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的悲傷,你不會懂

同樣的疾病,西醫治療,大多數情況下,患者什麼都能接受。

而對於中醫,評判的要求和標準就要高得多。

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之類的慢性疾病,哦,西醫治療就可以長期服藥控制症狀。

不能治癒,可以接受。

長期用藥有不良反應,也可以接受。

憑什麼一到中醫治療,要求就立即提高了,開口就問幾付能好?會不會有副作用?

這不公平!

有意思的是,一到備孕和孕期、哺乳期,對於西醫的治療用藥,患者又什麼都不能接受了。

另外,西醫治療,多數情況下,只治主症,醫患雙方對於兼症沒有太多要求。

而中醫治療,兼症也要求一併解決,包括患者的失眠、口臭、便秘、納差、頭痛、頭暈、健忘、月經量少、痛經、乳腺增生等等,甚至於還要求順便給她減肥和美白,而且似乎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你對中醫的期待值這麼高,你自己知道嗎?

2、醫患關係,區別對待。

不知道為什麼,一來到中醫師面前,患者立馬就變得強勢起來了。

難道是因為中醫師比較慈眉善目好說話?還是因為中醫師好欺負?

藥味太苦,不能接受。

還要忌口,不能接受。

一付藥四五十,吃兩個多星期,吃箇中藥還要花千把塊,太貴了,不能接受。

真新鮮啊!治療用藥居然還可以討價還價!

什麼時候開始中醫師的地位變得這麼卑下了?

不能接受,滾去輸液!

3、不接受輔助檢查。

頭痛的患者,開個單子叫病人去做個頭顱CT,一臉的不情願。

腰痛的患者,彎腰拾物試驗陽性,又有腎區叩擊痛,讓患者去做腰椎CT和泌尿系彩超,十二萬分的不願意!

要是腹痛的患者,讓查個腹部平片和澱粉酶、血常規,那更是難以接受!

“就是不想做那麼多檢查才來看中醫,你他麼還讓我做檢查,早知道,我直接去看西醫去了!”

奇怪了,做個檢查怎麼了?

這不過是個工具而已,就和電腦一樣,外國人可以用,中國人也一樣可以用啊!

為什麼西醫做檢查就可以那麼的天經地義,中醫就不能做呢?

檢查是望聞問切的延伸,中醫有司外揣內,也有司內揣外啊!

4、來診患者病情複雜難治!

很少有初發、早期的病情,要麼病情多處於中後期,要麼經西醫治療反覆不愈,效果不好的。

即便是個感冒咳嗽,也多數不是初發就來,而是自行服藥、打針輸液,折騰許久,反覆不愈了才轉診中醫。

這時候,要求一服見效,哪有那麼容易。

你看,在病情的治療切入時機上,還沒開始治療,中醫就已經先輸了一手。

5、無關人員的無聊要求——幫我把把脈!

給病人診治,脈診是必須的。

說這句話的,往往是和病人一起來的隨行人員。

一不掛號,二無病史,什麼都不說,伸個手給你。

然後一臉理所當然,“醫生,順便幫我把把脈,你看看我有什麼問題?”

把你妹!欠你的啊?

咱沒那麼廉價,不提供免費服務!

沒那麼多時間理你。

6、額外的養生食療諮詢要求。

給病人診治,調護宜忌是必須要交代的,這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這時候,隨行人員就會開始七嘴八舌的也跟著問:“醫生,你看我應該吃點什麼補一補?”

到底是憑藉著什麼,可以理所當然的提出如此不正當的要求?

醫生,可不欠你的!

7、療效的取決因素太多!

中醫的療效,除了主觀上的醫師能力,患者配合等方面,客觀上的相關因素太多。

第一、藥材質量不統一。藥方開得再漂亮,藥材質量偽劣橫行,也是白搭!前賢早有預言,中醫若真會滅亡,不在於理論體系和本身的有效性,而在於中藥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第二、藥房抓藥不精準。開的是10g,如果是5付藥,那麼藥師抓藥並不會是稱5次10g,而是稱50g,然後肉眼判斷,大概的分成五份,於是,就會出現藥量太多和太少的情況,療效也就會忽強忽弱。

第三、熬藥的火候、時間、水量不統一。自己煎煮和藥房代煎,那更是療效差別巨大。

第四、服藥時間和藥物溫度。

第五、藥房缺貨和藥師自行替換。這個主要是在外面的藥店,比如生牡蠣缺貨,藥師直接就給抓成煅牡蠣了,炙甘草缺貨,直接抓生甘草,而且完全不告訴病人(也有可能是認為兩者沒什麼區別)。

所以,作為中醫師,很多時候,心很累。

很無奈!

8、還有很多,我已經不想再說了!

~全文完~

延伸閱讀

【導讀】依賴西醫的“三素一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聯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靜脈給藥,是不少醫院治病的“常方”,但造成的越治體質越弱。很多國人把中醫當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反倒是國外越來越重視傳統中醫,不得不說這是種悲哀!今天就來看看,針對中醫治療腫瘤,國人都有哪些誤區。

中醫師的悲傷,你不會懂

誤區一:無計可施再找中醫

我們建議,在腫瘤的治療中,中醫藥應全程參與。可到中醫院就診的不少患者往往已是癌症晚期,無法手術、放療或化療,患者身體很虛弱,而之前並未經過中醫治療,這時再吃中藥也無濟於事。一旦確診為腫瘤,患者應該在西醫規範化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藥,以減輕抗癌治療對身體的損傷。在康復期,也應持續用中藥進行調理,來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防止腫瘤復發、轉移。如果已經到了疾病的最後階段,把中醫當成“救命稻草”,希望通過中醫起死回生,是不現實的;只能稱之為悲哀。

誤區二:中藥無毒,長期用沒問題

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長期觀察、長期中醫藥調理。與化學藥物相比,中藥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小,但並不等於無毒。有些常用於腫瘤治療的中草藥,雖然不屬於有毒中藥,但在臨床觀察中被證實對心、肝、腎等臟器有損傷,長期使用會出現明顯的毒副作用。例如含馬兜鈴酸的藥材馬兜鈴、關木通、青木香、漢防己、細辛等有腎毒性,天花粉有腎毒性和肝毒性,附子對心臟有毒性。因此,長期用中藥調理的腫瘤患者應定期複查心、肝、腎功能,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治療。

誤區三:中醫治不了癌,只能減輕症狀

在癌症早期和進展期,絕大多數患者首選西醫是正確的。但中醫藥除了能調節和減輕症狀,還能在控制病灶、抑制腫瘤發展、降低腫瘤標誌物等方面發揮作用。實踐證明,對於惡性程度偏低、病灶發展不快、腫瘤標誌物上升勢頭不強的腫瘤,中醫藥具有控制疾病進展的作用,且毒副作用不大,患者能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

中醫師的悲傷,你不會懂

誤區四:不看西醫,指望偏方驗方治癌

癌症是複雜的疾病,需要綜合治療,對於絕大多數癌症患者,單純的手術、放療、化療尚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同樣,中醫藥單打獨鬥也不行。但部分患者迷信偏方、驗方,長期用含有蜈蚣、全蟲、斑蝥、獨角蓮、馬錢子等毒性較大的偏方來抗癌,結果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損害身體。清熱解毒、以毒攻毒的中醫治療方法,在患者正氣充足、腫瘤病灶存在、放化療不宜的情況下可以有選擇地使用,但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肝、腎、心等臟器功能。

誤區五:忌口發物,防止復發轉移

一些患者認為,得了腫瘤或做了手術後,無鱗魚、牛羊肉、海鮮、蔥薑蒜等食物都不能吃,因為這些都是“發物”,會加速病情發展,導致腫瘤復發,其實這並沒有科學依據。患者生病和做完手術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更需要及時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否則會妨礙身體康復,為進一步治療帶來困難。因此,癌症患者應儘量恢復正常的飲食,不應過分忌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