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明末文人余怀在《板桥杂记》所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 又记述:“香年十三,亦侠而慧。”由此可见,在秦淮八艳中无论是容貌还是才情,李香君可能不是最出众的那位,但为何后人在谈起秦淮八艳时愿意将她排在首位呢?我想应该在于她的“狭”与“慧”足以名列榜首,以至于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为她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三易其稿,写出《桃花扇》。一经面世便轰动京城,人人争相抄阅,一时洛阳纸贵。李香君因此闻名于世,她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秦淮八艳中最为后世所熟知的人物。

“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有说其父原是明末“忠臣武将”,后被奸臣陷害。自幼被当时的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13岁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舞,尽得其音节,能演唱“临川四梦”传奇。她歌喉珠圆玉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无一不通。声名盛于南曲,四方之士以一识其面为荣。因为其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这对李香君从小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培养了她蕙质兰心、善恶分明、侠义果敢的品质。

“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她虽然出生风尘,但是却有对爱情的忠贞。她与侯方域私定终身后,将候郎视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和情感寄托。尽管面对阮大铖等人的百般刁难,依然忠烈刚毅,对爱情矢志不移。甚至不惜以头撞柱,血染折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又是一个矛盾的女子,她明明知道明朝灭亡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她仍然热爱故国,在病重之时还不忘通过卞玉京将信物带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而事实上,在清军南下之后,侯方域归顺了清朝,而此时的香君已不在人世。如果她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在明末那个腐朽堕落的年代,当朝廷大臣苟延残喘之时,还有李香君这样的风尘女子位卑而未忘忧国,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香君作为一介弱女子,却显示出像侯方域这样的汉子所难有的大侠风范。她就像乱世中的一朵烟花,虽然昙花一现,却发散出人性的光辉,感动你我,流芳后世。

“香年十三,亦侠而慧”——乱世佳人李香君评传(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