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我最爱的家乡美食5----山西太原栲栳栳,你认识吗?


今天应粉丝要求,我最爱的家乡美食之5,推出山西太原---栲栳栳,不知道有没有人吃过呢。欢迎关注头条号,足不出户,领略全国。麻烦看到此文的朋友,顺手点击屏幕右上角,关注头条号。举手之劳,小编在此谢谢大家!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

栲栳栳: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开始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也叫笆斗。还有一种食物也叫做栲栳,因其外形象“栲栳”而得名,别称为“莜面窝窝”。

“栲栳栳”是一种面食,由莜面做成,是山西大同、吕梁等山区,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人民喜欢的一种面食。是中国山西地区的特色食品,是一种用莜面为主体的面食形式,面团由双手揉搓成型,型如猫耳,色呈暗红,吃起来有乡土风味,一般会沾特殊的酱料食用。


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人负责,加以烧开的 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在手掌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 大约长10厘米,宽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来的圆筒状就是它的大小。

山西有一首童谣这样唱:“三十里的莜面二十里的糕,十里的豆面饿断腰。”便是佐证。做“栲栳栳”用的莜麦要炒熟后再磨成粉,用滚烫的热水和了面,再放在一块光滑的石片上揉,然后用一根木杖子把莜面擀成片,捏成一个一个小圆,让它们挤在小蒸笼里,加大火蒸熟。

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若论营养价值,微量元素含量高,可健脑醒目,还可降低现代“三高”。因此,莜面栲栳栳被视为“太原十大面食之一”。


家庭主妇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色泽土黄,性寒,吃着筋、利、醇香,耐饥,吃时蘸上肉卤埸有滋味。

网友们,有吃过栲栳栳吗?味道怎么样?说说哪家最好吃?多多支持我们粉丝的家乡美食。每天持续更新,麻烦看到此文的朋友,顺手点击屏幕右上角,关注头条号。你的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举手之劳,小编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