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大火,至今已致31人死亡。其中27名消防战士,3名地方干部群众。为保护国家财产,附近乡村人民的安全,他们在无情大火里付出了生命,他们是伟大。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火灾是大部分是意外不可避免发生的,现在社会消防设施已经很先进,不过也是从古代一步步发展过来的。我们看看古代消防设施和救火方式。

对火进行管理的部门在中国由来已久,5700多年前就已经有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建立了管理用火安全的部门称为“火政”,主要职责是如何合理用火和管理用火的安全。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第一个跟现代职责相同的“消防部门”产生在宋代,距今日也有一千一百多年了。在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大晚上,一个小吏一手拿着个灯笼,腰上别一个锣,另一个手拿一根棍子,报更的同时,走上一段路,就喊一句“风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个人也是消防部门的人。

宋仁宗时,在军中挑选优秀的士兵,建立军巡铺。主要任务就是“夜间巡警”,这个部门主要职务有:1,提醒熄灯,不要留下火苗睡觉了;2,发现火情立刻上报;3,救火时分工合作,维持秩序、运水、救人、防止乱中偷盗的。 可以看出,宋朝时“消防局”已经很健全了。

宋朝时的消防工具,跟现代的消防工具差别是很大的。主要有水袋、水囊、唧筒、麻搭,《武经总要前集》记载:“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缚于袋口。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水囊“如囊,以猪牛胞盛水”,“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麻搭,以八尺杆系散麻二斤,醮泥浆皆以蹙火”。 工具是相当的简陋,唧筒农村现在也经常看得到缩小版,现在主要用来喷洒农药用,灭火能力不强。当时对火灾主要是预防为主了。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到了清代,紫禁城为了防止火灾和灭火便利,在紫禁城内放了308口大缸蓄水,这些岗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门海”,意思明了门口有海就不怕火了。到了冬天,为防止大缸的水结冰,还得烧火保持水是液态的,现在看来是相当的浪费。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现代的消防制度和消防工具,主要是在清末民国时建立起来的。以前都是人工的消防工具,溥仪登基后,从日本进口了四台蒸汽机驱动的筒车,紫禁城的消防才开始进入到机械化。

看中国古代至今消防制度和器材的发展,古代遇上森林大火能灭吗

但中国最早使用机器消防的,是1867年的上海,当时工部局火政处装备第四消防队配有蒸汽救火车;还有钩梯队,从旧金山买来水龙带,引进部分灭火器材。工部局耗资2000两,从宝顺洋行购买了第一辆亚摩斯开格蒸汽救火车,标志着中国消防装备由原始人力向机械动力的发展迈进了一步。

所以当时发生火灾,已经能使用水枪连接水龙带,然后用蒸汽救火车抽取水源,喷射火源,灭火能力大步提高。

但是,类似四川凉山这样的森林大火,目前还没发现有灭火的记载,主要因为:第一地广人稀,森林周围的人少难于有力灭火,城市离的又远,人员调度困难。第二,灭火工具落后,无法对抗自然灾害。所以基本都是顺其自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