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恐怕難“續命” 俄羅斯“航母大國”地位不保?

近日,俄羅斯唯一的一艘“高齡”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命運再次引發關注。很多媒體直接發問:“‘庫茲涅佐夫’號要提前退役了嗎?”“失去航母的俄羅斯還是軍事大國嗎?”

上海文匯網援引俄羅斯《消息報》4月6日報道,據俄海軍消息人士消息,如果俄羅斯國防工業部無法解決維修所需的PD-50浮船塢的問題,“庫茲涅佐夫”號很可能不得不選擇退役。這位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海軍正在進行評估,來決定這艘航母的命運。

去年10月,“庫茲涅佐夫”號在大修過程中遇到了嚴重麻煩,當時航母所在的一艘浮船塢,因供電故障導致進水沉沒,碼頭上一臺70噸重的起重機掉到航母甲板上,硬生生地砸出了一個4×5米的大洞。浮船塢的沉沒也使得原來提升上來的航母落入水中,損壞嚴重,這給原本就在大修的航母籠罩了一層陰影。

近年來,“庫茲涅佐夫”號命途多舛:2016年,這艘長305米的航母前往地中海的軍事行動期間,因事故損失2架艦載機。從地中海返航、駛經英吉利海峽時,又噴出滾滾濃煙,一時淪為西方媒體嘲笑的對象。當時,時任英國國防大臣的邁克爾·法倫就稱“庫茲涅佐夫”號已經破爛不堪。

“庫茲涅佐夫”號真的像英國人說得如此不堪嗎?曾幾何時,它也是蘇聯海軍史上的驕傲。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擁有斜直兩段飛行甲板和滑躍式飛行甲板的航母,於1982年4月1日在蘇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現位於烏克蘭境內)開工建造。建成之後,又幾易其名:最初叫“里加”,後以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名字下水,1989年又以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的名字進行海試。最後,以蘇聯艦隊司令尼古拉·庫茲涅佐夫的名字將其命名為“庫茲涅佐夫”號。

1990年1月21日,“庫茲涅佐夫”號正式加入海軍服役,同年12月被編入北方艦隊。

受蘇聯解體和俄羅斯經濟境況不佳的影響,“庫茲涅佐夫”號在冷戰結束後很少出海,1991年至2015年間只進行了6次巡航,而見諸報端更多的是各種故障、長年累月的大修和造成人員傷亡等負面報道。

不過,目前擺在俄羅斯面前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庫茲涅佐夫”號正停靠在位於摩爾曼斯克的科拉灣的第35船舶修理廠內,等待命運的安排。因為放眼整個俄羅斯,幾乎沒有PD-50浮船塢的替代品,與之類似的PD-41浮船塢部署在數千英里外的俄遠東地區,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即使花費數百萬美元就近使用商用幹船塢整修,也難以容納這艘航母的巨大體量。

針對這一情況,目前俄羅斯國內出現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應該保住“航母大國”的地位,繼續進行維修;另一種更為現實,認為與其斥巨資為其“續命”,不如建造2艘護衛艦和1艘核潛艇更實在。美國NewsREP海軍專欄作者阿列克斯·霍林斯指出,這種分歧的背後折射出俄羅斯面臨的尷尬:是花重金“低聲下氣”去全世界給“老病”航母尋求良方以維護尊嚴,還是徹底失去“航母大國”的地位。

對俄羅斯來講,有沒有第三條路——打造一艘全新的航母呢?目前從基礎設施、技術和資金來看,條件都不成熟。當年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位於今天的烏克蘭,這家被稱為“蘇聯航母搖籃”的造船廠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造船設備、船臺、船塢等。但是以現在的俄烏關係而論,早已今非昔比。此外,俄羅斯沒有能“撐得起檯面”的浮船塢,也沒有大型幹船塢,實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在遭遇美歐制裁的大背景下,當前俄羅斯也缺乏足夠資金去建造一個龐大的“吸金獸”。

莫斯科高等經濟大學當代歐洲和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瓦西里·卡申告訴《國家利益》雜誌,原指望“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能撐到2025年,因為在此之前,俄羅斯幾乎不可能建造第二艘航母,“如果能撐到那時,‘庫茲涅佐夫’號才有可能光榮退役,現在看來,青黃不接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卡申也表示,“名存實亡”也不失為一個無奈的選項,因為誰都知道,對俄羅斯而言,戰略實力、太空競爭力和反導能力遠比一艘“高齡”航母的虛名要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