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博济桥,位于原阳谷县城东关,今阳谷县城中心广场东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距今已逾四百年,仍保存基本完好。1999年4月被批准为聊城市第一批古建筑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旧志记载,博济桥为当地人董宪章捐资修筑。“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及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寒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竭日: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

博济桥长8.3米,宽5.1米,有三孔,青石砌就,拱券式架构,桥的四角各有一形态逼真的石虎,而桥两侧为浮雕石栏,栏柱上端雕塑着石狮,柱之间的护拦石板上及柱身均刻有各种山水、花鸟及人物图案,如“八仙过海”、“柴王推车”、“寿星下棋”、“农夫开山”等等,取材广泛,雕工精细,妙趣横生,实为先人留下的一件桥类艺术珍品。

但是,在阳谷,甚至在阳谷城内,提起博济桥,却并不是家喻户晓,而若说起它的“俗名”,提到“石牛拉石车桥”,可就人人皆知了。“石牛拉石车”的图案也刻在博济桥的护栏石板上,四百年来引人驻足,发人深思的也大概在于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

据《阳谷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江西德兴县人笪一顺来阳谷任县丞。笪公为人忠厚,居官清廉。他到阳谷上任时,是自驭一牝牛驾车而来。在任期间,牝牛生下一只牛犊。三年后,笪一顺任满离开阳谷,坚决要求将牛犊留在阳谷,他说:“小牛犊是在阳谷生的,吃着阳谷的草料长大的,是阳谷人的财产,我不能私自据为己有”。这样,小牛犊留下了,笪一顺走了,而“车去留犊”的故事和他清正无私的精神却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修建博济桥时,人们将这一真人真事同“八仙过海”等历史故事一起刻在了桥的护栏板上(下图),画面中:一人驾车而去,一人牵犊而回,架车人、笪公、老农、牝牛、牛犊均回头相望,依恋难舍,使人顿生崇敬之情。

聊城市阳谷博济桥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车去留犊

清代《阳谷县志》曾录有一诗,名为“石牛流芳”,专诵此事,其序曰:“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唯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时,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

诗云:

已驾牛车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

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