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銅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亮點頻閃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論述,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頭號工程”,按照“六個堅持”“五個三”“五個體系”總體要求,主動作為,真抓實幹,通過三年多馳而不息的努力,我市易地搬遷扶貧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成功創建了——

易地扶貧搬遷的“銅仁樣板”

前不久,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第一調研組走進大龍開發區企業和安置小區,實地考察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推進情況。大家邊走、邊看、邊問,認真聽彙報、看展板、觀成效,詳細瞭解我市易地扶貧搬遷方面的搬遷方式、建設模式、服務保障、組織建設、社區治理、就業培訓等情況,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和全國各地的與會領導紛紛點贊“大龍速度”“銅仁模式”和“銅仁樣板”。

德龍小區作為承接德江縣跨區域搬遷的安置點,是此次的觀摩點之一。看到花園式的小區、嶄新的樓房,生活配套樣樣俱全、就業就學就醫十分便捷,與會的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黃亞軍,湖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湘西辦主任周震虹不約而同地認為,“銅仁的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個長遠之舉,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交通便捷、配套齊全、就業機會多的城區,徹底搬出了‘窮窩’、拔掉了‘窮根’,實現了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論述,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頭號工程”,按照“六個堅持”“五個三”“五個體系”總體要求,主動作為,真抓實幹,通過三年多馳而不息的努力,易地搬遷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計劃搬遷29.33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02萬人),已搬遷20.22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75萬人),特別是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計劃搬遷12.6萬人,已搬遷7.71萬人,跨區域搬遷全省人數最多、規模最大,佔全省的57.3%。

順民心合民意 民心工程給力民生民計

易地扶貧搬遷,是中央確定的“五個一批”精準扶貧脫貧工程之一,是解決生存環境惡劣地區極度貧困問題的“知本”“治本”之策。

根據我市貧困地方人口分佈,我市相當一部分貧困群眾還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搬遷規模、搬遷人數在全省位居前列。面對相當於貴州一箇中等縣全縣搬遷的規模,如何統籌考慮人往哪裡搬、地在哪裡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社區如何管等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

圍繞搬遷誰。我市因地制宜結合銅仁實際,把搬遷對象分為零星搬遷的對象和整寨搬遷對象,零星搬遷的對象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整村寨搬遷的對象,重點以沿河、德江、思南、石阡、印江等“西五縣”和松桃自治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地質災害隱患嚴重、生態脆弱地區,且貧困發生率在50%以上、50戶以下的自然村寨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貧困戶。

圍繞搬何處,拿出最優地段安置。我市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舉債、堅持以崗定搬以產定搬的“六個堅持”,以城鎮、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為安置重點,堅決避免從山上搬到山下,從農村搬到農村,形成新的貧困,切實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圍繞建好房,我市嚴把建設過程中的各個關口。嚴把政策關,多次現場指導各項目區縣嚴格執行中央、省有關政策標準。嚴把規劃關,採取縣城集中安置為主,大力提倡實施跨區縣集中搬遷至主城區安置,讓搬遷群眾快步過上好日子。嚴把設計關。指導項目區縣提高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規劃設計水平,結合當地民族生活特色,做到既不超標又實用,提升安置小區品位,建設出最美的安置小區。嚴控建房成本關,每平方米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內,統一住房簡裝修和購置傢俱,讓貧困群眾拎包入住,不讓搬遷群眾因搬遷負債。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我市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把解決好搬遷群眾長遠生計作為目標,圍繞就業和增收兩個核心,從制度設計上解決“三就”,統籌推進“三權、三變、三金”改革,對搬遷群眾的就業創業、產業發展、收入致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建檔立卡跟蹤管理,過渡期脫貧不減政策,過渡期後進行綜合評估,穩定脫貧致富的不再享受相關扶貧政策,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重長遠謀多贏 跨區域搬遷詮釋為民情懷

從地圖上看,大龍開發區距離德江縣230多公里,距離石阡縣130多公里。為何把德江、石阡部分貧困群眾往大龍搬遷,讓貧困群眾越過千山萬嶺,離開故土搬到相對較遠的地方。目的是把德江、石阡縣的深山區、石山區群眾搬到產業基礎及服務設施較好的大龍開發區,從源頭上斬斷窮根,使貧困群眾快速穩定脫貧。

大龍有最吸引群眾搬遷的優勢。作為西部開發“橋頭堡”、黔東工業集聚區的大龍,交通條件、工業發展基礎比德江、石阡兩縣都好。2017年,德江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58億,石阡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8億,而大龍有近159億,工業化程度決定了德江、石阡在提供崗位上會有“難點”。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位於大龍開發區核心區的德龍小區,距離滬昆高速公路匝道站僅500米,距離開發區主城區僅1公里,前面這條大道是改擴建後的320國道,從這裡去滬昆高鐵銅仁南站,僅需15分鐘。這裡是大龍經濟開發區3個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最大的一個,共安置德江縣扶貧搬遷人口14008人。

大龍開發區作為全市4個搬遷安置地之一,安置我市德江縣、石阡縣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26468人,其中,德江縣22468人,石阡縣4000人。目前,大龍開發區共有工業企業2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家,可以提供3萬個就業崗位。隨著搬遷群眾的入住,極大提升了大龍的人力資源,將德江、石阡貧困人口壓力,轉化為自身的人口紅利,切實有效地解決了企業招工難題。

易地扶貧搬遷最大的目的就是讓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針對我市東部區縣人口少、發展基礎條件好、就業崗位多,而西部區縣人口多、生存環境較差的實情,市委、市政府自加壓力,勇於擔當,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原則,創新實施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方式,把經濟要素集聚功能強、創業就業機會多、人口承載容量大的碧江區、萬山區及周邊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區作為安置地,以優質的就學、就醫、就業等公共服務、精品安置小區和優越的區位條件吸引移民群眾,實現了移民群眾快步脫貧、搬出地減負前進和遷入地加速發展三方共贏。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針對部分跨區域搬遷群眾,一下遠離故土幾百公里,心裡有顧慮。我市組成工作專班,深入農村農戶加大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宣傳,遷出地、遷入地共同組織搬遷群眾多批次到安置地實地看房,並走訪參觀安置區教育、醫療、交通、就業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確保搬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做到搬遷群眾心中有底,增強搬遷積極性、穩定搬遷意願。

通過跨區域搬遷的實施,群眾就業率高、生活生產更方便的成效得到體現。有關人士指出,“銅仁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帶來就業機會多、就學條件好、家庭團圓、財產增值、人口紅利、東西部區域協同發展、各民族團結進步等多重利好。”

做實“後半篇文章” 讓群眾安心舒心

當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點正在從搬遷為主轉入以做好後續工作為主。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1+7”總體部署和“五個體系”建設要求,專門出臺了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有關文件,真正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紮實抓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我市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保證好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完善醫療配套服務、社會保障服務和社區綜合服務。每一個安置點,都按照“六通八有”(通路、水、電、電話、電視網絡、無線網絡,還配套文體廣場、農貿市場、停車場、衛生室、學校、金融服務網點、公共廁所、汙水或垃圾處理設施)標準來打造。精準匹配教育、醫療設施設備及隊伍建設,跨區域搬遷安置師資和醫務人員統籌調劑,按比例“編隨人走”,保障服務力量,搬遷群眾實現就近就學就醫,享受同城(同地)同質化服務水平。實行搬遷群眾醫保轉移無縫銜接,採取醫保轉移自願原則,自主選擇在遷出地或遷入地繳交醫保,在遷入地實行“四重”醫療保障、“先看病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大病專項救治和就醫綠色通道政策。移民低保、臨時救助、養老保險等保障實現無縫銜接。遷入地政府按照“應保盡保、按標施保”的要求,針對收入水平低於低保標準的困難移民,一方面是銜接農村低保、城市低保和養老保險三類保障;另一方面是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搬遷戶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讓移民前瞻無愁,後顧無憂。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紮實抓好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我市積極推進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堅持因崗施培、因人施培、訂單施培。同時,協調各培訓機構入駐安置點,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的培訓需求,以集中開班、開辦夜校、崗前培訓、送培訓入戶等形式開展培訓。累計培訓71期8552人次,開辦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配套建設有市場前景、吸納就業強的產業項目等,在搬遷入住群眾中,有勞動力9437人,就業8074人,就業率85.26%,已實現有勞動力家庭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紮實抓好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感恩教育,通過對比新舊住房照片、今昔變化,教育引導群眾感恩習近平總書記、感恩黨中央,引導群眾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市民講習所、市民夜校、老年活動中心、青年之家、工會之家、婦女之家、鄉愁館、圖書室、綜合性文體廣場,紮實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加強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不斷提高社區文明程度。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紮實抓好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我市按照機構設置科學化、社區管理網格化、居民自治規範化、治安防控立體化要求,合理設置管理單元和管理機構。積極構建“街道主導、部門協作、社區主抓、群團參與、居民自治”的社區治理模式和“街道——社區居委會+群團組織+警務室+物管——樓棟”的社會治理組織體系,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針對搬遷群眾如何更好從“農民變市民”,各個安置點開展了消防安全、電梯乘坐、馬路通行、煤氣使用、垃圾堆放等問題系列宣傳,讓搬遷群眾更好習慣城市生活、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紮實抓好基層黨建體系建設,我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健全安置點黨的組織和政權組織、經濟組織、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為主體、群團組織和各類社會服務組織為紐帶、經濟組織為支撐的安置點基層組織體系,把每個安置點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完善遷出地和遷入地溝通機制及工作力量下沉機制,建立黨群、文化活動室、多功能室等場所,為搬遷群眾辦理民生事務,提供便利、快捷服務。(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勇 陳林)

精彩推薦

關注:銅仁黨建直播間第五十四期啦!

碧江:利劍出鞘狠斬社會黑惡勢力

江口:
四個突出抓實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思南:四聚四強縱深推進掃黑除惡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给力!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亮点频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