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中山路216号是青岛市中山路最北头的一处建筑,再往北就是闻名岛城的大窑沟。这处建筑历史上一直是电业管理部门的办公地址,曾经是青岛电业局青岛市供电公司、市三电办公室等电业管理机构。早在1922年成立胶澳商埠(青岛市)时,曾是北洋政府胶澳商埠电气事务所。老青岛市市民对这儿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座日式塔楼的位置处在中山路商业街的最北头,凡是闲逛中山路或者到市场三路市场购物,到大窑沟乘车都要经过这座塔楼,它的样式、高度应是青岛市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说对它不熟悉是因为这栋建筑常年不开大门,对外也不挂牌子,人们很少有知道这里面究竟是干什么行当的,传说最多的,这儿曾是青岛早期的发电厂。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史料记载,这座塔楼建于1914年至1922年之间,也就是建于青岛第一次日占时期。日本人于1914年战败德国,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据为己有,日本人顺着德国人的青岛规划图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从大窑沟、市场三路、聊城路向北修筑自己的商业势力范围,将中山路最北头仅有的一点点空地,建了一座那个年代标志性的塔楼。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从班鹏志1922年12月10日后不久编撰的《接受青岛纪念写真》中所收录的图片看,至少在1922年时,此建筑还是一座有圆形塔顶的孤零零的塔楼,塔楼北边和西边的三层建筑是在后来加建的。从照片上看,圆顶之下设有观景台的这所塔楼,像个大型供水装置(水塔,原作者按),塔楼入口面东,中部和顶端开有竖长的窗户。从西北两个方向看,塔楼远远高出周边建筑,其外立面的竖向装饰,则加剧了观者对其高度的敬畏。

史料上对这处建筑的具体年代和内部设置,没有很详细的记载,但从内部结构来看,有五层内室,旋转而上的楼梯,塔楼的最上层是一个环周的窗户,更像是一处观光塔或者是瞭望塔。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日占时期该处塔楼是一座孤立的单一的塔楼,并没有相配套的其他建筑。从当时日本人建设在毗邻的市场三路“劝业场”来看,人民市场的大型建筑中心也有一座和胶澳商埠电气事务所几乎近似的塔楼。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建于1920年的青岛日本中学也有塔楼式建筑,而当时流行的塔楼式大型建筑,都是有其他建筑物相配套,极少见到一座孤零零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其附属建筑的立柱形塔楼独处一地。设想一下,是不是胶澳商埠电气事务所建筑是在1922年日本人交出青岛前的迅间,日本人还没有完全完成这栋建筑的全部施工,还是个半拉子工程,就匆匆撤离青岛了呢?或者说这就是一座日本资本势力的象征性建筑?为的就是在中山路商业街的大窑沟中心,建一座征服青岛的“功碑”。直到若干年后,在塔楼的北、西两侧,才又加盖了与之配套的平顶三楼,算是中洋搭配的一座混合体,但也掩饰不了此塔楼的霸气。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对该处塔楼用途有多种说法,主流说法这是一处发电所,据青岛档案网资料:“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收回新泽町(中山路)上的青岛发电所和其发电工厂,命名为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在这儿很明确的指明,此建筑就是青岛发电所及发电工厂。)“1938年1月日军进驻青岛,一方面修复发电所,另一方面将胶澳公司的发电设备陆续拆往山东各地。至1941年11月,所有设备拆迁一空,原地点澳电气公司总办事处。”(青岛档案网2009.7.28)这些文字都在说明,此处为一发电场所。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电灯公司办事处

青岛新闻网也有文章说:“这栋建筑位于中山路北段,五条道路交叉口。1898年,由德国企业主朴尔斯曼始建。1900年5月,首次发电成功。1922年,北洋政府把所收回的位于中山路上的青岛发电所及其发电厂,命名为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青岛新闻网2004.12.26 )最后一种说法已经被【琴屿飘灯】否定了,他在请教德国学者马维利教授的回复中得到证实,最早在青岛设立发电所的是库默尔公司,其发电所的旧址设在河南路与天津路路口处。库默尔公司后来因资金问题,被西门子和哈尔凯斯公司收购,而西门子认为在青岛投资无利可图,于1902年退出了青岛供电业。而位于广州路的发电厂是由西门子公司投资建造的。而德国商人普尔斯曼,马维立说,他查阅了当时胶澳租借地德国人的通讯录,并没有姓普尔斯曼的德国人在青岛。(青青岛社区2006.07.10 )这就推翻了中山路北端的塔楼是德国占领时期建的发电所的传说。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就从技术方面来说,说塔楼是发电所的理论也站不住脚。从图片中看,塔楼的任何角度都看不到电线的输出(也没听说过设有地缆),既看不到煤发电或油发电的排烟设施,也没有除尘的烟囱,这在发电设备中是不可或缺的。青岛广州路电灯厂就是煤火蒸汽机发电,有燃煤锅炉、高高的烟囱,巨大的厂房,配有专门的铁路专用线输送煤炭。不是占地面积仅有几十平米的塔楼所及的。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再说了,日本人占据青岛时,广州路的青岛电灯厂因为是德国官方工厂,装机容量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1914年11月14日,日占青岛后,将有雇员60人的电灯厂改名为青岛发电所,隶属于守备军递信部。1918年3月,发电所添购一部1200千瓦发电机,1921年又安装了1500千瓦发电机。1922年初,发电所从瑞典购置一部新发电机,在预备装机时,北洋政府收回胶澳。1923年5月27日,改青岛发电所为中日合资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青岛早期广州路上的电灯厂

在第一次日占青岛的八年中,日本人在广州路发电所投入巨资增添发电设备,怎么会在中山路商业街的北头,一块不足百平的方寸之地,建一座塔楼作为发电所,有失情理。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笔者认为,日本人盖的这座塔楼原本就是一个办公设施,不是发电所,发电所可能是人为的误传。但当时的青岛发电所设在铁路以西的广州路,在铁路以东的中山路建一座孤立高丛的塔楼作为办公,也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时的发电所隶属于青岛日本守备军递信部,和马路对面的邮政局、堂邑路馆陶路的日本金融企业,胶济铁路及铁路以西的小港码头遥遥相对,站到塔楼的顶部可以一览无余。塔楼顶层的瞭望作用,也给人们带来一层神秘的色彩,有没有军事需要的背景,也很值得探讨。

本文作者为青岛文史学者徐明臣,发表于2010年4月,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重新编辑发布。一组胶澳商埠电汽事务所旧址的老照片,来感受不同时期的老建筑旧影。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青岛记忆】说说中山路北头那座日式老塔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