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风云(三)加尔铁里的野望

马岛风云(三)加尔铁里的野望

身为军人的加尔铁里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与其说是军人,他更像是一个军队里的技术官僚,他英俊的外貌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

加尔铁里1926年7月出身于阿根廷的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 17岁时,他参加了国家军事学院研究土木工程。他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工程兵军官。1958年,他成为高级战争学院的工程学教授。1975年,加尔铁里被任命为工程部队的指挥官。当时阿根廷女总统庇隆昏庸无能,手下的官员贪污腐化,买卖毒品,社会动荡。军队开始密谋发动政变将庇隆推翻。加尔铁里也积极参与了密谋。政变成功以后,军方论功行赏,加尔铁里被任命为 第二军的军长。

为了控制局势,军政府上台后展开后来被称为“肮脏战争”的镇压活动,严厉打击一切反对者,这里包括民主人士、反政府游击队也包括犯罪集团。这个阶段至少有上万名持激进政治观点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消失,数十万人流亡海外。1981年,军人总统魏地拉退休,由维奥拉接任。维奥拉后因健康问题退休,12月,已经升任陆军总司令的加尔铁里成为总统。

加尔铁里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达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资增长却只有19.2%;国内得到越来越多支持者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民众的普遍指责。

马岛风云(三)加尔铁里的野望

加尔铁里并非一个独裁者。他在阿根廷军政府(九人团)中是与海军和空军的总司令一起构成了联合执政的“三驾马车”,其中任何一人都无法单独制定并颁布国家的政策,也无权做出重要决定。而三巨头又各自受到自己部队中高级将领的制约,而这些高级将领们又要依赖下级军官对自己的忠诚,即使是在陆军当中,加尔铁里也不具备一种家长式的权力与威望,陆军本身同样是派系众多,人事关系复杂,在1977年军政府建立之初,加尔铁里才当上少将。如此复杂的人事关系使得阿根廷军政府无论是在治国还是在对外作战方面都呈现出政出多头的局面。

加尔铁里实行了有限的政治改革,允许了不同政见的表达,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反对军政府的示威活动很快成为常态化,民众要求恢复民主制度的呼声越发高涨。

军人出身的加尔铁里对经济是门外汉,面对高达150%的通货膨胀率,他束手无策。根据之前军政府制定的路线图,1982年军政府必须恢复各政治党派的活动,还将为全面选举制定时间表。 如此一来,糟糕的经济状况和“还政于民”的临近,阿根廷国内的矛盾变得尖锐。虽然加尔铁里的总统职位到1984年才任期届满,但他必须在1982年交出陆军总司令的职位,转而以一位退休将军的身份继续担任国家元首,形势的逼迫,使得加尔铁里必须建立特殊功绩,才可能保住地位。

为转移民众对槽糕经济的注意力,加尔铁里试图通过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来缓解国内危机。于是阿根廷人开始以各种暗示向英国和美国表达他们将占领福克兰群岛的迫切心理, 不确定英国人是否漏过还是忽略了这一警告,并没有作出任何实质反应 。

其实,在加尔铁里成为总统之前,阿根廷军方就制定了武力占领马岛(福克兰群岛)的计划。加尔铁里政治上的支持者海军的豪尔赫·阿纳亚上将是这项计划的主要推手。有些人甚至认为阿纳亚策划了这场战争。加尔铁里只是下了命令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