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鲁智深

《水浒》之中,各色英雄,大多极具叛逆性格,火爆脾气,似乎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聚啸山林,快意恩仇。其实不然,即便是大名鼎鼎之鲁智深,本质上也是一位“好学生”。

“好学生”鲁智深

论鲁莽率真,《水浒》人物或许也只有“黑旋风”可与“花和尚”比肩,两人都是实打实的惹祸能手,时时践行平地起惊雷。然而细细品味,李逵是好儿子,以孝为先,鲁智深是“好学生”,尊师为先,智深之智、之朴更在其上。关东出相,关西出将,鲁智深正是关西人氏,出身行伍,曾在老钟经略相公麾下任“关西五路廉访使”,也就是在军中担任纪检干部,粗中有细,鲁莽但绝不任性。后因避祸,出家于五台山文殊院。本来,寺院众人因为鲁智深“形容丑恶,貌相凶顽”,担心日后“累及山门”,不愿收留,但主持智真长老力排众议,为他剃度,并赐其法名“智深”。

智真长老是厚道人,也是明白人,赐“智深”之名,可见视其与己同辈,向门下众人以示推崇,即使日后智深多惹祸端,长老仍是一力维护。此非私情,而是觉其正气、查其慧根,容其癫狂,待其悟道。鲁智深表面放荡不羁,实为有心之人,无论多么“调皮”,无论如何惹祸,敬重师长有加,师长教诲牢记心中,时时记诵品味。

后来,长老亲自安排鲁智深转投东京大相国寺,并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从日后行为轨迹看,既可以说是长老有先见之明,也可以说是鲁智深谨遵师命,大事绝不糊涂,实际后者的成分更大。梁山弟兄全伙接受招安,征辽得胜后,路过五台山,宋江带领众人,慕名拜见智真长老,鲁智深得以再见恩师。在师傅面前,偌大的鲁智深恢复小孩模样,对于长老的犀利点评“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丝毫不敢辩解,唯有“默然无言”。鲁智深向师尊供献一包金银彩缎,长老肃然道,“无义钱财,决不敢受”,在得知此为徒弟数年军功之赏,方才允纳,专用于给鲁智深“置经一藏”,消其灾孽,梁山其余人的供奉,一概不纳。师徒情深,可见一斑。

“好学生”鲁智深

重上五台,鲁智深的最大收获是再得师尊教化,智真长老再赠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郑重其事,当场“拜受偈语”,感谢师尊,读了数遍,珍藏身边。征讨方腊之后,梁山人马在杭州六和塔休整。夜深人静,钱塘江潮奔涌,其声如雷震耳,犹如千军万马。鲁智深以为是大战再起,操起禅杖跃出,经人指点方知是“潮信”。时时谨记师尊教诲,常常默念四句偈语,此时心有感念,鲁智深顿悟其道,已到圆寂之时,心中“大喜”,此乃一悟。鲁智深又向六和寺僧人请教,何为“圆寂”,得知即为辞世之意,毫无惧意,坦坦荡荡,沐浴更衣,洗净可生可死之身,此乃二悟。学深参禅深处,有感师尊厚意,鲁智深写下最后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既回应师尊所言“杀人放火不易”,也是自我之叹“今日方知我是我”,此乃三悟

是否是个好学生,要看是否认真向老师学习,更重要的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鲁智深可谓典范,莽撞汉却是真学生!无疾而终,无憾而去,可谓善终。

“好学生”鲁智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