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很多教学业绩优秀的老师,对学生都很严,多少还会有惩罚,你怎么看教学中的罚?

明明有你45171871


这要在过去,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因为过去说师徒如父子嘛,教不严师之过。可是今天,这却成了一个焦点,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教师的惩戒权到底在哪里?这也是令教师非常头疼的一点,如果孩子管的严了,那么教学成绩自然上去了,可是得罪了家长说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学生,甚至说虐待学生。造成了老师畏手畏脚啊,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领导曾经说过,不管你成绩考的再差,那么你都没事儿,没有人去批评你,但是一旦你出了一个安全事件,谁也救不了你。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对老师没有那么宽容,要求太高。孩子她毕竟年幼,他一不是那么自律,在一个自控力也太差了,如果没有规则意识,如果没有惩戒权,你们孩子很容易看人下菜碟,蹬鼻子上脸,对自己的学习必须有鞭策他才有行动。有责任心的老师就时时看着学生看的比较紧, 孩子一松懈,就及时抓紧,说实话。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的爱孩子的老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的。甚至有的家长自己可以吼孩子,大孩子,可是老师就不行。我们孩子的班级群里就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连着迟到,老师让他罚站了然后这个孩子由于下课,他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下一节课换老师了,这个孩子一直站了四节课,然后家长就闹到学校。结果把老师气的大哭。说实话,成绩好的老师都有过这样委屈的。


妈妈帮哦


也许我就属于这种?😌

跟大家举两个我的亲身经历吧!

1、一次几个孩子在那聊天。

甲:陈老师说打我们屁股,可从来没打过。(有段时间我有口头禅:再闯祸我打小屁股了啊!)

乙:陈老师不会打我们的。

丙压低了声音:她是吓唬我们的。

几个一起捂嘴偷乐。

竟然被他们发现了规律,又不想被他们抓住弱点,只好又加一招:当他们再做不该做的事情,我在和家长反馈的时候就和家长导演一出双簧,表示如果他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妈妈(爸爸)同意老师打屁股。偶尔也会出现配合不默契的尴尬。😜

2、小班孩子喜欢抓咬。一男孩老是抓人,批评讲道理都没用,后来我警告他:再抓人,陈老师打小手了!

一次男孩再次抓人,我还没开口,他就把小手伸到我面前。

我不敢食言,拍打了一下他的手心。大家肯定想不到男孩的反应。

他笑眯眯地说:不疼!

我抓过他的手,用了点力,表情有点变化,还是说:不疼!

我又加力,终于笑容从脸上消失。

大家试想一下:小班的孩子都希望利用老师的弱点,如果让他们得逞,班级秩序肯定受到破坏,

一个乱哄哄的课堂怎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妈咪老师认为有两种情况必须要罚:

1、被教师警告以后,依然知错犯错、明知故犯而且屡教不改者。

2、影响课堂秩序行为和影响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行为。

有些家长总以为教师稍微过分的管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未必如此:如果孩子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管教是出于关爱,如果孩子坚信教师对自己的爱,他们都会接纳教师的行为,并且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罚必须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绝不能演变为情绪失控下的体罚。


妈咪老师


严师出高徒。我信奉这句话,也做过惩罚的事。



我是在乡村小学代课的教师,所带班级里的孩子,有多半来自于本村,和孩子的父母家人基本上熟悉,日常也有人情往来。有的脸熟,见面打个招呼,有的存在几辈的“老亲”关系……亲朋、邻居、好友、家室宗亲,这些关系,拉进了人心距离,也带来了教学管理工作上的优势。他们的孩子进了我班,有些人就开始逐渐带着孩子给我打招呼了,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交给你,不听话尽管打。家长话虽这么说,我也是顺口答曰。孩子在旁边听的一愣一愣的。



教育法明确规定不能体罚孩子。老师尽量不脚踏政策红线。事实上,有些孩子的确调皮到老师头疼,不得不惩戒,威慑一下,督促改正。

教育惩戒,真正做起来还是要讲技巧的——

1、明确惩罚具备的前提条件。规章制度先说在前面,好话说在前面,让孩子对规矩在思想上有个清醒的认识,自我的约束。在每次布置作业、打扫卫生等任务,或者安排班级事务之前,我先对孩子明确强调,安要求完成任务,完不成就要处罚,以此警示。

2、注意惩罚的手段和尺度。比如作业问题。我弄清楚了作业没完成的原因,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在错误面前的态度、违规的情节、性格特点,综合考虑实施惩戒。首次犯错,且平时努力,给予批评警告、补写或者加罚一倍;两次以上,视情节和表现,分别罚站、罚蹲起之后,补写作业并告知家长。

3、明确惩罚的目标对象。比如课堂纪律问题。孩子多次违规违规,就有必要惩戒。几个孩子在课堂调皮、通常同罚,也要重点罚?重点罚谁才能有威慑、警诫全班的作用?

——最调皮的孩子。领头调皮的那个孩子,大多有带动性,更容易制造班级秩序的混乱,是处罚的首选对象。

——对我信赖和支持的家长的孩子。有一次,罚了堂兄弟的孩子到教室后面站。之前,堂兄弟说:“孩子是自家的孩子,你就是不当老师,对他也有资格管,犯错了,揍他一顿都应该。”

4、对孩子处罚后反馈给家长,惩罚更有效果。邻居的儿子,估计是心理上对我有依靠的缘故,认为不会罚他,课堂上欺负新分配来的老师,带头起哄,气得老师讲不下去课。我打了手心,教训了一顿:“别以为你家和老师关系很好,就让你无法无天,任何人违反纪律,一样对待!”挨打之后,孩子不敢跟家长说。我说给了邻居听,邻居当即和我表态,当即对孩子说,是不是还想回到家里再挨一顿?处罚之后果然见效,班里不再有人在课堂扰乱秩序,欺负新来的老师。



教育离不开惩戒,惩罚把握尺度。打的时候,既要让他感觉到疼,又要掌握力度,保证不能伤到孩子,还要起到警示、威慑全班的作用。

表叔的一个孙子,被我打手心之后,课后对我说,不要告诉家长,怕回家再挨打,在家里,爸妈打得要比老师疼得多。 我心里有数。在打孩子手心之前,就叫他感觉疼的时候喊出来让大家都知道,我就不打了。当然,打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扬起手的时候看架势很用力,落到手上瞬间手腕一抖,力道减了,剩下啪啪的声响,全班同学,听的真切,心有所忌。



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只能适应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的孩子,不得不用惩戒。

而惩戒,颇有争议,有赞成和反对。在乡村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还是赞成的。对赞成的家长,没有惩戒,在他们的眼里是不负责任;在过分强调孩子各种权益家长的眼里,可能就会被贴上师德的标签。

因此,我对孩子的惩戒,只针对于支持老师的人群处罚的对象,大多是亲朋好友的子女,以此杀鸡儆猴,警示全班。对没有明确表态的家长,真的不敢。毕竟担不起罪名。

教育惩戒,实质上是“民不告官不纠”的事儿。家长认可了,适当的惩戒,才能存在。我只能对诸如亲友的孩子惩戒,真的从心里感觉到,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真的很难,让人感到教育的悲哀!



奖励和惩戒,是教育前行的两根拐杖,支撑教育的身体平衡。

不知从何时起被有些人质疑的。孩子屡次作业没写完、上课迟到、扰乱课堂秩序、损坏学校公物……老师要惩罚,家长不乐意,甚至出现老师课堂没收学生手机、家长强调孩子的私人财物权的问题。对孩子不能说教管理,更不能惩戒。失去了惩戒的作用,仅仅靠诸如奖励的爱心教育,教育的身体难免失衡,步步维艰。

对此,老师真的很无奈。



所幸,教育惩戒,尚有部分声音在支持。

“”教育不能没有惩戒”,这是光明网在2018年10月8日的发声。

广东拟立法,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生不专心听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进行一定的处罚。幸好,教育惩戒还赢得了共鸣。幸好,有一部分学校在摸索中前行。



这是教育的一场及时雨,让一线教师看到了希望。

(插图来自网络,侵删)


家校一线


前几天,一个曾经的大学同学在微信群里和同学们聊天,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位同学现在是一名初中的英语教师,去年通过教师招聘进入教师行列。她在微信群里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她们办公室里一共四位英语教师,只有她一个人是英语专业,但是她所教的班级英语成绩却并不理想。


在这几位英语教师中,有一位音乐专业的老师比她这个英语专业的老师教得成绩都好,她感觉到很苦恼?我问她:音乐专业的教师是怎么教学的?同学回答:很严厉!学生写不完作业都不让回家?背诵部分不过关也不可以回家?家长都打电话来找学生,也不允许学生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回家。


我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分享给她:严字当头,适当惩罚。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威严,这样才会在学生心中有一个警醒:这个老师的课不能马虎。如果给学生的印象是温柔,那么老师的课也不会好上。在学生面前没有了威严,那这个老师的课会很难上。我当时给学生这样说:关于学习的事情我会很严格,课上是严肃的老师,但是课下可以是朋友。


多年后,一个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聊天中说道:“老师,多亏了初中阶段背不过单词你打我的手,要不然我的英语成绩会一塌糊涂。”我说:“你们那时候背地里肯定说过老师很多坏话,因为我很严厉,总是惩罚你们。”学生说道:“没有,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为了我们好。”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所教的班级总是排在全校的前两名,我很自豪。但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就是:严字当头。如果想要出成绩,那就要严格要求学生。面对孩子总是三番五次犯错,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适当惩罚。当然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能够有个好成绩,一切以孩子成长为前提的严厉都是有作用的。


但是,在严厉当中,不能“过头”,不能把对孩子的惩罚变成暴虐。那些对待学生暴虐的老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是不可取的。

严字当头,适当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威严,会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也会听从老师教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余争的世界


严师出高徒,这是必然的。我家小孩现在高中了,一直对她小学的英语老师恋恋不忘,原因有两点:第一老师教学方法她很适应,第二老师相当的负责。每天早上到校,英语老师会在教室门口,一个一个的检查作业,特别是要求背诵听写的部分,如果有偷懒没完成的会小小的惩罚,比如打手板,所以同学们都很怕英语老师同时也很喜欢她,带的几个班级在每次统考中(期末考试),都是名列市前茅。小孩小学毕业回家乡读初中,有时候英语方面不明白的,还会打电话请教,老师也会乐意解答。小孩很多时候会说:如果初中都是英语老师那样的老师来教她,成绩至少上一个台阶。可惜没有如果……所以一个好的老师,严格负责,就是有些小小的惩罚,学生也会喜欢的。感谢您肖老师(目前就职于东莞市常平新朗小学,很有名的民办学校,今年开始有初中部了)


在路上165831363


常言道: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在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管理,犯错要罚,但这个罚很重要,要罚的学生心服口服,罚的学生心甘情愿。特别是现在,罚不一定就是打,教师严格管理,高标准要求,用心教育,同样达到罚的目的。记得上高中时,我们英语大多二三十分考上的,英语老师给我们上课都很难,老师开学一周就进行测验,结果全班四五十人,及格的几个,后来那个老师教了我们两年,我们的英语成绩基本都达到六十分以上,中上等学生七八十分以上。我们当时的感受就是,这个老师要求特别严格,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把英语课文会背,而且她也确实天天检查,偶尔心存侥幸想躲过去,好像不可能,老师好像专门知道谁会谁不会。最后吓的一次侥幸都不敢有了。现在自己当老师才知道,不会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真的一看就知道,当时还觉得老师太神啦。想想当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英语老师,教了我们两年,老师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也没有骂过我们,我们学习不好,老师会批评我们,但好像一般都是下课走出教师老师和你说,感觉老师即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又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从心里就不想再犯错了。特别是现在,作为一名教师,现在孩子真的可以说五花八门,什么样孩子都有,这就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论多么调皮的孩子,他毕竟是学生,心里还是惧怕老师的,犯了错他也知道,关键是教师处理的方法,现在孩子,有的父母离异,有的从小到大和爷爷奶奶生活,还有的和父母生活的一直被宠着养大,这些孩子真的什么心里都有,有的孩子心里承受能力强,有的孩子就差,有的特别皮,有的又特别爱面子,再对学生处罚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情况熟悉,出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一定问问学生自己到底怎么回事,不要用自己看到的情形直接批评他。第二 学生犯错不一定非要去办公室站着或者在教室里直接批评,有问题课下老师可以通过聊天沟通。我给职中孩子上课,一节课有个孩子就时不时的说话,有时看看他,有时走到他身边,当然这都不耽误讲课,边讲边进行。再不行,我就会说:“看来你讲的好,同学可能更爱听,来到前面给大家讲讲,我也做回学生”这下他就再也不说了,我继续上课。第三 作为一名教师能自己解决问题绝对不要找班主任,更不要动不动找家长,无论哪个年代,孩子都不喜欢。用我们的知识培养学生,用我们的情感管理学生。虽然很难,但我们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老师都在努力践行,因为我们是教师!以上是本人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妥之处愿与大家交流,批评可以,不要出现脏话!我对我所有学生都一个要求不许说脏话,那会降低你的人格!


这是职中孩子准备就餐,一个提前动的都没有!


趣学老妈


所谓的成绩好的老师 都比较严格 有的有点狠 多数有点体罚

学生不喜欢

但校长喜欢 只要不出事就行

现在大部分学生厌学 只有狠的老师才能压榨出成绩

性格温和 对学生好的 成绩都不好

但现在家长争着抢着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班级 其实是让孩子和狠老师相处去了 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 但家长却乐此不疲 想想都可笑

我德孩子班主任温和 我们很喜欢 可部分家长却去投诉 说老师不好 班级散漫 没以前的班主任好

所以当今社会 校长和家长逼着老师发狠 想想又很可笑

我儿子的老师 如果他很严格 我是很不喜欢的

其实老师就是要有耐心 能包容 大度 以前我差点因为老师太过于严厉 投诉那老师 但其他学生的家长却说 这老师好

我想我可能是另类了


快扶我喝药去卖饼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全国排名前十的衡水中学有的不只是老师优秀,更主要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说它是军事化管理也好,说它是高考加工厂也罢,一旦进入衡水中学,孩子离梦想就近了一步,家长们也安心了许多。



有时我在想,衡中的孩子为什么成绩那么突出,是老师教学方法独特吗?同事的女儿曾经在衡水中学复课,体会最深的除了制度严格外就是做题,大量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天天有测,周周小测,月月大考,各种类型的题都做过了还怕高考吗?

现在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就是马虎。马虎?其实就是因为做题少,掌握的不牢固。当你题做多了,自然出错就少了,成绩也就上去了。

在衡水中学,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学生们形成了高度的自律。孩子们几乎就是“闭上眼睛就睡,睁开眼睛就学”。有人问衡中的孩子,你们对严格的管理细则没有抵触情绪吗?他们认为:在衡中,有这么好的老师和学习氛围,看着周围拼命学习的同学,心甘情愿接受制度的约束与惩罚,还要比制度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学生们刻苦学习便在不经意间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三年努力成就了一生的梦想,再苦再严也值得。



其实,高考是世界最简单、最公平的成功方式。多少人在工作以后才悔悟当初为什么没听老师的话,没能刻苦学习,错过高考,错过理想的大学,还对惩罚过自己的老师耿耿于怀。

都说“严是爱,松是害”,许多人都曾受过老师的惩罚,也和老师闹过,赌气过,对抗过,但最后发现,原来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爱你最深,让你终身难忘。“如果你不接受老师的惩罚,未来社会就会给你最深刻的惩罚。”


梨涡2018


教学业绩优秀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管得住学生。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惩罚,达到引以为戒的目的,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育部门最近提出的新概念-----惩戒权。

老师是否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将惩戒权还给老师。并详细阐述了惩戒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达到引以为戒的效果。

广东司法厅正在对老师拥有的管教权进行立法,«草案»中明确指出,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对违反校规校的学生,老师可以惩罚学生,但要注意惩罚的"度",不能把惩罚变成体罚或者变相体罚。让老师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老师如何把握惩罚的"度"呢?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包含哪些行为作出具体规定,这个"度"要靠老师自己把握,通常认为,不伤害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这是合理的惩戒。例如:一位同学上课捣乱,下课后,老师对同学批评教育,视其情节惩罚学生打扫清洁卫生或者跑步等,这是合理的惩戒。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耳光,这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规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缺点,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老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越明显,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这是个人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罚"的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Lance课堂


谁那么笨,现在还罚学生啊。我就知道有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他们会因为学生默写不过关或者测试不合格,罚他们抄书。有些甚至抄到80多行,100多行。其实像我们普通中学这样子还是有罚学生的,问题是现在罚了之后,我们能检查都懒得去检查了。不是说我们不负责任,也不是说不关心,罚了之后有没有效果,而是你关心也没有用。你现在歇斯底里的法学生,他们在一两个星期之内平均分高了三五分吧。问题是他们回去两天之后,就把你所教的东西又全部忘掉了。这样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是没什么用的。干脆跟学生打好关系,严格是要严格,问题是你要知道你无论怎么罚他们,他们到头来成绩还是那样子。

所以我上课的时候,有些时候说一点笑话,有些时候突然间会发起了火,因为学生不听话呢,老是嬉皮笑脸的话,他们就不把你放在眼里,但是你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难以捉摸的。但是他们又知道我这个人是,从来也不会记仇的。罚了人批评的人之后下一节课来到,只要他们改过自身的话,我基本上都把之前的事情全部忘掉了。我还把每周辅导课的时间空出来,让他们去看电影呢。给他们看一些,我认为是曾经的世界最有名的一些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