,接连闯下大祸。师父智真长老有心偏袒于他,不仅不加责罚,反而赠与了五件意味深长的东西。

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喜爱,从名字中就可见一斑。两人都是“智”字辈,说明长老并不将智深视为低辈分的弟子,而是以师兄弟相待。

当初众人见鲁达“形容丑恶,貌相凶顽”,是智真长老力排众议,坚持剃度。可见,只有智真长老才懂鲁智深的本心、本性,准备好好栽培。

鲁智深初犯酒戒,智真长老虽严厉批评,却也相当温情。事后,他让鲁智深饱餐一顿,还送了一套新装备。大棒加面包,让鲁智深瞬间折服。

四个月后,鲁智深再犯酒戒。这一次,他屡犯众怒,非走不可了。

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临别前,智真长老并未声色俱厉斥责鲁智深,反而慈眉善目地送给他五件意味深长的东西。这足见长老对他的良苦用心。

在水浒原著第4回中,智真长老“便叫侍者取领皂布直裰,一双僧鞋,十两白银”,送与鲁智深。

衣服、鞋子、银子,这三件东西貌似普通,却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鲁智深去往大相国寺的必备之物。智真长老无微不至地送出这三件东西,与其说是将鲁智深礼送出境,不如说是充满慈爱、饱含深情。

而后两件东西,更体现了智真长老情深义重的一面。

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这第四件东西,是智真长老写给师弟智清禅师的一封亲笔推荐信。

表面上看,智真长老是将屡教不改的鲁智深赶出了寺庙,打发去了大相国寺。实质上,这却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明降暗升。

从偏僻边远的五台山文殊院,到繁华京城的大相国寺,还能“讨个职事僧做”,环境、地位均有显著提高,这哪里是贬、赶,分明是一种褒、升。

为何智真长老独对鲁智深厚爱有加?因为长老不仅看到了鲁智深“灵光一闪、价值千金”的佛性,更看到了他义薄云天、可歌可泣的人性。

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第五件东西就是那著名的四句偈言。在水浒原著第5回中,智真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可以说,这四句偈言不仅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更是一种命运的坐标。

这四句偈言为鲁智深日后的职场发展、江湖前途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与其说是高度概括,不如说是指路灯塔。

在水浒故事的纵深发展中,这四句偈言最后居然都一一应验,不仅让智真长老变得神乎其神,也让鲁智深的一生更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水浒中,他出场仅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对于鲁智深这样一块放荡不羁的佛家璞玉,智真长老用深沉的修养修为、非凡的领导艺术、超强的驾驭能力,尽其所能地进行着仔细雕琢和耐心打磨。

从某种意义上说,智真长老和鲁智深之间,既像兄弟又如父子。在智真长老慈父一般的关怀呵护中,并非草木的鲁莽汉子鲁智深,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真情。

所以,鲁智深最后再次双膝跪地,毕恭毕敬、心悦诚服地拜了九拜。甚至在梁山军征辽空隙,鲁智深还要抽空专程回五台山拜谒师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智真长老虽然只在水浒中出场过简单两次,却得到了鲁智深的一生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