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楊森健康說】警惕會“偽裝”的多發性骨髓瘤 “多一點”關注 “少一點”延誤

【西安楊森健康說】警惕會“偽裝”的多發性骨髓瘤   “多一點”關注 “少一點”延誤

骨痛、貧血、腎功能異常等許多老年人常出現的問題,背後竟有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作祟,是不是會讓你大吃一驚?

多發性骨髓瘤,這一好發於中老年患者的疾病,聽上去很陌生,發病率卻是血液科的第二位,第一位的是淋巴瘤,第二位就是它,之後才是急性白血病。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該病,及早的發現與規範化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痛,並帶來更長的生存期。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北京積水潭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鮑立,為我們深度講解關於多發性骨髓瘤的那些事兒。

中老年人為多發群體

“簡單來說,多發性骨髓瘤,多發就是多部位,既在骨髓裡待著也在全身各處待著的,惡性的不可治癒的腫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是它的發展是很緩慢的,現在是可治療可控制的。” 鮑立主任表示。

從本質來講,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徵為骨髓中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生,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並導致相關器官或組織損傷。其常見症狀包括骨髓瘤相關器官功能損害的表現,包括血鈣增高,腎功能損害,貧血,骨病等靶器官損害相關表現。

該病多好發於中老年人群體,中位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5歲至69歲之間。目前我國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約為十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二。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情況的加劇及檢測能力的增強,其發病率也在不斷呈現上升態勢。

擅於捕捉早期“蛛絲馬跡”

“我們的理念是防病治病,但是因為該病病因不明,往往防不勝防。早發現則變得尤為重要,可以及時的進行監測、干預與治療,不僅少花錢,患者身體也可以少受罪,獲得較長的生存期。”

然而現實往往是,許多病人的延誤程度非常厲害。“在我們這,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是癱瘓著來的,骨骼破壞的非常厲害,有些人早已經大小便失禁,還有些人已經做透析做了大半年……這些病人我們見的太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多發性骨髓瘤起病較緩,臨床表現與骨科、腎病科等其他科室疾病很難區分,進一步加大了早期診斷難度,導致很多患者延誤診斷。

不過鮑立主任表示,其實多發性骨髓瘤的早期是有一些蛛絲馬跡的,及時辨別可以有效提高正確的診斷率。例如當中老年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應儘早到血液科就診,通過血尿檢查、骨髓穿刺及活檢等相關檢測判斷是否患病:原因不明的骨痛、全身廣泛骨質疏鬆、病理性骨折;原因不明的水腫、蛋白尿及嚴重腎損害,尤其伴球蛋白明顯增高者;不明原因貧血,尤其貧血程度與初診疾病嚴重程度不符,原因不明的紅細胞沉降率加快,外周血塗片紅細胞呈緡錢樣排列;長期反覆且不易控制的感染等。

儘管多發性骨髓瘤尚無法治癒,但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基於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等新藥的使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預後得到了顯著改善。“在2006、2007年以前,治療方案很簡單,效果很差,甚至不提緩解二字,一旦得病就會告訴患者帶瘤生存。但之後,隨著硼替佐米等治療藥物的上市以及免疫調節抑制劑的不斷更新,極大的改變了患者整體的預後,並且可以實現部分緩解以及完全緩解。”鮑立主任表示。

隨著抗癌藥進入醫保政策的實施,2017年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藥物硼替佐米等被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大幅提高了藥物的可及性,極大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與心理負擔,也讓更多患者可以接受足量、足程治療。此外,在國家創新藥發展的利好政策下,越來越多國際前沿的治療藥物不斷進入中國,比如近期直接作用於骨髓瘤細胞、靶點非常明確的CD-38單抗藥物已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優先審評名單,提供更多創新治療選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

鮑立主任表示,業內對於患者治療療效的評估不斷的完善,在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之外,甚至還提出了微小殘留病變。在實現足量、足程治療的同時,患者應每2-3個療程進行一次療效評估,醫生將依據精確的評估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病灶殘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最終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優化生存質量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