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全文共1857字,閱讀需要6分鐘。

時常冷峻鑑書,偶爾熱忱論事。大家好,我是鑑書君。

這周的早些時候,帶著大家拜讀了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

奉著“知行合一”的學習宗旨,我們不妨就著社會熱點,再來聊一聊心智成熟。

禍起蕭牆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蔡徐坤發函B站,坊間沸沸揚揚,還一度推高了bilibili股價,引得央視網側翼聲援。

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蔡徐坤成為NBA中國地區形象大使這一事件。

NBA這一莫名其妙的商業決策,遭到虎撲直男網友們的集體抵制。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若僅是如此也就罷了,央視點名“買流量”一事再成熱點,更是將無數路人也捲入討論的熱潮中。

這些事件的持續發酵,導致《只因你太美》的歌唱片段,成為B站裡炙手可熱的鬼畜資源。


無獨有偶,作為上一代流量鮮肉的領軍人物,Kris吳亦凡不遑多讓。

先是由於《七十二層奇樓》裡“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的尷尬說唱,造出一大批黑粉。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說著“把中國音樂帶向全世界”的豪言壯語,又轉手買榜,成了美國iTunes雙榜第一。

是可忍B站大神不可忍。

從此,你就能在B站看到那個扯麵扯到根本停不下來的吳亦凡。

NBA的爛棋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是什麼致使NBA中國下出這樣一步爛棋呢?很簡單,擴大市場的焦慮。

當你的市場份額無法翻倍時,就要考慮開拓別的市場了。

從觀眾人數的絕對值來看,中國是NBA最大的市場國家。

而毋庸置疑,少年、青年男性就是這個最大市場的主力收視人群。

NBA在中國的運營之路就這樣走到了三岔路口:

  • 或是向三線及以下城市進一步滲透;
  • 或是擴大觀眾年齡範圍;
  • 亦或者朝著女性市場開刀;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下沉觀眾群體會遇上消費能力下滑的困境;教育更大年齡的觀眾養成收視習慣又難如登天。

那麼,女性觀眾的增長無疑成了重中之重。

這麼掐指一算,自帶無數女粉的流量鮮肉,豈非最優選擇?

可是有兩點是NBA中國沒有料到的:

  • 蔡徐坤真實的粉絲數量;
  • 原有觀眾群體的不買賬;

寫到這裡,鑑書君不禁在想,去往加拿大留學前,曾奪下華南地區NBA初中聯賽冠軍的吳亦凡,會不會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被裹挾的人設

截止鑑書君發文前夕,Bilibili幾乎全站都沉浸在“吹捧吳亦凡,diss蔡徐坤”的浪潮裡。

其實大可不必。

子非藝人,安知藝人之本意?

蔡徐坤的一封律師函,鬧得B站群情激奮。

但是撇開“才不配位”和“德不配位”的群眾觀點來看,蔡徐坤有沒有正當實行肖像權的權力?

答案是:必然有。

當肖像權擁有者不願意繼續“被娛樂”之時,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力。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更何況,又有誰知道,這封律師函一定是出自蔡徐坤的本意呢?

有沒有可能是更懂得市場運作的經紀公司在幕後運籌帷幄?

站在道德與法律的制高點,指責網絡暴力,當然能夠獲取關注,成為提升商業價值的一種手段。

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藝人也是人,娛樂圈更甚江湖。

和大多數“有志青年”一樣,鑑書君不認可大多數所謂流量明星的演技或表演才能,甚至對當下的偶像熱潮沒有一絲好感。

但一顆成熟的心智,理當拋開廉價的個人情感,來分析所有可能性。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在此希望所有蔡徐坤的真粉、黑粉,都能夠理性看待發生的一切,不要輕易被人帶了節奏。

質疑精神,拒絕人云亦云,是走向心智的第一步。

更高明的做法

這頭蔡徐坤一波未平,那邊吳亦凡一波又起。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鑑書君不得不說,吳亦凡的《大碗寬面》,真是神來之筆。

蔡徐坤律師函的操作方式稍顯無腦:就算B站服軟,原來的黑粉也終究是黑粉,不會有任何變化。恐怕喧囂過後,一地雞毛。

而吳亦凡展現出的以德報怨的自嘲精神,已然成功收割一批“黑轉路人”、“黑轉粉”的迷弟迷妹。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同樣的,還是那個問題:

做這件事,會是出於吳亦凡本人的主觀意願嗎?

說實話,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鑑書君知道,任何一首單曲的製作發行,必然是群策群力,絕不是吳亦凡單槍匹馬能夠完成的。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至此,鑑書君可以做個大膽的總結:

你看見的律師函,可能是個人維權的艱辛之路,也可能是利益至上的公關行為;

你看見的自黑作品,或許是成熟人格的磊落胸懷,也或許是棋高一著的營銷手段。

我們未必能夠知道故事的真相,但卻可以抱著審慎冷靜的原則,看待這一切。

一顆成熟的心智,總是用理智去制約情感的。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結語

最後,鑑書君還要說的是:

偶像經濟自有其社會價值,承載著部分過去信仰的任務,都是為一些人枯燥的精神世界,憑添幾分色彩,注入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作為一個心智成熟之人,在目睹身邊看不懂的追星行為時,何苦要盡顯鄙夷之色?

不妨實行一手高段位八卦,並奉勸他們一句:理性思考,理智追星。

洞見 | 吳亦凡的面,蔡徐坤的函:你以為的人設,皆是商業


想要進一步理解“成熟心智”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文章,展開閱讀之路:

不喜歡的讀者也歡迎評論。不要人身攻擊,我們還是朋友。

時常冷峻鑑書,偶爾熱忱論事。我是鑑書君,我們下回再見。

輕點關注,永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