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配資有所抬頭,經濟日報:讓市場遠離“槓桿牛”風險

場外配資有所抬頭,經濟日報:讓市場遠離“槓桿牛”風險

對違法配資不能有半點大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最近,中國證監會深夜回應場外配資抬頭現象,表示要堅定不移地打擊違法違規場外配資行為,堅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資本市場正常秩序。

所謂股票配資業務,是部分持牌金融機構或個人為股票投資者提供融資炒股服務的行為。自2014年6月份以後,股票市場逐漸活躍,一些持牌或非持牌金融機構股票配資活動迅速增加。主要有幾種形式:一是相對常見的單賬戶配資模式,即配資人將保證金打入配資公司設立的個人賬戶,然後資金方按一定槓桿比例打入槓桿資金;二是相對隱蔽的兩融賬戶繞標模式,該模式的實際槓桿率更高;三是看起來相對合規的信託模式;四是容易被市場忽略的走香港通道模式。

場外配資有所抬頭,經濟日報:讓市場遠離“槓桿牛”風險

無論怎樣變換花招,配資業務與合法的股票融資交易業務均存在明顯差異。一方面,合法股票融資交易有規定的股票標的、融資比例和風險控制要求,不在融資融券範圍內的股票不能融資交易,而配資業務沒有投資標的限制,槓桿比率也幾無上限。另一方面,融資業務的資金來源一般為證券公司自有資本或發行債券獲得的資金,對證券公司有明確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而配資業務的資金來源大多“灰色”,從事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或個人並無太多資質要求。

從表面上看,配資業務有諸多便利,刺激了市場“虛假繁榮”,助推“高價股王”出現,實際上存在較大系統性風險。

首先是槓桿比例過高的風險。2015年6月份至2016年1月份的半年時間裡,A股市場3次大幅回調,很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在此過程中,除相對規範的融資融券資金、信託產品等形式之外,場外配資是增加資金槓桿、助推股市短期“瘋漲”的主要暗道。這些從事配資業務的公司大都打著投資顧問、資產管理公司的幌子,配資槓桿比例一般是1:3,有些甚至可達1:10。如果採取配資的股票連續大跌,則極易引發配資賬戶的大規模強制平倉,導致股價閃崩,甚至引發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場外配資有所抬頭,經濟日報:讓市場遠離“槓桿牛”風險

其次是關聯市場的風險。資本市場具有樞紐功能,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看似不起眼的配資公司可能背後關聯著網貸公司、民間錢莊以及所謂的金融科技公司,進而可能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發生聯繫,一旦對配資公司處置不當,可能引發鏈式反應。

再次,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違法違規配資機構長期存在,必然對正常的持牌金融機構開展相關業務帶來影響,甚至衍生出資金池、自融業務、非法集資等諸多變種的違法業態,增加防控風險成本。

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對違法配資來不得半點大意。既要警惕場外配資捲土重來,又要嚴懲目前市場上的違法違規配資行為。要繼續加強投資者教育,讓廣大股民深刻認識到通過高槓杆配資炒股的危險性和危害性,讓市場遠離“人造牛”“槓桿牛”風險;進一步加強與公安、互聯網、銀行等部門協同,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手段增加場外非法配資監控和查處力度,將違法配資扼殺於萌芽中。此外,應努力增加有效的金融供給,讓合法的融資融券業務成為投資者首選,給投資者更豐富的金融產品。

場外配資有所抬頭,經濟日報:讓市場遠離“槓桿牛”風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