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2月25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如约而至。

《绿皮书》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3月1日,该片在国内院线顺利上映。

这速度,其快无比!

关键是,第3天票房就超过了1亿。

3月4日至今,居然连续2天登上了单日票房榜的冠军,真是活见鬼!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可能有人会纳闷:咦,干嘛呢?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请别急,听我说。

如果是一部商业(大)片,的确很正常。

可问题就在于,《绿皮书》属于文艺片。

而且,还是那种在电影节,奥斯卡上获过奖的类型,能指望它有多好的票房表现?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此类片子叫好很容易,但想叫座,门都没有!

当然,不能把话说的太满,偶尔也会有例外。

此次的《绿皮书》,虽有奥斯卡光环的加持,但身处一众强敌的大环境中,竟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战绩,着实令人兴奋!

首先,《流浪地球》的余威,绝对不可小觑。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从2月5日上映以来,口碑票房就不断暴涨,目前已超过45亿元大关。

凭借吴京的号召力,刘慈欣的高人气,以及影片本身的水准,再加上各种宣传和上映所累积的口碑效应:

小破球的前景,称得上一片光明。

特别是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机构的一系列报道,活动的组织召开,让《流浪地球》尤其受宠。

日前,片方还宣布延长上映日期至5月5日,就更为其最终的商业回报,酝酿着难以预料的惊喜。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其次,《阿丽塔:战斗天使》的大片视效,仍受市场青睐。

作为卡梅隆监制的大制作商业片,在特效、视觉层面,那自然是一流。

尽管剧情上的各种漏洞,被影迷们吐槽殆尽。

但依靠炫酷的视效,以及卡神的超高人气,票房目前已高达7亿。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最后,文艺片在国内院线一直很小众。

上映时能保持住影片在电影节上所获得的奖励和口碑,就非常不错了。

至于票房这玩意儿,文艺片可千万别多想,乖乖儿地,赚多少是多少。

这一切的情况无在说明,选择此时上映的《绿皮书》,想要有所斩获,怎么可能?

可它偏偏做到了,真是打脸啊。

由衷地觉得:牛逼!欣喜!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能在奥斯卡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创剧本3项大奖,谁敢说不牛逼?

就算是这一届的奥斯卡整体上弱,但是获奖这件事本身,无疑是对作品水准的肯定。

《绿皮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踏踏实实地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没有那么多野心勃勃,甚至你会觉得,有点平平淡淡。

但观众还是被征服了:感动、治愈,是许多人最直接的观影感受。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也许,我们从中找到了和《触手可及》的某种似曾相识;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喜剧公路片里惯用的各种元素;

也许,我们时常干涸的心灵需要及时地给予慰藉疗愈。

而恰好,《绿皮书》迎面走来,于是撞了个满堂喝彩。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之所以会感到欣喜,则是因为,让人隐约看到了文艺片朦胧的春天。

话说这个,有那么重要吗?

嗯,这个嘛,太TM重要了!

吵吵着叫嚷了许多年,中国总算是有了自己的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可是对广阔的China市场来说,根本只是杯水车薪,顶多,就是个“门面”、“摆设”。

千千万万的普通观众和影迷,对它着实太陌生了。

众所周知,电影院里常年充斥着各类的大片小片,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想要求高票房。

你如果运气好,倒能碰上不少“马马虎虎“说得过去的片子,不过一张票而已,值了。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问题是,观众会防不胜防地发现,自己又被坑了。

大导演也好,巨星也罢,小鲜肉也行,统统没关系。

可怎么就,制造出一堆的烂片,还不时地登场呢?

举目四望,刷颜值的有之,玩特效的有之,卖情怀的亦有之。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正所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再加一句,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于是,大家只能自嘲式地大呼,中国观众的钱太好赚了!

神奇的是:该吐槽尽管吐槽,该骂尽管骂,反正大多数影片,都能回本。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最奇怪的是,明明有些电影被骂的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可人家硬是给赚得钵满盆满。

吃瓜群众不得不感叹:贵圈真乱,臣妾看不懂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片的尴尬处境——基本上逃不了“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一方面,观众对许多没有诚意,粗制滥造的商业烂片极为不满,愤恨难平。

另一方面,又对本就数量较少的文艺片,给予诸如“看不懂”、“不好看”的评价并敬而远之。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因此,经常看到的就是:该得奖的继续得奖,该低票房的继续低票房。

文艺片和商业片各行其是,谁也不叼谁。

偶尔能碰到一部兼具商业性和文艺价值的好片,那真是影迷们烧了高香的福气——太可遇不可求了。

承认吧!市场就是这么拧巴,似乎总也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假如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那只有望眼欲穿地等下去了。

好在还是会有例外,给人一丝欣慰,比如这次的《绿皮书》。

先是影片获得奥斯卡提名且最终获奖,已酝酿了一波好口碑;

然后国内在第一时间将其引进院线,紧紧地抓住了上映时机;

再有马云爸爸,名人韩寒等的推荐力挺,助推了其票房表现。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这个电影好就好在,似乎很平淡,但故事背后有很多东西——马云

一部杰作,接近完美——韩寒

《绿皮书》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也为3月即将上映的文艺片开了个好头。

可观的商业回报,必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流入到文艺片的制作中。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让人欣喜的更深层原因,是观众对文艺片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文艺片逐渐地不再是那么小众,欣赏的群体也在变得庞大起来。

这是观影环境的改变,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毕竟,文艺片才是真正的电影,文艺片的繁荣才能代表社会的真繁荣。

对于文艺片的重视,接纳程度,也从侧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层次。

马云3刷的《绿皮书》:票房3天就破亿,谁还敢说文艺片不叫座?

不同于商业片的票房先行,娱乐至上,文艺片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表达。

在洞察复杂人性、剖析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文艺片承载着厚重的艺术价值。

比起《绿皮书》的好口碑,和在国内的高票房,我更看重的,是背后的文化环境的悄然改变。

哪怕这只是为文艺片的兴盛吹过的一缕清风,我们也已然闻到了香味。

期待越来越多的《绿皮书》登陆院线,更期待越来越多的观众能接受,能喜欢《绿皮书》们。

那将是中国社会真正引以为豪的大繁荣时代,那时,我们可以大声地说:你好,《绿皮书》。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电影博主,独立影评人。希望在电影的世界里,遇见你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