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农村老人手工编织60年,产品卖出国门,手艺无人继承成心病


在浙江金华武义璟园古民居景区,有这样一个专卖竹编生活用品,农具的摊位,这里售出的全是几十年前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这可不是真正的生活用具,是浓缩版的竹制品,编织这些的是一位叫徐茂盛的竹编艺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茂盛老人,去听一听编竹子的那些事。

徐茂盛老人今年73岁,家住武义县白洋街道西村,15岁的时候开始拜师学艺,那时候人们的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竹子编织而成,早年间篾匠算是手艺人,是相当受人尊敬的,那时谁家要做竹席、打地垫、补箩筐,都要上门来请,被人师傅、师傅的叫。一天三顿饭都是家里最好的,他不上桌,其他人都不敢坐,这些都是徐茂盛老人的浓缩版的生活用具。

2016年初,璟园古民居景区对外开放后,徐茂盛老人就在这里开了一家竹编工艺品工作室,现做现卖,生意相当红火。这浓缩版的小篮子小巧可爱,让人爱不释手,一位来老景区旅游的90后看到这些小巧的竹制品爱不释手。


这位来自南京的大妈在景区看到徐茂盛的竹编农具工艺品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一口气买了8件微型竹编农具。“这微型竹篮、簸箕、箩筐、鱼篓、米筛实在太可爱了,每样选一个,我要拿回去给小孙子上堂农耕文化课,让他也知道这些竹编农具是干什么用的。”

在徐茂盛老人的竹编工艺品工作室里,每天客人都是络绎不绝,客人们看到这些以前经常用到的生产用具以这样方式呈现的这里,都会驻足观看,

徐茂盛说,他真的没想到篾匠这行当衰落得这么快,60年来,他在当地带出了14个徒弟,这些徒弟个个都是高手,现子没有生意也先后改行另谋出路了,徐茂盛老人感慨说:“我也还好转型快,让竹编这一传统工艺没在自己手上丢失,否则心中总有愧疚感。”

徐茂盛说,幸亏他当年看到了篾匠的前景,就开始尝试着研究制作微型竹编。他开发的小型竹编农用器具,这些农具小的手可盈握,大的不过尺余,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有收藏价值又颇有农耕文化教育意义。一经上市就受到欢迎。

如今,徐茂盛老人的竹编农具不但深受国内游客喜爱,而且通过景区门店窗口让境外游客带往法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徐茂盛尽管这样,现在儿女们不愿意学,徒弟们改行了,这门手艺也要面临失传的境地【想要看到更多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