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G到AI,華為智能“奇點”臨近

從5G到AI,華為智能“奇點”臨近

移動互聯網時代,華為靠著迅速崛起的消費者業務,基本上再造了一個華為。

但如今看來,這還只是華為繼續進階的鋪墊——智能時代是高技術門檻、軟硬一體的時代,這更加合乎華為的賽道和稟賦。

隨著華為推出“創新2.0”,著眼於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在依然褒有超群的企業文化的前提之下,華為可能率先觸碰到智能時代的“奇點”。

這顯然是第一次,一家完全在國際遊戲規則下成長起來的中國科技公司,開始與全球最新技術浪潮深度共振。

——4月16日,深圳,華為公司第十六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主題下開幕。作為一家非上市公司,全球680多名行業分析師、金融分析師、通訊、互聯網、金融人士彙集於此,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華為全球性、跨行業的業務網絡。

華為分析師大會的主題,也並非刻意的宏大敘事。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在我國,圍繞這些關鍵詞展開的各種宏大敘事,已經成為各路互聯網科技公司嘗試鋪展轉型路徑的規定動作,“基礎設施”屬性也已經成為互聯網平臺公司凸顯自身重要性的修辭。華為則不同,不需要任何修辭,

華為一直以來的根基,就是由“硬核”技術支撐的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

也正因此,習慣了互聯網公司數字化轉型的敘事,再看華為如何“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更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01

從5G到AI;一幅萬物互聯、智能世界的透視圖

從5G到AI,華為智能“奇點”臨近

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最基礎的是5G聯接,最高能的是AI驅動。

透視萬物互聯,繞不開大眾熟知的移動互聯,然而,更多停留在行業局部、應用層面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如今圍繞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轉型佈局,特別在技術層面,基本還是粗線條、片面性的;相比之下,從5G到AI,華為切入“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角度更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第一次向國內展示了一幅清晰、立體的透視圖,從中更易感知智能世界到來的脈動。

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分享其產業判斷以及戰略決心時表示,“智能世界觸手可及,ICT產業邁向發展新高度。今天,5G發展速度遠超預期,終端和網絡歷史上首次同步。我們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28億5G用戶,華為打造極簡、至強、智能的網絡,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AI的廣泛使用正在加速企業上雲,雲的競爭就是AI的競爭,憑藉華為在AI領域的戰略投入,我們有信心在雲的新賽道上取得領先。終端和應用越來越多,體驗趨於碎片化,華為為用戶構建全場景智慧化體驗,讓服務找人更精準、讓人找服務更便捷。”

在華為常務董事、產品投資評審委員會主任、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汪濤的演講中,華為佈局智能世界的思路也極為清晰,“聯接、計算、雲是智能世界的三大基礎設施,而AI是加速智能世界到來的核心驅動力。”而華為為此所做的,不僅是在聯接層面重新定義摩爾定律、挑戰香農極限,在計算上,華為也在重新定義計算架構,讓算力更充裕更經濟;在雲端,華為致力於打造最佳混合雲;全棧全場景的AI,則讓智能無所不及。

值得注意的是,從智能世界最為基礎的5G聯接,到通用AI的廣泛應用,華為已經在主導一些真正革命性的變化。比如,在5G已經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的當下——智能終端、芯片和基站都是在2019年投入商用,華為不僅在三個領域均有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而且,從站點、架構、協議到運維,華為提供的是一套“極簡”的技術方案,AI和雲則在其中發揮著有別於3G、4G的重大變革式的作用,例如,華為開發的智慧大腦NCE,在最新的Globaldata的報告中排名第一,在自動化運維來方面,華為基於雲的運維和系統目前有100多個商用案例、簽了500多個合同,雲的轉型中,華為是技術和市場上的雙料領導者,有報告顯示,華為這方面的份額已經超過了一半以上。

至於AI,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在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方方面面,已經變得無所不在。2018年,華為發佈了全球覆蓋覆蓋全場景的華為昇騰系列芯片、產品和雲服務,這構成了一套拓展性極強的全棧全場景的AI解決方案:該方案正在從理念到戰略、從芯片到應用、從面向消費者(HiAI),到面向企業(華為雲EI)、以及面向運營商的自動駕駛網絡(SoftCOM AI),從技術到商業和生態。基於昇騰系列芯片,更誕生了立足打造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的華為Atlas智能計算平臺……由此可以看出,AI不僅在升級華為現有的業務生態,也在持續拓展生態的邊界。

歷史上每一輪技術革命,都見證著技術超強的穿透力。在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從運營商到企業、從公共領域到個人生活,無不是華為的機會所在,而且,這種來自技術的穿透力,經由持續的開放,無疑會顛覆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確立的行業格局和邏輯。

02

創新2.0:華為正式領航“無人區”

從5G到AI,華為智能“奇點”臨近

任正非2016年提出的華為已攻入“無人區”,在華為的創新戰略上有了迴響——組織立新、投入加碼、創新升維。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宣佈,“華為將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作為配套,華為成立戰略研究院,今後每年將投入不少於3億美元專門用於基礎研究。

華為已攻入無人區,無人領航很“迷茫”——任正非2016年引發熱議的表態,言猶在耳。不過,這種無人領航的“迷茫”之於華為的過去,已經猶如一枚勳章;何況,進入“無人區”固然孤單,但領航者的身份,卻也是猶能激發鬥志的。

華為的創新2.0戰略,並非只是一時孤勇。在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汪濤指出,ICT產業快速發展的50年,是構建在摩爾定律、香農定律、馮諾依曼架構等理論基礎上持續創新的50年。隨著芯片正快速進入亞納米時代,摩爾定律瀕臨失效,另外一方面,當前的編碼算法不斷逼近香農極限。不過,華為的多天線技術使能多鏈路同時工作,擴展香農極限,雖然在芯片領域的摩爾定律已經瀕臨失效,華為卻在IP網絡和光傳送領域,重定義了摩爾定律……換言之,作為創新2.0戰略的核心理念,在“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上,華為已有所作為。

事實上,華為將每年10%的收入投入研發,勢必已經帶來了很多超前投入和技術儲備,確立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方向。

如華為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所言,在內部研究機構上,華為已經有60多個基礎技術實驗室,700多數學博士,200多物理和化學博士,甚至,作為重大的成果,華為在數學算法上的突破決定了SingleRAN的誕生。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華為的創新2.0戰略,其實有著相當強的確定性。首先就是需求的確定性,比如,ICT產業決心沿著5個方面引領產業,呼應華為的創新升級:重定義技術架構、重定義產品架構、引領產業節奏、重定義產業方向和開創產業。事實上,在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所涉及的業務範疇內,創新2.0所聚焦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也會在系統層面上呼應激增的智能化需求。

其次,華為在創新2.0落地路徑上的多元化,會讓華為的創新更有效率。華為將採取支持大學研究、自建實驗室、多路徑技術投資等多種方式實現創新2.0,把工業界的問題、學術界的思想、風險資本的信念,整合起來,共同創新。這種更加註重資源整合和協同的創新路徑,不僅更加均衡,由於建立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之上,實際上也更富效率。

基礎研究的通用性更強,華為進入創新2.0,意味著研發投入不僅有著更強的內部生態效應,外溢效應也會更為突出。回顧整個科研史,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實例並不鮮見,其中,包羅眾多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無數的貝爾實驗室,可謂是彪炳人類科學史冊的存在,如今華為在ICT等領域領航“無人區”的站位,超高的常規研發投入協同創新2.0加碼之下的基礎研究攻勢,未來華為戰略研究院成為貝爾實驗室一樣的價值外溢的存在,並非不可能。

03

智能“奇點”臨近,但再造華為的,依然是初心

從5G到AI,華為智能“奇點”臨近

任正非曾說,“我們真正碰到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當華為擔負起“無人區”領航者的角色,這就已經不再僅僅是這家以危機感著稱的公司的辯證觀或修辭;而在新的時代契機面前,當華為戰勝了自己這個“敵人”,就等於完成了對自己的又一次再造。

再造華為的市場空間是廣闊的。根據華為GIV預測,到2025年,全球5G覆蓋率將達到58%,成為主流的聯結技術;到2025年,全球個人智能助理普及率達到90%,智能服務機器人將步入14%的家庭,企業對AI的採用率將達到86%……

那麼,讓華為足以戰勝自己、再造華為的內部因素,是什麼?

事實上,華為一貫強調未來的不可預知性,技術本身也並非無往不勝。移動互聯網時代,華為靠著迅速崛起的2C(消費者)業務成功再造一個華為,這被普遍認為是華為強勁技術積累的自然延伸,這種解釋,固然有顯而易見的合理性,但在科技巨頭林立的全球行業內,卻並無先例可循。

真正再造華為的,是什麼?

只能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企業文化和初心。華為真正樂道的,並非技術、也並非戰略這些看似與未來息息相關的東西——任正非就強調少談戰略、“我們甚至連兩三年以後是什麼樣都不能想象出來”;華為擁有“硬核”的技術,但這也不是推崇絕對技術導向的結果,“技術只是工具”。在“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初心面前,技術乃至戰略,都更像是結果,這種初心在華為的貫徹,可以直觀看得見的,諸如現象級的股權激勵,用戶可以廣泛體驗到的,諸如華為移動終端的使用體驗,才是華為的活力之源。其背後的邏輯也很好理解:奮鬥者為本,調動起了最大的積極性,以客戶為中心,華為則可以在包括技術在內的更多維度上創造更加真實的價值。

對初心的貫徹沒有變,再造華為可能就只是時間問題。單純的唯技術論,往往容易墮入某種居高臨下的視角。尤其在智能無所不在、用戶期望與焦慮並存的萬物互聯時代,長遠來看,能夠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幾乎就等同於超越了冰冷的唯技術論、而落地到以人類福祉為中心,這種價值觀因為稀缺,必然更受珍視,並且反過來成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器。

智能“奇點”臨近,華為若能成功領航時代,應該不只是在技術“無人區”的領航,更是早已寓於企業初心的,在價值創造觀念上的領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