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坟五典》

一.概述

中国是文明古国,其文化源远流长,蜚声中外。但凡对华夏文化有所知闻的中国人,每每为其祖上流传下来的5000年文明而感到自豪。传说中的盘古氏,还有女娲、伏羲、神农,后人把他们称之为“三皇”,按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距今大约已有5900年。黄帝、颛顼、喾、尧、舜被称为“五帝”。而习惯上我们把炎帝与黄帝称之为人文鼻祖,并且自称炎黄子孙。自三皇以来,画八卦、造书契、尝百草、通货财、制阵法、定律吕、制嫁娶、正姓氏、制六书等等的创举,都是在这个时代,他们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

什么是《三坟五典》

但是,由于这段文明发展史,并没有太详细的史料,只是在后人记述中稍露端倪。据两千年前的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孔子十七世孫)称:“三坟者,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者,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这是关于三皇五帝典籍的记载。

什么是《三坟五典》

皇甫谧

而由此可见,《三坟五典》可谓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书籍。只是该书早已不存于世。后世学者虽耳闻其名,却不睹其实。但没发现并不等于没有。而关于它的来龙去脉,虽然古来有人考证,但都很难说出个所以然。因为说不出,便很容易干脆否定它的存在。

二.名称

据目前的史料,“三坟五典”之说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什么是《三坟五典》

从中我们可以破译一些信息,得到基本事实:

其一,鲁昭公年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存于世,而且就掌握在当时太史手中。

其二,按周朝制度,太史掌管史籍,其他人莫由得见,因此流传不广,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悉该书到底记载甚么。

其三,由于三皇五帝距东周年代已远,加上以前文辞极为古奥,所述之事甚费索解,由此,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者,必为良史无疑,故楚灵王跟人说“子善视之”。

其四,左传作者左丘明与孔子年代相当,其所记述之事,多为他书所未及,后世奉为信史。故典坟之说,当有来历,定非虚拟。又据《周礼·春官·外史》载:“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郑玄注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也。正好与左氏传相印证。据上引文献,可见春秋时期此书尚存,并未亡佚。

三.关于周公录三皇五帝之书

据上所引《周礼》所言:“掌三皇五帝之书”。说明三皇五帝本身是有成书的,但其成书之际,是否就叫三坟五典呢?应该不是,因为他们彼此相隔数千年,不可能同时成书,只能说是后人推崇三皇五帝,把他们的言行编辑成书,而统称为“三坟五典”。此理正如后人统称《十三经》等一样。

什么是《三坟五典》

周公

不过,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今按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周公所録,必非伪妄。”那么周公所录三皇五帝之书,就是《三坟五典》吗?至少在马端临看来,应该是的。

什么是《三坟五典》

四.孔子与《三坟五典》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中华民族2500多年,一生述而不作。“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后世尊奉他为圣人。因此,孔子与《三坟五典》之间的关系,颇为学者重视,很大程度上也对判断《三坟五典》是否确有其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历代文献记载,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西汉‧孔安国《尚书序》曰:“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2.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辩书》曰:“尼父删经,三坟犹废。”

3.宋‧黄震《黄氏日抄》卷五十七:“孔安国作书序,明言孔子去三坟,而断自唐虞二典为书。”

4.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春秋时,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犹有存者,若果全备,孔子亦不应悉删去之.或其简编脱落,不可通晓;或是孔子所见止自唐虞以下,不可知耳.今亦不必深究其说也。”

通过上述可见,孔子与《三坟五典》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五.历代记载

根据上述可知,此书绝迹,成为大家心中的一个千古之迷,这也是历代对三皇五帝的论证不是很明确的原因。还有少数疑古派说是伪造。然而历代文献关于三坟五典的记载颇多(按朝代选举数例,明清以后举证甚多,惟去古既遥,未堪征信,故从略):

1. 汉‧孔国安《尚书注疏‧尚书序》曰:“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之遗书也。”

2. 后汉‧张衡《东京赋》:“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3. 后汉‧蔡邕《蔡中郎集》卷六: “及其学而知之者,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俯仰占候,推歩阴阳.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

4. 后汉‧刘熙《释名》卷六:“三坟,坟,分也。论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其体有三也.五典,典,镇也。制法所以镇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5. 三国魏‧阙名《刘镇南碑》:“上论三坟八索之典,下陈辅世忠义之方。”

6. 晋‧傅咸《烛赋》:“尔乃延僚属,酌醇清,讲三坟,论五经。”

7. 隋‧释真观《因缘无性后论》:“夫三坟五典,善恶之理未彰。八索九丘,幽明之路犹拥。”

8. 唐‧萧颖士《为陈正卿进续尚书表》:“故太极列三阶五纬于上,圣人着三坟五典于下。”

9. 五代南唐‧沈彬《方等寺经藏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而以三坟五典载其前,以鸟官云纪纪其后。”

10. 宋‧魏了翁《尚书要义》序曰:“以三坟五典本有八,今序只有二典已,其三典三坟,今乃寂寞。”

11.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按古书之流传于今者,惟六经之前。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已。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则国家之所职掌者此也。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12. 明‧梅鷟《尚书考异》卷一:“然三坟五典之说,则用郑玄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郑玄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贾逵亦云: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常之典。”

由此可见,三坟五典在西汉以来,直至明清各代,均有述说,从未中辍。要说其是部伪书,甚至不存在,的确难以让人信服。我们应反思和正视长期以来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而导致的严重历史失误,及时纠正方向,毋忘民族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