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一手好字,是先練楷書,還是先練行書呢?

前幾節依次講啦文字的起源和發展,文字的書寫工具,筆的種類及選擇,正確的執筆姿式,如何運筆出鋒。有了以上的學習,接下來就是要開始寫字了,但是有的人可能喜歡楷體字,有的人喜歡行書,那麼是先練楷書還是先練行書呢?需要分順序嗎?這節課為你解析。

我們都知道,楷書是一筆一畫寫出來的,筆畫間無連帶關係,而行書就不一樣,筆畫間有很多連帶,牽絲關係。可以比喻楷書是一步步走路,那麼行書最起碼也是小跑啦,草書呢就是快跑。你得先學會走才可以開始跑肥。練字也一樣的道理,把楷書練好即使不去臨摹行書字帖,自己也是可以寫出一手行書的。楷書是根基,先把字體寫端正才能寫出飄逸,就像練武要先扎馬步一樣,底盤不穩怎麼能學好武術呢,道理一樣。

那麼什麼才是好字,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有遞進也有互補。先說什麼是好字。

先說怎樣才算得上好字,客觀上,漢字必有自己的骨架和書寫邏輯。倘若首先能正確認識漢字的間架結構,又能領會漢字書寫的收放、運筆、出鋒、還能在自己的日常書寫中,將其融為自我風格,那麼,這樣的字,可以稱為好字。

接下來,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一定要先學楷書?

首先要知道,漢字的間架結構。所謂間架結構,也就是一個漢字,偏旁部首和若干筆畫怎麼排布與擺放,才能最合適、最恰當、最美觀、最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

假若非得說練字有什麼訣竅的話,那麼,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及其規律,乃是最最首要的。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也可使得練習事半功倍。初期請勿掛念字的風格和骨氣。因為這些遲早都會有的。字的風骨,等到你練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出來。但你最初,至少得知道,一個漢字怎麼寫是最好的。

之所以說楷書,是認知好字的範本,是因為客觀來看,目前書店裡很多流行的楷書字帖,不管號稱什麼體、什麼派、什麼家,他們有一個絕對共通之處:間架結構都是沒有問題的。下面兩種字體分別是柳體及顏體。注意不同字帖中相同的字——儘管是不同風格,但是其間架結構都極為相似。比如,左右結構的「都」,右面的耳旁比左邊的「者」都略細,也都比左邊的「者」略低;而上下結構的「奉」,上部分的撇捺,均對下面的小字形構成半包的勢態。

想寫一手好字,是先練楷書,還是先練行書呢?
想寫一手好字,是先練楷書,還是先練行書呢?

兩種不同楷書字體相同的字間架結構相似

兩種不同楷書字體相同的字間架結構相似

練習楷書,熟悉點橫撇捺豎的基本寫法是基礎之一,而更重要的基礎,就是熟悉和掌握不同漢字的間架結構。瞭解並熟悉大部分漢字的間架結構,是使練字更有目的、更有效率的不二法門。

但是這一點,卻往往被人忽視。

其次,一定是其次,才是筆鋒的練習。

等到鋒健出來,屬於你自己的字,也就出來了。而鋒健再怎麼帥,字的間架結構沒有領會掌握,字就不會好看。

那麼要如何練字才能提高對漢字間架結構的認識與掌握呢?下一節課將講這部分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