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價格戰還要打幾年

快遞價格戰還要打幾年

1993年是中國民營快遞業的元年,順豐,申通,宅急送三家快遞先後在廣東,上海,北京成立,2008年有資深人士安德華曾說,這三年快遞的創辦地址決定了三家快遞公司的實業。當年去北京出差口袋裡掏出的來零錢都是幾毛的,去上海出差零錢都是成塊的,在廣東出差零錢都是幾十的,當時三地的經濟水平決定了三年快遞公司的利潤率和將來的實力。相同的道理,國內的快遞巨頭與國際四大巨頭相比也是不是同日而語。雖然國內的快遞量很高,但單票利潤率和整體利潤率與國際巨頭根本沒辦法比。

2002年至2003年國內爆發了“非典”,由於出行受到了限制,坐飛機的人也少了,順豐開始與揚子江快運航空合作,包起了飛機,時效馬上就與通達系拉開了距離。每年的廣交會都讓順豐賺的盆滿缽滿的。快遞當時還是個雖然各家的量都還很少,但還是個高利潤的時代。

2003年5月淘寶網成立,馬雲為解決物流配送問題找各大快遞公司合作,只有圓通的喻老闆給馬雲面子,同意降價收淘寶件,與時一發不而收拾,電商件開始佔劇國內市場的半壁江業,現在佔比更高。快遞價格與在當年直接腰斬,

把價格降到8元(當時郵政的快件價是22元,普通民營快遞每單18元)

2010年開始江浙滬五塊件一單的快遞費,現在的快遞員想都不敢想呀,這時的快遞價格還算可以,二三線的快遞還有生存空間,到差不多2013年,由於韻達隔資對賭協議要完成市場佔有率(印象中是這樣當時沒有手動記下來包倉是底是那家開始的)開始推出了包倉的理念,什麼叫包倉,做快遞的都懂,就不介紹了。五塊件一公斤直接變成的五塊錢三公斤。江浙滬包郵變成了除偏遠地區以外三公斤包郵。

這幾年快遞為了上市也沒少出政策,調整派費,大客戶返利,定任務完成任務返利,做這些只有一個目的提高市場佔有率(讓風投資金和股東滿意)這就是這幾年資本加持下的快遞市場。派費一降再降,因為降派費造成的部分區域員工罷工的事情時有發生。曾經的快遞老大遞申通從第一的位子上趺下,圓通爬上寶座沒多久又被中通拉下馬,韻達也有蠢蠢欲動,中通也是毫不推讓,今年的目標定在超過韻達30%,為了市值和市場佔有率,你爭我奪,都祭出的必殺技。直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二三線的快遞公司,全峰,快捷,如風達,國通先後倒閉,價格戰還要打到何年何月,快遞網點都做了炮灰。

快遞價格戰什麼時間結束,對了郵政還沒上市呢,會不會還有一場更大的價格戰要打呢。

馬雲說阿里要做百年企業,中國民營快遞業才發展了26年,再過4年,三十年的時候又是怎麼樣的一個格局呢?請各位看官試目以待吧,

快遞價格戰還要打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