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一排糖_gvw


的確,越南這個國家很小國土面積甚至不足我國國土面積的三十分之一,但是根據全球大米出口的統計來看,越南這個國家居然出口的總量居然排在了第五位,這就很讓人不解了,如果比較綜合國力,小國的確可以排在前幾,但是如果要論大米,你小國沒有土地去種,哪裡來的那麼多的大米出口呢?根據統計來看,越南的大米出口還是穩步增長的狀態,這就更加讓人不解了。



首先出口,肯定是自己夠吃了,才有的出口,但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那就是越南人口將近一個億,一般來說可以自給自足就很不錯了,但是可以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大量的出口,說明越南這個國家的農業是國民收入的來源,別的幹不了,所以只能以農業求生存,其次在看大米出口排在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第五就是越南。



出口大米的沒有一個很發達的國家,所以政府就鼓勵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掙錢養家餬口,大米產量大了,自己吃不完很自然的就拿出去買了,或者有很多越南人專門規模式的種植水稻。當然除了越南以農業為主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氣候和地理位置給了越南很大的便利,越南所在的地區正是最適合水稻生長的地方,降水量充足,所以在越南水稻可以達到一年三季的水平,可想而知,產量有多大。



在我國雖然土地面積比越南大了很多,但是很多地區種植水稻只能是一年一季的水平,相比于越南的優越的條件就差了很多,其次是我國的人口比越南多了很多,所以一般來說都是專門的大米種植區域出口大量的大米。最後一個原因之所以越南可以出口這麼多的大米,就是越南這個國家四分之三的都在種糧食,而大米又是主要部分,加上一年三季的產量,自然就出口的多。



其實農業的發展並不是長久的,這個只能是當做輔助的產業,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一定是以高新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的,所以很多的發達國家很少出口糧食,他們都是進口的,但是他們出口那些高科技的技術,這些東西的價值就遠遠的要高於糧食了,但是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是根基也是必不可少的。


史中醉


我曾經因為工作去過越南。

當地人告訴我們他們的水稻是一年可以收穫三季的,特別高產。

有人可能問三季稻的話土地豈不是累死了,肥力會不會沒有了?其實我當時和你一樣的想法,問過後才知道,當地經常發大水,可以淹到三層樓高,水退去後留下一層淤泥,就成為很好的肥沃的土地了。

我們在當地經常看到高樓的外牆上有水淹的痕跡,看著很嚇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原因才能生產三季稻,但是的的確確他們是一年可以豐收三次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越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他們自己神話傳說中有個鴻龐氏王朝,時間是公元前3000多年前,這個傳說就如朝鮮檀君朝鮮一樣,不過越南人還比較要臉,說自己鴻龐氏王朝四千年,而朝鮮的檀君朝鮮則在一萬年前。

由此可見,我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實在東亞屬國面前貌似不值一提,也是好笑。

神話時期沒啥好說的,其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越南才有文明跡象,不過那種文明也只限於不穿褲子的原始人而已,估計服裝還屬於芭蕉葉時代。

越南歷史上第一次和中原王朝接觸是秦始皇統一中原後,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中原開始南征北討,進攻南越百越就是南征一部分。

當時越南不過是未開化蠻夷之地,穿芭蕉葉的人如何能抵擋黑衣黑甲的秦軍。就此,越南中北部地區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並設置了三個郡:桂林郡(今廣西省)、南海郡(今廣東省)、象郡(廣西雷州半島和越南中北部)。

在這第一次中越接觸之中,越南大部分成為中國領土。

只不過後來情況又出變故,秦始皇建立的萬世帝國,三世而亡。

在秦末漢初天下打亂時,越南有人稱帝建國,而這個人也是中國人,他就是南海郡尉趙佗,他將秦始皇開拓的百越南越地區,還有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合併成南越國,自立南越武帝。

趙佗是非常長壽的人,活了有100多歲,也是傳奇,他看到中原一統後,就向漢朝稱臣納貢,受漢朝冊封。漢朝初建,也是內憂不斷,看南越窮鄉僻壤遠隔千里,就想,算了,不打你了!

就這樣,南越保持了他的獨立性,這也是越南地區第一個封建制政權。

趙佗死後20多年大漢國力日益強大,對原本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也是左右看不順眼,於是在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了南越國,並在越南中北部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就此從漢武帝開始,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時間裡,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直屬領土。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越來越嚴重,權力都掌握在節度使手中。

朱溫滅亡唐朝後便出現五代十國大分裂,節度使紛紛建立政權,當時越南屬南漢稱交州。

交州將領吳權(越南京族人)起兵反抗南漢統治,吳權軍與南漢軍在越南白藤江展開大戰。吳權事先命人在江中打下木樁,等漲潮時引南漢軍船隻攻打。南漢軍上當,結果一退潮南漢軍船隻全部擱淺,被擊敗。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白藤江之戰”,也是越南歷史上最關鍵一戰。白藤江之戰勝利後,吳權建立越南吳朝,這被越南人建立的歷史上第一個獨立正統王朝“越南吳朝”。

雖然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越南仍然向中國稱臣納貢,但它畢竟是一個獨立國家,他們自己譜寫歷史,不再是中國的一部分。

不過他們的歷史還是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從服裝,文字,生活習俗各個方面都有中國的影子。而這一切在民族主義興起之後才發生變化。

今日越南共和國建立者胡志明為了越南尊嚴或者其他我們不清楚。在越南實行去中國化,將在越南使用數千年的漢子廢除,最後結果是,越南人從此不瞭解自己的歷史。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不過這樣的事情,貌似中原文化圈的所有國家都做過,就不多說了。

那麼越南為何大米產量如此多,比中國還多。其實這也是有地理氣候還有現代化發展趨勢的。

越南並不是一個面積大國,卻是一個人口大國,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上億的人口,按照人口密度來看,絕對是高密度人口國家,這和越南得天獨厚的自熱條件有關。

越南主食和中國類似都以大米為主。

中國雖地大物博,但地形條件其實並不適合農業生產,我們號稱農業文明老大國家,精於各種農業種植,號稱將國家能開墾的土地全部開荒成為農田。不過都是被逼的,因為大部分土地並不適合農業生產,在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糧食產區。不過以下四個,那就是西部成都平原,東北地區、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因為大米水稻的種植需要大量的水源,還有合適的天氣,只有這四個地區才有合適的氣候條件,其他地方則根本不適合種植。

除了這四個地區,西北部地區都是高原,內蒙古地區都是草原,還有很多地區缺水。

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土地雖然大,但是可利用做水稻大米種植的地區卻不是全部。這是原因之一。

那麼越南是什麼情況?

其實看維度就能知道,越南地處亞熱帶地區地區。哪裡最適宜農業生產,有豐富的水源還有肥沃的土地,他們全國所有土地都是適合種植的土地,而且他們還有個先天優勢那就是種植週期。

農業種植有一個規律就是天氣條件越好,生產週期越短,收成越大。

在我國東北地區,因為天氣條件限制,只能做到一年一熟,也就是說,一年只能收成一次,這也是中國古大春耕秋收的來源。

春天耕種,秋天收穫,這是至古以來的傳統也是中國地理條件的顯示。

中原文明只是在開拓長江和珠江流域之後才有一年二熟甚至三熟的農業產出地區出現,不過也是少之又少。而越南則不同,全國所有土地都能保證一年三熟,這就是天熱的氣候優勢啊。

同樣一片土地,中國大部分是一年一熟,越南是一年三熟,這就是天壤之別。

當然天氣氣候土地條件都是主觀原因還有就是客觀原因。

那就是中國的城市化率啊。

我們和越南是完全不同的產業國家,中國經歷40多年改革開放,正從農業國變成一個工業國。現在無數鄉野村落,充斥的都是留守兒童還有留守老人,年輕人除了過年幾乎就不會在農村待。

這也是特別關鍵的原因。

農村現狀就是因為沒人,土地荒蕪幾乎沒人種植。就算種植也不會種植不值錢的米,一斤米多少錢,一斤棉花多少錢?

中國人可是最會算賬的。

在同等土地回報產出面前。當然是看那個賺錢種植那個啊?雖然國家也有政策扶持和要求必要的耕地種植主糧,但是政策是政策,施行是施行!

這是市場經濟。沒有補貼真沒人中糧食這就是中國的現狀。

由以上我們中國不出口大米,而越南出產大米原因就很明白了。

第一:他們土地氣候條件好,產出多這是老天爺給的。

第二:農村幾乎沒人種地,都在往城市走,這是城市化趨勢

第三:種地不賺錢,都改中經濟作物,這是經濟規律

最後,有便宜的為什麼不進口。全球化大市場情況下,我們從傳統農業國變成工業化國家。從出口糧食工業原料變成出口工業品還有高科技產品。這不是國家進步的表現嗎?如果我們還靠農業出口,礦業出口才是真的悲哀!


阿斗不傻


越南人口不到一億,國土面積狹長,還沒有我國雲南省大,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然而卻是糧食出口大國,越南面對的出口國除了中國還有其他歐洲國家,這讓人很是費解。

根據《全球糧食展望報告》來看,2017年的時候全球五大大米產量國,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其中越南的糧食出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還有個太過的糧食產量也不斷上升,從這裡可以看出,越南和泰國都是小國,為何還能在保證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進行出口,其中原因很多。

其一:越南的地理位置

越南的南方是湄公河三角洲,北方是紅河三角洲,如果瞭解這兩個地區的話就會知道,這都是世界聞名的水稻高產區,土地肥沃,另外加上越南東部沿海地區還有中部的丘陵地區,越南的糧食產量是相當高的。

其二:氣候條件

越南地處熱帶,氣溫較高,降水充足,當地的水稻可以達到一年三季,相比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一季,產量自然就高。

其三:越南農業佔比高

早在十幾年前,越南還是個農業化國家,全國有一半的人口是從事農業以及相關行業,他們勞動力充足,據統計,2017年越南的水稻產量高達4300萬噸,遠遠超出了越南本國人民的糧食需求,他們為了解決糧食積壓,出口大米自然成了首選。

其四:越南播種面積大

很多人不理解,雖說越南的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耕地面積也不多,但是他們的播種面積是非常大的,簡單來說,就是用來種植糧食的佔比很高,佔到了全國的四分之三,而且他們的農作物以大米居多,另外還有橡膠、菠蘿等。

其實越南能成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並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不妨瞭解下自己的國家,我們國土面積雖大,但是真正糧食產量高的地方也只有中原地區和東北地區,就拿河南來說,他們種植的小麥要供應給4億人口,一個省就要養四億人,如果只有一億人,河南自然也可以出口糧食。

況且我國現如今是以工業為主的製造業國家,更本不會大量投入農業,而南方沿海地區都是用來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商業化較多,很少有農業種地,西北以及西南,也就是西藏新疆等地又不適合糧食產業,這些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倘若糧食不夠自給自足,肯定是有擴大播種面積。

越南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家從事農業,能成為大米出口國並不稀奇。


羽評郡主


根據2018年的數據,越南人口數量大約是9649萬,而當年的大米產量接近3000萬噸,平均算下來的話,每個越南人居然一年有300多公斤的大米食用。

據估計,每個人一年都吃大米的話,大概需要150公斤,而且現在越南的經濟不是過去的樣子了,百姓也不可能一年都在吃大米,所以實際大米的消耗量會更少。這樣一來,這裡的大米自然就需要出口了,而且應該是相當一部分會被出口。

那我們國家去年是個什麼情況呢?我國是大米產量最高的國家,去年產量預估是1.4億噸多點。這麼多大米,看上去嚇人,其實我們的國土面積要比越南大,種植面積也大得多,所以實際上產量不算高。而我國去年的人口,算起來怎麼著也有14個億。也就是說,我國的大米平均下來每人其實只能分到100公斤的大米。所以越南這個大米的產量,確實是夠高。



難麼這麼小的地方,卻產量這麼高,越南人怎麼做到的?

一年多熟

越南位於炎熱的南方地區,常年高溫,所以這裡的莊稼長勢很好,如果要搶種大米的話,一年能收三次!而我國種植大米最厲害的地方,是在遼寧一帶,但是這裡氣溫偏低,雖然有黑土地,怎奈那裡一年中溫暖的時間有限,只能種一季。所以,東北大米好吃,但是產量有限。這麼一比較,越南是我們三倍的產量,難怪那麼小的地方,會產出這麼多的大米。

降水充沛

這裡雖然氣溫高,但是因為在海濱,所以氣候相對溫潤,降水充沛,實在沒水,還能就近挖渠。所以這裡的大米無需擔心缺水,在加上溫暖的氣溫,長勢喜人,想不高產都難。

品種優良

不管是什麼作物,品種是很關鍵的,而越南以前的產量不高,在引入我國的雜交稻之後,這才實現了產量的激增。所以,雲南今天能出口大量的大米,實在應該感謝我們國家的支持。


地理位置好

越南所處的地方,正是河流的交匯之地,經過多年的衝擊,形成了三角洲地帶。這裡每一次漲水,都能帶來厚厚的淤泥,而這些泥土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最適合作物的生長。我們知道,種植莊稼之前,很多時候都要先漚肥,然後埋入土裡。但是越南這裡卻基本不需要,原本土壤裡面就富含營養,如果來一次潮水,又會帶來大量腐爛好的淤泥。營養多,所以產量巨大。

供應的人口較少

比較只有不到一億的人口,所以即便是總產量沒有我們多,但是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大米卻很多,所以人家有足夠的糧食用來出口。

相對安定

越南在動亂的時期,每年都需要從國外購入糧食,但是現在好了,基本沒什麼動亂,各地百姓都能安心種田。只要人民安定了,那守著這樣肥沃的土地,自然就容易得到巨量的糧食,如果哪天再次動亂,說不定還要從外面購買,畢竟國土面積太小了。


小鎮月明


越南還沒有我國的雲南大,人口接近中國的8%,領土是中國的3%,也沒有大平原,山地和高原佔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二,可它卻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泰國,我國的進口糧食其中就來源於越南,不奇怪:


越南水稻高產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一,上天的恩賜,自然條件太好了。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0%,共有3億畝稻田,主要位於北迴歸線,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炎熱,降雨量充足。氣候溼熱 並且土地肥沃 ,湄公河河流域的土地超級肥沃。每當發大水,就會從上游沖刷大量肥沃的泥漿,適合種水稻陽光充足 ,水稻能一年三熟,僅水稻就佔耕地面積的3/4。能畝產1千公斤。



二,最主要的原因。這得感謝我們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越南把雜交水稻引進已有20多年了,每公頃6400公斤。2017年,破紀錄4500萬噸,大米出口全球150多個國家,銷售總額26億美元。


三,他們國家的大力支持,補貼。越南政府在農業投資建設上大力支持, 水利工程設施投資國家買單,加強技術培訓,合理管理,農業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統普遍,53個省的農業廳都設有省級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四,不斷的擴大糧食的種植面積,特別是南方九龍江平原的糧食開發,大搞水利建設,引進淡水沖洗鹽鹼地,變鹽鹼地為高產田。

五,越南的勞動力充足,農業人口占比很大,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5%。所以他們有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農業耕作的歷史悠久。另外還出口咖妃,果蔬,腰果等。



所以他們國家糧食大量出口不足為奇。我國的耕地面積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東北地區,我國是世界名副其實的第一糧食生產國家。東北是中國最大的糧倉,東北三省糧食總產量達11874萬噸,另外我國也在積極開發海邊鹽鹼地和西部沙漠戈壁的農業價值,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國主要發展工業,商業……我國製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汽車家電手機等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小姐姐講史


提起越南的稻米,我們很容易想起“占城稻”,占城是古代越南中南部的一個王國,北宋期間,引自該地的良種“占城稻”在中國大陸地區被廣泛種植,占城稻的生長期較短,其特徵是高產、早熟、耐旱,客觀上起到了提高中國糧食產量的作用。

越南國土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約為930萬公頃,水稻種植總面積為744萬公頃,稻米年產量近四千萬噸,雖然越南人口已經達到近9300萬人,但人均稻米年產量也達到了九百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越南就大量出口稻米,每年的出口量都有數百萬噸,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

越南全境都在北迴歸線以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平均降水量近兩千毫米,豐沛的降水量是水稻種植的關鍵因素。越南的稻米多屬於三季稻,同樣面積的土地,中國東北地區一年一季,人家這裡一年三季,產量自然要大上很多。

越南稻米的主要產地是南方的九龍江平原和北方的紅河平原,其實這兩塊平原都是肥沃的三角洲地區,九龍江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紅河平原就是紅河三角洲,這兩條國際性的河流每年都把上中游的泥沙帶到下游,給土地帶來足夠的肥力。

長期的戰爭給越南的農業生產也帶來很大破壞,即便是戰爭後的越南人民,農業生產積極性仍然很差,那是因為越南農業也一度實行了統一的合作社模式。從1986年革新開放之後,越南的農業獲得了日新月異的突破發展,1988年,越南開始實行土地包產到戶,次年,越南就由糧食進口國變為糧食出口國,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之後的第二階段改革中,繼續加強農業自由化改革,擴大農民對土地的自主經營權,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生產,取得了良好效果。

說起越南的水稻種植,他們還需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中國水稻專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作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袁隆平先生多次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指導培訓,推廣他的水稻雜交技術,2002年,越南政府曾經授予袁隆平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勳章,以表彰他對越南雜交水稻普及和推廣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近年來,袁隆平也多次受到越南政府邀請,前往越南幫助解決鹽鹼地水稻種植難題。

幾個月前,越南政府總理阮春福提出了農業新口號,越南要爭取在未來十年,成為世界範圍內最發達的農業國家之一。


歷來現實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新興市場,越南近些年的發展讓世界矚目,現在走在河內和胡志明市,就頗有小北京,小上海的繁華樣貌。

就像很多新興市場會面對的貧富差距問題,越南的貧富差距也很大,而且在不到一億的總人口中,目前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或進城打工為生,這是越南大米出口的一個市場原因。


如果連吃的大米都不夠,那根本就不用提出口了,而越南的大米就是吃不完。

越南領土狹長,處於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下,基本是全領土可以水稻一年產三季,這就讓越南的水稻產量比一般地方至少翻了兩倍。

越南一年的水稻產量能夠達到4500萬噸,相當於我們水稻大省湖南湖北廣東三地的水稻產量,足夠大的水稻產量是越南出口水稻的基礎。

而且越南是我們進口水稻最大的國家。

你對越南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越南在歷史中和我們有頗多淵源,在宋朝和五代之前的很多朝代裡,越南一直都被我們的歷史王朝統治著,一直到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我們中原王朝的國力衰退,越南才憑藉著叛亂強行脫離了我們的中原王朝,由此建立了由他們自己人主導的國家。

不過他們在歷史中雖然脫離了我們的統治,但是在很多文化習俗方面卻仍然保留了原貌,仍然學習、模仿、使用著我們的文化。

比如在我們發展到清朝時期,他們的皇帝仍舊穿著我們古中華時期樣式的衣服。

一直到現代廢除漢字之前,他們仍一直使用著我們的漢字等等。

可見他們受我們影響有多麼巨大。

關於這裡面的種種,我們就不詳細去說明了,接下來我們就說一下現如今越南的大米產量和我們的大米產量的對比。

我們大米產量和越南大米產量的尷尬對比

我們都知道越南的國土面積並不大,只有30來萬平方公里,面積大概跟我們的雲南省差不多。

但是他們的國家人口卻非常龐大,在小小的30萬平方公里中,就擁有著上億的龐大人口,要知道雲南的人口也才將近5000萬左右而已。

和我們國家的主食是大米一樣,在越南,大米也是他們的主食。

按照越南的人口數量以及國土面積的對比,很多人都可能會下意識地覺得越南自己國家的大米是不夠吃的。


但實際上情況恰恰相反,越南自己耕種的大米不僅足夠自己自給自足,還能留出一部分多餘的出口到國外,為自己賺些外快。

而相比于越南,我們的國土面積比他們大30多倍,人口也才僅比他們多了十幾倍而已,但是在大米方面,我們和越南是有很大差距的。

現如今我們的大米不僅不夠自己吃,還要大量的從國外進口,從這裡面的巨大對比, 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尷尬。

又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這種尷尬情況的出現呢?

接下來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我們大部分地區不適合種植水稻

第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龐大的國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耕種水稻。

平常我們所吃的大米就是從水稻這種農作物中出產出來的,而水稻的種植對環境有著非常挑剔的要求。

種植水稻最重要的就是土質以及水源,只有這兩方面符合了要求,才可以成功地種植出水稻。

而大家看一下我們國內,真正適合大規模種植水稻的地區只有三個,這三個地方分別是東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只有這三個水土豐潤的地區以及其他小範圍的地區,才適合水稻的種植。

至於其他地方,則根本不適合水稻種植的。

青海和西藏地處高原地帶,寒冷酷烈的天氣根本不適合水稻的種植,內蒙古到處都是草原,在草皮之下是水稻很難以生存的沙質土壤,而新疆、甘肅、陝西等等乾旱缺水的地區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地方更加不適合水稻的生存。



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土雖然龐大, 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適合種植水稻的。

而越南不同, 他們地處亞熱帶地區,擁有著非常肥沃的土地以及豐富的水源,幾乎全國各地都是適合種植水稻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它們的氣候結構,越南地處亞熱帶地區,在他們國內,他們的農作物是可以保證一年三熟、一年收割三次的,這就無形提高了他們許多的產量。

越南的農田利用率比我們高

第三個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他們國民的產業結構和我們不同,在現如今,我們進入了一個大工業化時代,幾乎每一個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都會選擇離開農村,進入到城市中發展。

不管是去讀書進入高等的行業、還是沒有一技之長進入工廠裡面打工,反正沒什麼人願意待在農村裡,繼續守著那一畝三分地,看著老天爺的臉色吃飯。

越南的情況和我們是不同的, 因為他們的工業化遠遠達不到容納他們大多數人發展的原因,所以他們大多數的人口仍然留在農村裡做著農活,耕種著那些土地。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國內的大量農田是可以被他們合理利用起來的,這時候水稻的產量自然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以上的種種對比,大家應該就可以清楚知道越南為什麼能產出那麼多大米了。

所以說這就是越南在能保持自給自足情況下、仍然能向國外出口大米的原因。


孤客生


越南現在發展非常之快,人口雖然很多,但是憑藉地理優勢和氣候優勢,越南不但實現了農業自足,還大量出口!


地勢方面,越南地處中南半島,地形狹長,地勢西高東低,雖然境內四分之三為山地和高原,但是海拔非常低平,而東部沿海則為廣闊的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海拔3米左右,非常適合發展農業。

氣候方面, 越南地處北迴歸線以南,高溫多雨,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越南氣候屬熱帶氣候,整年雨量大、溼度高,非常適合水稻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