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皇帝

唐朝中后期,大部分皇帝寿命都很短,寿命短,自然执政时间不长,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但是有抱负的皇帝都想在执政期间捞一些业绩,好“彪炳史册”。 唐顺宗李诵,就是怀抱此种想法的皇帝。在他的任期,进行了大胆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李诵(公元761年-806年),即唐顺宗,唐德宗李适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

说起来李诵在年轻时运气是非常好的,早早的就被立为太子。并且没有什么竞争。这在为争夺储君往往弄得头破血流的唐朝,是很罕见的。

好运是好运,但世间的事物总是充满着辩证法。踌躇满志的李诵,从来没有想到,他这个太子一当,竟然是26年之久!由此成为唐朝当储君最久的皇帝。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太子

李诵当太子时,唐德宗命翰林学士王叔文做他的侍读。年轻时的李诵,也曾意气风发,也曾针砭时事,有一次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说:“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

看到太子这么有正义感,众侍读都称赞李诵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说话。众人散去,太子对王叔文说:“刚才谈论宫市,为什么只有您不说话?”

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皇上,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子收买人心,那么自己怎能辩解?”

王叔文的一席话,顿时如醐醍灌顶,李诵才意识到刚才的举动有些鲁莽了,于是感激的对老师说:“如果没有先生的提醒,我差点惹出大祸来。”

王叔文道:“我王叔文得太子殿下的信任,有一些意见和见解,哪能不向殿下倾心相待呢!”

由此开始,他还王叔文心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君臣之间开始了更深的交流。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王叔文

王叔文经常给李诵灌输一些为君之道,并且提醒他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为将来的接班打好基础,并时常向他推荐一些可用之人:“某人可任宰相,某人可任将军,希望今后任用他们。”

他秘密了一些当时的知名人士,和韦执谊、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几人,结为生死之交; 将帅王公,也有秘密送礼请求结交他的。

后来李诵身边又配了一个王伾,也来侍读东宫。他曾论及时政,因为观点新颖,眼光独到,颇得李诵信任。这样,王叔文、王伾就钻进同一个战壕,并肩战斗到最后,史称他们为“二王”。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唐顺宗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为了这一天,苦苦等待了26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李诵立志要大干一番。

他大胆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

王叔文因缺乏资历名望,只能出任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王坯以同样的原因,出任翰林待诏。但为了控制相权,王叔文推荐韦执谊为宰相。实际上,一切都是王叔文说了算,韦执谊就是他的传声筒而已。

一个新兴的政治集团形成了,出于这个集团本身的利益,也融人了士人担当天下道义的成分,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主张。因发生在永贞年间,史称“永贞革新”。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俱文珍

革新的主要内容是:

1、抑制宦官,禁止扰民害民的官市以及五坊小使,以期消灭宦官专政的现象;

2、抑制方镇,收激地方财政及用人之权,以期提高中央集权;

3、抑制陈旧势力,起用新人补充政权,以期推出全新政局;

4、抑制苛政,降低与减少各种赋税劳役,以期获得民心。

宁化县尉羊士谔因公务来到长安,适逢王叔文当权,便公开谈论他的错误。王叔文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要将他斩杀。韦执谊认为羊士谔构不成死罪,于是将羊士谔以贬官论处。自此,王叔文开始非常嫌恶韦执谊。

剑南支度副使刘辟把韦皋的意图转达给王叔文,要求统领剑南三川。刘辟对王叔文说:“韦太尉让我向您致以卑微的诚意。倘若您把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韦某自当不惜一死,尽力帮助您;倘若您不肯把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那么韦某也会有办法向您回报的。”

王叔文听到这种威胁话语,又打算将刘辟斩杀。韦执谊觉得目前绝对不能得罪藩镇势力,坚决不同意。

等待回音的刘辟听说王叔文差点将羊士谔斩杀,便逃回剑南。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威胁?

韦执谊当初被王叔文推荐重用,深深感激他。但有时意见相左时,也当庭发生争执,事后他向王叔文道歉说:“我并不敢违背约定,只是许多事情力求办的圆满罢了。”

但王叔文听了这些道歉,反倒怒气冲冲地骂起来,天长日久两人终于结仇。

为反击宦官,王叔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谋夺宦官掌握的兵权,于是他任命将军范希朝为统京西北诸镇行营兵马使,以韩泰为副手。

但范希朝、韩泰到达任所奉天(今陕西乾县)后,面对的只是空无军队的大营。因为这些将领和宦官早已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王叔文的命令在他们那里就是一纸空文。王叔文闻讯,只能长叹:“奈何!奈何!”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禁军

此时的宦官集团开始反击了。大宦官俱文珍抓住王叔文他们的弱点,也在根本上发起了凌厉的反攻。

王叔文集团出于专权,出于长期控制唐顺宗的目的,一直在压制朝臣要求册立太子的呼声。

唐顺宗当上皇帝,就得了偏瘫,病情很严重。因此立太子是传统政治的首要之事,被认为是天下的根本。俱文珍会同宦官刘光琦、薛盈珍以及朝臣郑细、卫次公、李程、王涯等人,共同说动唐顺宗,册立了其长子李纯为太子。

在册立太子的大典上,文武百官争先恐后地向李纯祝贺。而李纯因王叔文集团的反对,对他们恨之入骨。

太子一立,形势彻底扭转。反对派通过太子,控制了政权,逐渐清洗王叔文集团成员。王叔文以退为进,以母丧为由辞了职。

王叔文一走,王坯按照密议,前去向宦官集团低三下四地请求,用王叔文为相,且总管禁军。这自然是异想天开。王伾再三请求不得后,自己也以中风为由,退到了家里。

二王的退隐,等于宣布了革新集团的全面失败。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李纯

由于此时唐顺宗病情加重,俱文珍等人要求皇帝下诏,由太子监国。一个月之后,又开始逼迫唐顺宗退位,让太子继承皇位。

唐顺宗此时已病入膏肓,并且没有了支持的力量,只能听凭他们的摆布,同意了他们的所有要求,当了太上皇。

李纯登位,是为唐宪宗。他上位后立即对王叔文集团进行全面的开刀。王叔文、王伾被贬杀,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哗、凌准、程异、韦执谊八个干将一体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昙花一现,前后只有八个月。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八司马

现在来分析“永贞革新”为何这么短命:

1、王叔文他们这个集团的结构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可谓是良秀参半、鱼龙混杂。除了“二王”是坚定的改革派,其他人动机不是很纯正。其中一些人成了暴发户,他们受贿纳赂,尽情挥霍。

2、对于团队建设,缺乏战略部署。为了急于补充力量,他们对那些亲近自己者,毫无原则地予以吹捧,然后迅速升官,一天之内可以任命多人,以致滥竿充数、泥沙俱下,极大地损坏了自己的形象。

3、内部不能精诚团结。韦执谊作为宰相,也有自己的思想。但王叔文只是把他当成傀儡,稍微有意见分歧,则一顿痛骂,听不得不同意见。结果,把宰相韦执谊推到了对立面,加重了反对派的砝码。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禁军将领

4、宦官势力太强大。革新派想要夺取禁军的指挥权,但禁军本身和宦官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那些将领不听革新派的调遣,致使他们的图谋失败。

5、有四川节度使韦皋主动投靠,但王叔文的原则性太强,不懂得拉拢这些藩镇势力,从而失去这个强大的外援。

6、皇帝和革新派是唇亡齿寒的紧密关系。这一点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由于唐顺宗一度的摇摆不定,使太子顺利当政。太子上台后,对反对自己的改革派大加杀伐。等把改革派收拾了以后,唐顺宗失去政治支持,只能听凭他们的摆布,最后退位让权。

短命皇帝和他的改革,在位186天革新146天,同时寿终正寝

被迫退位

7、核心人物王叔文性格原因。他做事刚性太强,柔性不足。对所有看不惯的势力,都是大加杀伐。这样,既造成反对势力的强力反弹,又使中间摇摆势力滑到了对立面,无形中削弱了自己阵营的力量。

8、革新派没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王叔文母亲去世,他要去守丧。他一走,集团没了主心骨,也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挑大梁,顿时变成一盘散沙。成为太子和宦官们的鱼腩,被逐渐蚕食。

总之,这次革新,为时半年就夭折了。一些革新成果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和巩固,一切都结束了。

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块小石头,等石头一沉湖底,湖面上的涟漪也就随之消失。湖面又恢复到以前的平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