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很多職業放貸人,在從事放貸的過程中,一開始其實並沒有犯罪,他們的債權很多都受法律保護。但是,人是有貪念的,隨著規模的擴大和利潤的增長,慢慢地,就開始從事違法犯罪行為。本文會介紹一下,職業放貸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犯罪的。

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正常放貸,約定高利息

最初的時候,有人需要小額資金週轉,他們會先找身邊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借錢,在借款時會給予較高利息,例如兩分、三分甚至更高。擁有資金的人(我們叫放貸人),在出借了幾次後,嚐到了放貸的甜頭,貪心的人就開始做起了放貸的生意。

此時,這些放貸人並沒有犯罪,即使他們將自有的資金出借給很多人,即使約定了很高的利息(例如年利率100%),他們的行為沒有觸犯刑法,儘管他們約定的利息不會得到法律的支持。這些職業放貸人借出去的錢,仍然可以收回,借款合同仍然有效。

再進一步,單純的借錢出去,壞賬會很多,有些放貸人就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有一些需要提供房屋等不動產做抵押、有些需要提供車輛等動產進行抵押。這裡提醒一下,不動產抵押的話,需要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登記,抵押權才成立,僅僅把“房產證”給別人,抵押權並不能成立。

最後再強調一下,從事職業放貸、約定高利息、設立抵押權,這些行為並不會構成犯罪。

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高利轉貸、吸收公眾存款轉貸

前面的職業放貸不會構成犯罪,但是有一些職業放貸人,自己的資金不夠了,不能再對外出借,但是他們又想做大這些“放貸”事業,怎麼辦呢?有些人到銀行拿錢,有些人則到人民大眾手上拿錢。

到銀行等金融機構想辦法獲取資金轉貸:因為銀行的貸款利息,肯定比借款人給的利息低,假設從銀行貸款100萬,年利率為5%,拿到這100萬後,再出借給10個人,年利率收取60%甚至更高。在這個過程中,職業放貸人賺取了高額的利息差。

刑法記載了很多賺錢的方法,這種套取金融機構資金再轉貸他人的,已經觸犯刑法第175條的高利轉貸罪,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可處7年有期徒刑。

另外有些人,就想辦法到人民群眾手上拿錢,然後再轉貸出去。例如對外發廣告,這裡有一個投資項目,每年有接近50%的投資回報,在獲得很多的不特定公眾的資金後,再以年利率60%甚至更高的利息轉貸出去。這種行為,已經觸犯刑法第176條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

不論是高利轉貸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他們剛開始的目的,都是想把“放貸”這個事業做大。已經實施了這些行為或者有這種想法的人,已經在犯罪的邊緣來回試探。注意,這兩種行為是犯罪,不是單純的違法。

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簽訂空白合同、製造假流水

有一些人有法律意識,為了能“合法”賺取更多的利息,就動起了壞腦筋,在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的時候,故意將合同留空。整個借款合同,金額、時間、利息、出借人都是空白的,只有借款人在上面簽了字,當借款人不償還借款時,就開始“完善”借款合同,然後使用該合同到法院起訴,希望通過司法的力量追討欠款。

還有一部分人,為了能讓這一切看起來更加真實,在出借的時候,就帶著借款人一起到銀行製造虛假的流水,最後,配合空白合同、虛假流水到法院起訴。

這些行為,已經構成虛假訴訟罪或者詐騙罪。根據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發布的《關於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這些行為已經屬於“套路貸”,根據《關於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從事套路貸的組織,極有可能被認定為惡勢力,需要從嚴處理。

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非法催收

職業放貸事業進行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考慮怎麼樣處理壞賬,如果是正常的職業放貸,到法院起訴債務人並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這些行為受法律保護,不會構成犯罪。但是,有部分放貸人,可能覺得司法途徑成本較高、週期較長,就直接使自己的力量進行催收,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很多犯罪。

非法侵入住宅:有些催收人員,就直接進駐債務人的家裡,他們賴著不走,直到債務人還錢。這些人的行為,已經觸犯非法侵入住宅罪。

尋釁滋事罪:有部分催收人員,到債務人家附近擾亂社會秩序、破壞財物,例如到債務所在小區塗油漆、貼海報等,他們的行為已經觸犯尋釁滋事罪。

非法拘禁罪:如果有組織地多次短時間非法拘禁他人的,構成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3次以上,每次在4小時以上的,或者累計12小時以上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兩高兩部最近發佈了《關於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非法催收時對他人進行滋擾,使得他人產生恐懼,或者影響人身、財產、社會秩序的,屬於軟暴力,很有可能會構成犯罪。

最後再提醒,非法催收並不可行,很容易構成犯罪。

職業放貸,是這樣一步一步演變為犯罪

總結

一般的職業放貸不會構成犯罪,隨著貪念的膨脹,很容易做出犯罪的事。為了擴大借貸規模而高利轉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經構成犯罪。為了能的賺取債務人更多的利息而使用空白合同、假流水的方式,同樣會構成犯罪。非法催收更加容易構成犯罪,還是建議通過法律途徑實現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