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村民自学根雕化“朽木”为神奇

烧火做饭的树根、废弃不用的朽木,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却能卖出好价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在临邑县临邑镇国寨村村民眼中,师玉敬就有这样一双巧手,可以变废为宝,化“朽木”为神奇。

师玉敬的工作场所原是旧粮所,占地约1000平方米。进来一看,院子里堆满了根雕作品,有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展翅高飞的雄鹰和各种人物雕像……每一个都活灵活现,引人注目。

师玉敬今年60岁,自30岁起便从事根雕创作。期间,他创作了500多件作品,被多家电视台争相报道,还受邀到齐鲁博物馆、德州文博会参展。

师玉敬自小喜欢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 30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了解到根雕这门艺术并为此着迷。为尽快掌握根雕刻绘的本领,师玉敬购买了很多根雕方面的书籍,潜心钻研,从最初的简单临摹,到后来有了自己创作思路。

师玉敬介绍,做根雕,树根是关键,“一个好的根雕作品的成型,后期加工只占到百分之十到十五,大部分都取决于树根的形状。”为了找到合适的树根,师玉敬走村入户,转遍了临邑县各乡镇收集树墩,有时还跑到禹城市和陵城区寻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玉敬的代表作品《龙腾盛世》,在2011年入选德州市第一届文博会。从构思到雕刻再到蒸煮、晾晒,耗时近3个月,最后以2万元的价格出售。众多作品中,师玉敬最得意的作品要数《嫦娥奔月》,提起这个作品,他便滔滔不绝:“这个树根长势好,不容易寻到,上面有个圆形就是嫦娥身上的彩带,需要刀刻的部分不多,但出来的效果特别好,特别精致。卖出去我就后悔了。”

师玉敬在业内闯出名堂后,很多访客慕名而来,他大方地让人参观学习,有时还送出自己的作品。在他看来,价钱并不重要,好作品需要有人欣赏。

最近几年,师玉敬的根雕越卖越好,远销十几个省份。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满,他认为根雕市场有很大潜力可挖,可以做大做强成产业,师玉敬计划下一步招收周围村民进厂务工,提高技艺,把根雕做精,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李占钢 徐冬晓 范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