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京华烟云》是我国作家林语堂用英文写出的一部传世名作,

《乱世佳人》是同一背景下,同一历史时期,与之相对应的一部美国文学作品。而这两部著作当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斯佳丽,有着中西文化史上的两种典型女性特征和形象。将两者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这两者既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征。出生在中国的姚木兰,和出生在美国的斯佳丽,体现着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精神,表现出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分流。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赵薇扮演的姚木兰

一、 中西不同文化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形象的相同点

虽说是出生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但是这两部著作当中的女主人公,却仍然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面,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一) 家庭背景:出生家庭比较富裕

首先,第一个相似之处,可以从她们各自成长的家庭背景来说,两者都出生在相对富庶的家庭之中,从这一点来看,这是她们的相同点。

姚木兰,作为中国富人家庭家的女儿,从小就以美貌出名。木兰的父亲是当时城里有名的药材商和茶商,家里十分富裕,资产丰厚。而且在木兰出嫁的时候,请的客的包括袁世凯等这样的重要人物。深受父亲喜爱的木兰,与父亲的关系极好。所以即使在她的婚姻遭遇第三者之后,她也有资本能够去解决问题。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斯佳丽,同样出身富裕,其父亲是美国一个种植园的主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斯佳丽从小就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参加各种舞会活动。与姚木兰一样,斯佳丽和父亲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她和父亲之间有着别人无法介入进来的秘密。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的斯佳丽,也是同样的倔强任性,也是有资本的象征。

(二) 生活环境:在战争中成长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姚木兰和斯佳丽,其实都是在战火中成长的。这种生活环境,也就直接导致了这两者在少女时代和后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形成。

《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在全家躲避战乱而进行南迁的时候,就被人贩子拐卖了,之后被曾家救下。她是战争环境下,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代表。在被人贩子拐走的时候,仅仅只有10岁的她,表现的机智沉着,一直在寻找逃跑的机会,不露出任何破绽。这场童年经历,也使得后期长期生存在战乱环境之下的木兰,拥有了一定的坚韧的品质,她的思想境界,也是其他在如此环境下的女性,所无法达到的。

斯佳丽同样成长于战争环境当中,而且她经历了一整个美国内战,生活跌宕起伏。她的丈夫在战争中死去,她的庄园被战火波及,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白手起家,重建状元,自己和战争后的社会做起了艰苦卓绝的一种斗争。斯佳丽与其他身处于战争中的女性完全不一样,她能够正视现实,并且敢于和现实斗争,一直坚守着她的信念,不惜一切代价去保住庄园。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京华烟云剧照

(三) 精神寄托:以各自信仰为寄托

在经历苦难,经历战争的木兰和斯佳丽面前,她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不被现实打败,坚持与现实抗争,是因为她们都拥有着各自的信仰和寄托。她们在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之后,还能继续前进,也是因为她们各自的精神依托。

木兰的父亲信仰道家,木兰则也是“道家的女儿”,道家的思想也支撑了木兰一直走下去。在失去女儿、失去父亲和失去闺蜜的一系列创伤之中,木兰却能够从她信仰的道家哲学当中获得一定的安慰。她把道家思想当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选择“顺应天命”。遇到了挫折,她也始终以一种自我超脱的精神去面对。

斯佳丽的精神寄托,则是她的庄园。她在即将失去庄园之后,所做的所有事情,不过都是为了保住她内心的净土。在她的庄园即将落入旁人之手时,她抛弃了作为一个女性的骄傲,勇敢的去承担一切,庄园也成为了斯佳丽自己的精神寄托。正是因为对庄园的信仰,所以斯佳丽百折不饶,永远不向现实求饶,而是选择抗争,选择不服输。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二、 “道家的女儿”的姚木兰与“现代美”女性形象的斯佳丽的不同之处

姚木兰和斯佳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其实自然也会有着很多的不同点。不论是说她们作为女性的基本特征也好,还是在不同环境下养成的不同点性格性情也好,还是说她们不同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也好。她们身上的确有着各自的不同的闪光点。

(一)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女性特征不同

姚木兰生活在中国社会,不是现代社会,而是对女子有着众多束缚的时期;斯佳丽一直生活在崇尚自由的美国。她们两者身上的女性特质是截然不同的。

木兰生活在对女性有着众多束缚的礼制社会,在嫁入信仰儒家思想的夫家之后,其实木兰保留了一种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的一种传统的妇女形象。虽然她在战争中坚忍不拔,但是从各种细节中,也可以看出她实际上是一种具备中国传统妇女形象的人物。木兰可以把持家事,她尊重婆婆,女红手艺非常棒,连给孩子取的一个名字,都是为了给婆婆显示敬意,对待下人,木兰都是十分温柔理性的。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斯佳丽生活在,女权思想早已经发展起来的西方社会。在她的身上,也显示出了追求自由的一种西方的女性精神。斯佳丽是最具有一种“现代美”的女性形象,她独立、坚强和乐观,并且渴望自由,在同样崇尚自由的父亲的带领下,她成为了一个不像“大家小姐”的一种现代女性。甚至说,斯佳丽因为崇尚自由,所以不喜欢与孩子相处,这与以孩子为中心的木兰完全不同。

(二) 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性格性情不同

作为中西方的文学作品的代表,其实《京华烟云》和《乱世佳人》体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女性审美形象,因此姚木兰和斯佳丽身上的性格特征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当中,对女性的审美品格,主要停留在温柔、节俭、孝敬、内向、坚毅等等一系列的传统女性特征上面。

姚木兰就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她生活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前面是新思想新潮流,而身后是传统文化品德。所以她的性格,其实是以传统为主,但是又带有那么一点现代,这也是她和其他女性所不同的地方。她的思想深度,远远高于其他妇女形象,她身上也有着一定的艺术性特征。

而斯佳丽,则是现实的,以自己为中心的这样一种女性代表。她为了守住庄园,不惜一切代价,在她身上,除了自由、开放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一切传统女性品德的特质。她自私自利,她崇爱钱财,她的个性非常现实。“隐忍”这个词语,在她身上几乎没有出现过。斯佳丽是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女性定位的一种女性形象,她甚至超越了身边的男性,她永远不可能作为一个附属品存在。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乱世佳人剧照

(三) 不同的文化信仰下各自的婚姻观、爱情观不同

姚木兰和斯佳丽,其实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她们拥有着完全不同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姚木兰信仰道教,因此她一直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婚姻的。她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情,与自己应该结婚的对象荪亚结婚,在这么一种完全客观的角度下,她完全忽视了让她心动的孔立夫,这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婚姻是天注定的,因此她可以完全忽视自己的感受。她在婚姻上,甚至都没有反抗的去错,因为道家天性让她顺应自然。

斯佳丽,则是一种完全反对封建婚姻,支持婚姻自由的一种女性代表。这是西方人的普遍的一种婚姻观,崇尚梓瑶。斯佳丽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可以挑战传统婚姻观念,反对父亲给她安排的婚姻,不肯被动的去接受婚姻。因此她可以提出和阿希礼私奔的想法,她主动出击,去寻求自己的爱情,这和姚木兰是完全不同的,她的婚姻观以自己的爱情为中心。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个是“道家的女儿”,一个是“现代美”女性

受众人喜爱的斯佳丽

总结:

总而言之,姚木兰和斯佳丽作为中西文化下的两种女性形象的代表,既同样生活在家庭富庶的环境下,同样成长于战乱环境之中,但是也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姚木兰坚持道家的“顺应天命”思想,在与现实抗争的同时,也顺应着现实;

斯佳丽则完全以反抗精神为主,以自我为中心。这也就形成了她们两者完全不同的性格特质、爱情观婚姻观,也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女性审美品格。

参考文献:

1.《京华烟云》

2.《乱世佳人》

3.《中国人之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