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的名言,亦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光明磊落地燃尽了自己,点燃了大片革命的火种。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萧楚女烈士像

萧楚女,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参加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1927年4月22日,在南京石头城监狱被杀害,年仅36岁。

自幼生活困苦 自学完成中学课程

萧楚女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幼年即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萧楚女10岁时,经营木材生意的父亲破了产,随即因肺病复发去世。不久,长江大水又冲走了萧家鹦鹉洲的房屋,萧楚女母子几人在搭建的棚屋中讨生活,靠母亲帮人补衣、拾树皮木屑和叫卖瓜子花生米度日。

萧楚女从12岁开始,先后做过木材行的学徒,茶馆跑堂,长江轮船上的伙夫,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还做过酱园徒工、街头报童、排字工人等。在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中,他坚持自学,不但将中学的文理课本读完,还经常练习写文章。

辛亥武昌起义时,他投入民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后,他不满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和革命党人争权夺利,愤然退伍。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萧楚女考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蚕桑专业,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经常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鞭挞袁世凯政府的反动统治,倾诉其对国家前途的忧愤。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青年萧楚女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的思想,对萧楚女产生了重大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楚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思想发生很大变化。他戒掉了抽烟等一切恶习,还动员守寡的妹妹脱离武昌观音阁节妇堂,说服母亲解除小妹妹的缠足。因撰文揭露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他被迫辞去《大汉报》工作。

1920年初,萧楚女参加恽代英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开始走上有组织的斗争道路。同年9月,他到襄阳师范学校任国文、物理、哲学教员。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学习新文学和鲁迅作品,组织“乡俗改良会”,并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活动。但新任校长冯开浚接任后,因不满萧楚女的革命举措,而解聘了他。

1921年秋,萧楚女到安徽省宣城第四师范学校任教,与恽代英一起开展青年运动,提出了“到民间去”和“改革社会”的口号。1922年5月,他因发动各界群众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遭反动学监唐石亭告密,被迫离开宣城。

“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

1922年,中共派萧楚女去四川工作。他应邀担任《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评论文章。由于他文笔俊逸、逻辑性强,很快声名大震。四川不少男青年以为他是一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纷纷写求爱信寄往《新蜀报》编辑部。一时雪片似的求爱信漫天飞舞,严重干扰了编辑部的正常工作。为了避免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萧楚女只得在报上刊登“楚女启示”一则:“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萧楚女

很多人又会疑惑了,一位阳刚之气十足的男性,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呢?

萧楚女是一位进步人士,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他作为革命党人感到非常痛心和气愤,于是从爱国诗人屈原的“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句中得到启迪,决定要做振兴祖国,革命到底的屈原诗中的“女”。屈原的这句诗是出自《楚辞》,其中的“女”,指的是神女,又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这里的神女可以称之为楚女,萧楚女就取了屈原用来象征爱国志士的“女”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一定要做拯救民族危亡的“楚女”的伟大抱负

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人办报可谓风起云涌。从戊戌变法时期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第二次办报高潮,再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第三次办报高潮,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报纸成为革命家为革命活动鼓与呼的利器。

萧楚女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革命者,同时从新闻史学角度来看,他又是一名报人、记者。萧楚女自主笔《大汉报》之时开始,短短几年便声名鹊起,无论在哪一家报社供职,他都能成为当地的舆论明星。正如董必武评价的那样,萧楚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这个“青年的明星”就是对其作为报人、记者最大的肯定,而这离不开萧楚女独树一帜的文格和赤诚高尚的人格。

萧楚女的文章,笔锋犀利,战斗性强,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连反动派所控制的报刊也不得不赞叹萧楚女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也正是因为这样晓畅通俗、辛辣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萧楚女深受大家的欢迎。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萧楚女的著作

萧楚女曾在《革命的信仰》中谈到,“一个人内心没有信仰,就是那个人没有人生观,没有人生观的生活,等于没有甜味的蜜,没有香气的花。”而萧楚女的信仰就是“以革命为生命”,这种信仰支撑其办报、育人,也造就了其伟大的人格——不畏牺牲、赤心报国。

重庆反动当局曾3次胁迫萧楚女离川

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为支持孙中山出席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指示各地党团组织支持孙中山的北上行动,并选举赴京参加会议代表。在萧楚女和重庆团地委领导下选出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共13人赴北京参加国民会议。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噩耗传至重庆,萧楚女立即为《新蜀报》撰写了沉痛悼念孙中山的社论,并参加领导重庆各群众团体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指导重庆工人运动的团地委部分负责人合影。第二排左起:杨闇公、萧楚女。

萧楚女在四川的革命活动,使军阀、官僚深为痛恨。重庆反动当局曾3次胁迫萧楚女离川,甚至欲动武力。为了安全,杨闇公请萧楚女到他家暂住。这时,四川青年团组织的整顿和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共四川党组织骨干力量已大体培养出来,萧楚女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移交给杨闇公。1925年5月,萧楚女离开重庆,乘船去上海。

“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1926年5月,毛泽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萧楚女被聘为教员。一次,萧楚女在农讲所讲课时,因工作繁重、生活紧张,突然吐血。学生们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坚持讲课。学生们搬来一张藤椅请他坐下,给他递上一杯热开水。萧楚女稍事休息后,对学生说:“你们劝我休息,谢谢同学们的关怀,可是我不能休息,不上一小时课,就要浪费你们许多时间啊!”他停一会继续说:“你们想一想,蜡烛不是燃烧了才能放光明吗?我们要像蜡烛一样,要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我们都要有这种精神!”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咯出了殷红的鲜血,学生们见此忍不住流泪。

1926年11月,农讲所结束,萧楚女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并兼任黄埔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的政治顾问,参加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被称为杰出政治教官。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黄埔时期萧楚女

“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

1927年春季,蒋介石在各地制造反革命惨案,萧楚女夜以继日地撰文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因过度劳累,肺病恶化,住进广州东山医院治疗。4月15日,萧楚女被反动军警从病房拖走关进监狱。

4月22日,南京石头城监狱内,一排士兵站在刑场上,萧楚女、刘尔嵩、熊锐、李森等4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高唱《国际歌》,从不同的牢房走上刑场。行刑官走到萧楚女的面前说:“萧教官,你不是常把自己比喻为蜡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吗?你这根蜡烛快要熄灭了,在这生死一瞬间,你愿意改悔吗?”萧楚女高声地说:“你们杀吧!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班狗豺狼!”接着,他和同志们一起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民族解放万岁!”……

萧楚女牺牲后,《中国青年》刊文,“他是本刊的创始者之一,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自从少年以至于死,他一直以革命为生命,一直在颠沛流离、贫困捕逃的情形之下。他的死,使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使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使我们更加透彻认识了敌人;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

他以笔为枪,董必武称其:既是“党的理论战士”,也是“青年的明星”

萧楚女雕像

2010年,萧楚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