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老家

前些天端午放假了,跟妹妹一起回了趟老家天水,也是临时起意,父亲正好去老家,所以就同一时间回了。

坐了动车,从西安到天水74元,然后陪朋友一会儿,她老公是我同学,来天水把我们接到甘谷县。父亲从兰州到甘谷,他是个大忙人,因为懂风水,所以在老家很吃香。总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亲戚朋友,以不同的事情来请父亲出面,农村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父亲一般都不敢回老家,一回去就好几天回不来,因为兰州还有母亲,店面,孙子孙女,父亲最惦记的还是孙子孙女。

给一个远房亲戚看了一下院子,正了方位,判了距离,我和同学就在亲戚家一起吃了家常饭。然后驱车去往同学的新开店面,给看了下。早晨父亲已经给母亲的一个远房亲戚已经在县的另一个镇上给看了院子,人家要给父母新立宅院,多次请父亲,于是推脱不过,从兰州跑回来给看看。

父亲在兰州还有一大堆事,忙完我同学的事,就急忙坐上了母亲亲戚家的车,从甘谷回兰州了。因为孙女还病着,父亲的心始终不能静下来,在身旁照料才是最大的安慰。

送完父亲,我同学便驱车送我和妹妹来到了小姨,好久不见了,所以也有好多事要聊要讲。晚上,外婆过来了,带着舅舅的儿子,我们在小姨家吃了饭,吃了水果,聊到很晚,送外婆去了舅舅的房子。舅舅因为孩子上学,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离小姨家很近,步行5分钟的距离。外婆照看这舅舅的两个孩子,给做饭洗衣,督促他们学习,舅舅还在山上,跟舅妈一起种地,外公虽然七十几岁了,依然保持着勤奋的习惯,虽然腿已经行动不便,但是一直竭尽所能给舅舅帮忙,动一动也健康一点,忙了一辈子的人,突然让不干活还不行。我惊叹于农村老人的精神,只要能干活,绝对不歇着。外公听力不行了,但是依然很想知道我们的事,让我们抓紧找对象。

好几年没见舅舅,舅舅原来在兰州给父亲干活,后来因为家里需要便回家务农,几年不见,舅舅已经老了很多,皮肤很是粗糙,也黑了许多,不过精神挺好,买房子借的债也还完了,农闲的时候去陇南给别人打工,听他说计划今年买个车,我们都替他高兴。

小姨的儿子很聪明,学习也不用督促,自己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当我进入他的书房,竟然看了满满一屋子书,很是诧异,又很是羞愧于我才读了几本书,比我多的多。后来听说小姨的儿子和舅舅的女儿在一个班级,小姨的儿子学习名列前茅,舅舅的女儿比较虎,在班上担任了班长一职,两人不怎么说话,但是彼此关注着对方。听小姨说他儿子经常有人要抄他儿子的作业,于是,他儿子竟然在学校做起了买卖,抄一次五毛钱,或者一根火腿肠,就这样,小姨吃货的儿子天天有吃不完的火腿肠,花不完的零花钱,虽然觉得这事不地道,但是市场需要,也佩服于现在的小孩,智商高,自力更生改善伙食,说明读书还是有用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舅舅的女儿也曾抱怨小姨的儿子,说:班抄个作业还不行,还要收费。这个事,小姨的儿子倒是做的里外一致,不分彼此,也不走亲属关系。

第二天,时间紧张,起床后看了外公、舅舅、舅妈,小姨夫就开车送我们下来了,睡了一会儿便去二姨家溜了一圈,二姨从来都没有读过书,在家也没有地种,所以就看着女儿,给二姨夫做做饭,这十年左右,二姨家的陈设几乎没有变过,感觉还是在农耕时代,二姨夫身体不好,天天吃药,还要去外面干活养家,儿子出去打工了,但是我总感觉不是个正常人,所以很少理会,小姨去之前给打了个电话,二姨便出门走了好远来迎接我们,感觉知识少的人就是太实在,太热情。一个鲜明的对比就是小姨和二姨家,小姨夫妻都是老师,对孩子教育很认真,孩子都很出色,过的也比较阳光,二姨家夫妻两都没怎么读过书,教育出来的孩子说话不着边际,女儿很大了还和小孩子一起跑出跑进,完全不成熟。于是从物质到精神世界,不能对比,差距太大。

在此,劝大家还是多读书,起码不会让生活的常事难倒自己,对生活进行无奈的妥协。由于时间关系,三姨家再没有去,想着下回一定得补上。下午就和同学逛了县城,吃了老家的美食,一种恋乡情节油然而生,感觉饭还是老家的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