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給中國取名為“中華”?此中華是何意?

YANGHUA-2046


我們中國常被稱為中華,我們的民族也被稱為中華民族,中國人也常自稱為中華兒女,那麼“中華”一詞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呢?



有人說最早是秦始皇給我們中國取名為中華,但是此說法缺乏史料佐證。可考證的“中華”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是東晉的北伐主將桓溫說的話,西晉滅亡之後,五胡亂華開始,中原大地生靈塗炭,偏安於江南的東晉朝廷態度不明,大將軍桓溫希望率軍北伐收復舊都洛陽,就上疏東晉朝廷說:“彊胡陵暴,中華蕩覆,狼狽失據”。


很顯然,這裡的“中華”指的就是中國北方中原大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關中平原、汾河平原以及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等,這裡居住的都是世代以農耕為主的民族,但是北方以畜牧業為主的少數民族進入了這裡並且燒殺搶掠,給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農耕民族造成了災難,桓溫的這句話也體現了當時中國大地上農耕民族的一種民族覺醒意識。


這個時候的“中華”一詞,代指的就是中國大地和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中國人,它應該是源自於“中國”和“華夏”兩個詞,晉代之前,中國多用來指中國北方華北平原及其附近地區的統一政權,比如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孫劉聯盟中的江東一方就視統一北方地區的曹操的政權為中國。


“華夏”一詞出現的較早,最早是在《尚書·周書》中,有一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是說的周王朝是天下的正統,其他的都是戎狄蠻夷,都應該以周王朝為尊,而周王朝也是以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為主的政權。

我國一些早期典籍也多稱中原一帶的諸侯國人為華人或夏人,一些諸侯國有的也稱為諸華或諸夏,所以“華”和“夏”在國民性質和文化意義上基本相同,而中國和華夏本也有著近似的意義,那麼將二者合併為“中華”,也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叫法了。


文史大世界


春秋戰國時期,常年戰亂頻發,中原大地上生靈塗炭,直到秦國的贏政把七個國家統一成為一個國家。為了慶祝統一,贏政便把中原河洛地區稱為“中華”。河洛地區就是黃河與洛河2條河流所在的區域,即秦始皇定都的咸陽地區。

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取“中華”之名的寓意就是天下之大,唯我獨尊,這樣以體現出九五之尊的威勢。

在甲骨文裡,“華”這個字寓意為非常高貴和聖潔,在周朝時期,凡遵周禮,守禮教的諸侯們,稱為諸夏,二者合稱華夏,其寓意就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應。發展到後來,“華”字有了中原的意思。後來“華”跟“夏”二字開始通用,華就是夏,因此“中華”又稱“中夏”。

雖然經過了幾千年,這兩個字一直沒有發生變化,而其含義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中華”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而不再是指狹隘的中原一帶,中華兒女指的就是流淌著炎黃血脈的中國人。中華民族在古代是指漢族,而如今,已成為中華56個民族的統稱,代表著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各族人民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貢獻自己的才智。



生於華夏,葬於華夏,時至今日,我們為自己是中華兒女而感到驕傲,不管這個國家曾經經歷過什麼磨難,受過什麼挫折,她仍然是我們深愛的祖國,因為她哺育了我們,哺育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

中華民族一定會再次崛起,中國也一定會實現偉大復興!

期待您的關注!請賜評


史裡淘聲


中國從成立以來就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中華二字在古代的時候就存在,而秦始皇則是第一個用“中華”來稱呼國家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則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代名詞,華夏和中華都是中國的象徵。

中華中的“中”字

“中”是指中間的意思。咸陽是“大秦帝國”的都城,咸陽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

當然“中”不僅僅是代表著地理位置,中可以理解為以“我”為中心,秦始皇以自己為尊,四周小國為卑。

在古代,人們缺乏對地理的認知,認為天空為圓,地面為方,而四周的國家比較落後,認為是蠻夷之地,所以堅定了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將自己所在的地方稱作為“中”。而且過去一直講究中庸之道,這是治國之本,所以一直引用了“中”字。

在古代比較迷信,所以一直認為有龍脈的存在,而定都咸陽則是因為風水好,而秦始皇認為自己是龍族後人,而所有的子民都是龍的傳人。“中”字也是意味著當時的帝都乃是龍脈中間的位置。

中華中的“華”字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秦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華字則表示秦始皇對國家的前景有著美好的願望,想把大秦帝國建立的更加繁榮。

在古代,黃帝打敗蚩尤,創立了華夏部落,為了區別自己的部落和其他部落的,所以有了華夏部落。後來秦始皇在為自己的民族取號的時候,就加上了華字。

華者,起源於華胥氏,在《列子黃帝》中有記載,華胥生男,名為“伏羲”,生女名為“女媧”,女媧生子名叫少典,少典生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黃帝和炎帝。而華胥則是炎黃之祖。秦始皇取“華”字為名,代表自己是華胥後代,也是炎黃子孫。

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古代先民稱作為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


四十五度軍報


首先很榮幸看夠在茫茫題海中看到你的問題,並且一下子就被你的問題吸引住了。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以下是我為大家分享的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見解,我真誠希望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在此,我就拋磚引玉、獻醜啦,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覺得題主問到的關於中華的來源及其寓意很有意思。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外國人當時稱呼我們為China,是因為我們當時盛產瓷器,這個稱呼並不能體現中華歷史的博大精深,但都已約定俗成了,那就這樣吧。

在我們自己中國古代,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古人就以華夏子孫自稱。

在甲骨文中,“華”這個字的寓意是非常高貴和聖潔的。在周朝,凡遵周禮、守禮教的諸侯們,稱之為諸夏,兩者合稱為華夏,其寓意是禮儀之邦,與外族胡人相對應。發展到後來,“華”字有了中原的意思,之後華跟夏兩字開始通用,“華”即是“夏”,所以 “中華”又稱“中夏”。

其實,“中華”這個詞並不是說是秦始皇發明的,而是在秦朝大一統中國後,秦始皇將中原河洛地區稱之為“中華”。所以這個時期的“中華”是狹義的概念。

我們如今提到的中華,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而不再只是狹隘的中原一帶,“中華”已成為中華56個民族的統稱,代表著在我們祖國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貢獻著自己的才智。

以上我分享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看法,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在這裡,祝願大家在2019年有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謝謝!


淵躍講堂


中國·華夏

上古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在九州大地有許多部落同時存在(大約在公元前七八千年)。有一位傑出的部落女首領叫華胥,管理著眾多部落氏族。相傳華胥踩雷神腳印,感應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媧,傳嗣炎帝黃帝,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夏之“華”源於華胥之“華”。

上古時期的五帝(軒轅、顓頊、帝嚳、帝堯、虞舜)是華夏始祖。這時已經由母系氏族社會演變為父系氏族社會。“國”的概念萌發於虞舜時期,舜把治理天下(國)的重任禪讓給禹。禹建立夏朝,禹是夏朝的笫一代國君。

夏、商、週三個朝代前後相續1800多年,其中周朝就有800年的歷史。周朝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兩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歷經294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歷經254年。

出生於春秋末期的孔子編撰的《詩經》中,“國”的概念越發清晰。《詩經·六月》雲:“王於出征,以匡王國。”“王於出征,以佐天子。”“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意思是出征伐敵,匡扶國家。詩寫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北伐儼狁(北方一民族),戰事發生在六月,故以六月為詩題。西周時周人以洛邑(河南洛陽)為天下之中,即“八方之廣,周洛為中”。故周公(姬旦)興建洛邑作為國都。以洛邑為原點,向四周輻射,包括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南部。春秋時,中原稱為中國,四方稱四夷:南蠻、北狄、東夷、西戎。

“中國”一詞正式出現並有“國”的意義是在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夏本記》中。“眾土交正,致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中國。賜土:‘祇臺德先,不距朕行’”。意思是各個區域的土地相繼核定。它們的等級按照規定認真交納賦稅;按照上中下九等劃分的土地級別制定好了賦稅標準。在中原地區封置諸侯頒賜土地和姓氏的時候告誡說:恭敬祥和,把道德擺在首位,不要違揹我所推行的政念。

這裡的“中國”指中原所轄區域,中原即中國之意,中原與四夷相對。《說文解字》:“中”,象形字。甲骨文像一面直立的旗幟,居中的“囗”表示“中間”之意。“中,內也。從口;丨,上下通。”

“中國”一詞的誕生並逐漸傳播廣泛使用應始於司馬遷之筆。

上古時就有夏族一民族。夏族是魁隗氏炎帝族夸父氏的一支。始建夏朝的禹,禹奉命於舜帝治水13年,建功立業。舜賜姓又封地禹於夏(河南登封縣),禹接受國君之後,又傳位其子啟,啟的後裔即以國名為氏。既是夏姓也是夏民族之一。

《說文解字》:“華”,象形字。金文的上部像花朵的形狀,下部是花蒂。“華”,榮也。從艸,凡華之屬皆從華。後世人將“華”“夏”聯合使用則表示:繁榮昌盛的民族。

偉人毛澤東在締造新中國時,定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涵豐富,精華盡攬。大號是:“中華”;“人民”,包含華夏各民族;國名簡稱:“中國”;“共和國”,意為人民當家作主。

綜上所述,司馬遷的“中國”是狹義的;今天的“中國”才是廣義的。牢記一句話: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大號是中華!


山中月2


是不是秦始皇提出中華一詞不知道,但始皇的皇源於三皇,帝源於五帝,兩合併得皇帝一詞,由秦始皇首發史書有述。

而中本中塬的簡縮辭,被炎帝族佔用,表示天地之中央大本營的意事。實用成中央居者的族長表明標明。現為首都京城帝王居地的意事。

華是黃帝族群,其為木匠專職外,馴獸高手,且同馴蟲族通婚,因居地前建立軒轅門,顯儀容貌外,穿獸毛裘著蠶絲,而顯華容,從而獲華辭。

因此中為炎帝,華為黃帝,從而炎黃,又稱中華。

順題述華夏兩辭。

大禹治水成功,鑄九鼎,立九州,憑鼎居九州內,從而鼎內鑄刻銘文子孫後代永葆享用。

大禹禪位於他族人,大禹兒子啟,殺受禪人,自承父職位,命其王朝名為夏。從而自族承王職開始,此為家開下,即自氏族永繼王職了,其他氏族不再承王職位了。

為求自正統正宗而拉上黃帝,即黃帝傳人,由是華夏兩辭形成。

中國的原稱由:中塬.中廓.中華.華夏.中原.中州,等詞表述。

但,中塬中原人無族名,僅地盤名,漢朝後用漢字為族名,且沿用至今的。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兩個月前,鄙人在今日頭條發過《中國的稱謂(含雅稱)大多與秦豫相關》的系列談,敬請查閱。


齊聲喚賢


古人認為中原是世界的中心,稱為“中”,華指中原服飾之美,因此中原大地稱之為“中華”


當代詩人夏長有


按照陝西籍歷史文化大屎及歷史發明家 解讀,中原乃關中平原簡稱,華乃指陝西華山一帶,中華肯定就是關中平原至華山一帶簡稱中華了!


總有刁民想害朕8876


小時候我爸爸曾經告訴過我中華是什麼意思,他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嘴用口說話要把心放在正中心一分為二平等對待,兩個人相處在一起就可以逢凶化吉。要用良心作人作事。所以我出生時就給我取個生名小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