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的小說和讀古龍的小說,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庭州行者


金庸大師的書掌堂正正,帶有歷史的厚重感,帶有俠之大者的責任感,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彷彿自己也行走在那個俠客的時代,為國為民,除暴安良。金庸的小說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性格飽滿,讓讀者提起來津津樂道,蕭峰、段譽楊過、郭靖、黃蓉。。。 那一串串熠熠生輝的名字金庸迷們是脫口而出。

古龍大師擅長劍走偏鋒,古怪精靈,角度奇特,就像是那“天涯浪子”,不屑於走尋常路。在古龍的書中,讀者好像能看到自己的清楚,那種不畏世俗、不甘寂寞的孤傲與不遜古龍書中的主角中,除了楚留香、陸小鳳等個別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不為人所記住。他筆下的人物,彷彿就是古龍的一個個分身,嬉笑怒罵,舉杯暢飲, 相忘於江湖。古龍代表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少年輕狂夢。

或許是跟金庸與古龍的出身也有關係。金庸出身於書香門第,是個文化大家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而古龍身處社會中,看透了世態炎涼,文字中充滿了對世俗的反抗。相對來說古龍有些太高產了,作品良莠不齊,還有代筆的,反而不如金庸的作品每部都是精品。

兩位大師兩種不同的風格,都非常喜歡。


漠鷹茶館


金庸和古龍是武俠小說同輩的領軍人物。這二人還有過交集。金庸停筆之後曾邀古龍為明報連載武俠小說,陸小鳳傳奇就此誕生,而實際上,倪匡曾在六十年代就邀古龍在明報連載,就是古龍早期巔峰《絕代雙驕》。

金庸和古龍小說都特徵鮮明,人物性格鮮活的特點,但二者不同點更明顯。首先我們可以拿詩仙李白來類比古龍的風格,拿詩聖杜甫來類比金庸的風格。

古龍小說在行文上不拘一格,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都可以獨立成行,金庸行文較為傳統。

古龍小說對人物描述直白而現代,沒有扭扭捏捏,沒有遮遮掩掩,寫女人,不時就會有“嚶嚀一聲,躺在懷裡”,金庸寫人物含蓄內斂,符合所述時代背景。

古龍小說很少涉及歷史事件,幾乎沒有交代過朝代背景,金庸小說很少不涉及歷史事件,幾乎都是切合歷史發展。

古龍小說風格奇詭難測,借鑑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寫法。金庸小說吸收部分西方小說的寫法,行文流暢,奇峰迭起,講究鋪墊。

古龍小說數量繁多,現在統計大約有七十多本小說,前期曾給人代筆,後期又讓人代筆,具體多少已經很難考證了,不過總的來說是著作頗豐,金庸一共寫了十五部長短篇小說,數量不多。

二人寫作風格差別很大,這跟二人出身和經歷有關。

金庸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出身書香門第,從小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文學歷史功底深厚,後來從事翻譯編輯工作,大量接觸西方文學,融會貫通,作品厚重大氣,主角不光富有強烈正義感,更難的的是其書中的民族大義,煌煌然,其藝術價值已超出武俠小說的範疇。

古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古龍中途輟學,跟舞女同居,迫於生計才開始寫武俠小說。好酒好色,但重情重義,其經歷過坎坷也歷經輝煌,對人生感悟幾多。作品大開大合,放的開,收的攏,其風格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古龍以後有無數人仿照古龍行文風格寫武俠小說,沒有一個能望其項背,古龍小說明寫武俠,實則是人生。




笑傲江湖之遠


金庸小說是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對事情的發展敘述詳盡,強調每個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古龍小說是抒情散文,大篇幅的對人物內心進行剖析,用環境烘托人物內心,事情的發展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結果,一種意境。

金庸小說是一部電影,各種人物在我們面前跳來跳去,嘰嘰喳喳,觀眾看的如痴如醉,大呼過癮。

古龍小說是連環畫,人物環境定格在那裡,作者來描述每個人物的背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然後是下一副畫面,用畫面講故事,畫面之間的聯繫選擇留白,讓讀者去聯想。

金庸小說是火鍋,大雜燴,囊括了各種素材,人文地理,政治歷史,琴棋書畫,五行八卦,兒女情長,國仇家恨,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古龍小說是咖啡,初看苦澀,細讀幽香,越看越精神,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金庸小說是成長系,童年懵懂,青年激憤,中年世故,老年無奈。歷經滄桑,塵歸塵,土歸土。

古龍小說是選擇系,每個人都在做選擇,卻很難做出選擇,選對了痛苦,選錯了更痛苦。


鍵聖


金庸小說格局雖大,但總體來說更加偏向於生活方面,許多情節都能找到相似性。而古龍的小說更加偏向江湖,主要描寫江湖中某些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網文工廠


金庸小說寫的生活,古龍小說寫的是江湖。金庸作品結尾總讓人惆悵,古龍結局常常會相對溫暖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