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很多家長尤其是寶媽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孩子無比的依賴自己,這種依賴會讓寶媽覺得很暖心,孩子彷彿是寶媽的一切。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過於強烈的依賴也讓寶媽感到擔憂和不適應。娃能依賴父母一時,卻不能依賴一世,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可是許多父母體會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孩子小的時候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尋求一種安全感,而長大後“心理未斷乳”的依賴,則是獨立性差的一種表現,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擾,也會給父母的生活帶來負擔,依賴過“濃”,未必是好事。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和父母密不透風的愛是分不開的。

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父母替孩子做的太多,還嫌不夠

當娃特別小的時候,父母會傾盡全力去愛護他,守衛他,好像在用力的愛也不為過。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理應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而自己就是孩子最有力的守護者。從衣食住行到玩耍,多數家長都以大包大攬的姿態來對待幼子。甚至只要分開一會兒,寶媽都會崩潰大哭。

當孩子5、6歲時,已經開始跟在父母后面嘗試著做這做那了,但家長往往認為孩子做事情笨手笨腳的,結果也並不盡如人意,索性自己代勞,省心提速省力氣,用不著孩子出手。就連最基本的穿衣、疊被也由父母做了。

在大一些,等孩子入小學、入中學了,因為學業負擔過重,家長不忍心苛責孩子,為了不讓他們學習分心,父母幾乎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有的甚至都不讓孩子撿碗筷。

整個童年加青春期,很多孩子就是在這種缺乏主動性的狀態下長大。家長根本沒給孩子成長的機會,等孩子長大了再來責備娃,說“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就是父母的愛太過了。

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那些批評孩子依賴性強的父母,其實自己對孩子的依賴性更大。就像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在節目中介紹,她每天早晨4點就起來為兒子熬梨汁,堅持了起碼有十年了。無論朱雨辰走到哪裡,她都會揹著電磁爐跟到哪裡,生怕兒子吃不好。她還說朱雨辰的每一段感情她都知道,都進行了干預。最後這位媽媽很驕傲地告訴大家:我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我是用整個生命在對待我兒子。

有網友評論,這是媽媽在用整個生命害兒子吧?孩子明明已經長大成人,具備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但家長還是不願退出主導者的舞臺,仍以自己的家長身份來捆綁孩子,要求孩子這樣做,不要那樣做。就像前些天有個新聞,“9歲男孩仍吃母乳,媽媽痛苦求助”,大部分網友都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而不應該推卸到孩子身上,畢竟男孩成長中幾次斷奶,媽媽都因“不忍心”而作罷。

過於依賴父母,成為無主見的“大人”

從小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也不分年齡的一直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其最終結果就是養出了沒有主見的“大人”,他們在外表和年齡上很成熟,心理卻幼稚的很,凡事都喜歡徵求父母的意見,將父母的說法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缺乏主見,判斷力和決斷力都很差,這樣的人也很難在某方面取得成就,而且幸福感相對較低,因為沒有自己奮鬥的喜悅,其結果衡量標準也在乎父母的看法,真的很累。

不少大學生在走進象牙塔時才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離家,不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母每個月過來洗衣服,而且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和室友的關係,搞的矛盾重重。因為他們只接觸過和父母這樣的親密關係,而不知道如何應對校園中、社會上覆雜的人際關係,很苦惱。而婚姻生活中也特別容易形成“媽寶男”這種現象,可以說對人的一生都有影響。

相應的,兒時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讓父母很開心、很驕傲,可是家長不是萬能的,父母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謂的後盾是無時無刻不站在孩子身後理解他、支持他,而不是全權代勞。依賴過強,也會讓父母背上沉重的包袱,感到力不從心,還認為孩子生來就是“討債鬼”。

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學會“牽手”和“放手”,才是父母恰當的愛

不想讓孩子依賴性太強,造成日後的困擾,就需要父母學會“牽手”和“放手”。

學會“牽手”,牽手意味著家長在孩子需要安全感,初步建立親子關係的時候,能給予他充足的愛和保護,讓孩子處於一個安全、寧靜的狀態下長大。這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耐心,並通過掌握各種育兒知識,來更新對帶娃這件事的認識。

該牽手的時候,孩子對父母怎樣的依賴都不算過分,家長也不要推脫責任。要知道兒時父愛、母愛的缺失,會給孩子一生留下陰影。那些主張在孩子幼時就讓娃足夠獨立,並任由孩子哭鬧不聞不問的家長,並不是在訓練孩子的獨立性,而是在摧毀他的安全感,不負責任。

學會“放手”,則表示要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家長要給予充分的自由讓其成長。放手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坎坷和反覆,父母也不用太過心軟,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呢?但放手並不意味著家長全線退出,只是換種方式來關注孩子的成長。

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理念上,要經過這樣四個階段:

第一步,我們為你做這件事(代勞),代勞和包辦,是為了給孩子打基礎,讓他能更快更好地長大,這是初步階段。

第二步,我們和你一起做(參與),父母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某項技能的學習,或一起體驗生活,家長是引領者,孩子是學習者。

第三步,我們看著你做(指導),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後,家長在一旁指導就可以了,你可以提意見,或者在娃方向不對的時候予以糾正,但不能一開始就說話,仔細觀察,靜待花開。

第四步,你獨立完成(欣賞),最後你會發現,孩子已經能獨立應對各種情況了,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知識儲備,甚至在眼界和行動力上要強於父輩,那就欣賞孩子的行為吧,放手讓他獨闖世界。

孩子太喜歡依賴父母,不要急著拒絕,先牽手再放手,對娃最好

2012年,家庭教育網副主編林賽·赫頓根據年齡類別,概述了各種生活技能。供大家參考。

2~3歲:簡單易做的家務和基本的穿衣清潔。

4~5歲:記住重要的名字和數字。

6~7歲:基本清潔技術。

8~9歲:整理個人物品。

10~13歲:開始獨立。

14~18歲:學習更高級的技能。

最後,家長為孩子做得過多未必是好事,這會讓孩子在成年後都會保持對父母強烈的依賴感,依賴感太過濃烈,會讓父母和自己都感到嚴重不適,在社會生活中也有諸多弊端。依賴並不是貶義詞,而是要用對年齡,父母先學會和孩子“牽手”,保證孩子基本的成長,給予足夠安全感,再談“放手”,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你認為嗎?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