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

古梁镛


永嘉之乱以后,华北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西晋时期北方各族分布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洛阳倾覆以后,中原的士族男女十有六七到长江下游的江南避难。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北方汉人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纠合宗族乡党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当时北部的外族统治者在发动征战时,多趋用其他民族为前趋,如《宋书·柳元景传》北方被俘的汉族军士云:“虐虏见驱,后出赤族,以骑蹙步,未战先死。”又,《宋书·臧质传》载拓跋寿致书臧质:“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设使丁零死者,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正减并州贼;氐、羌死,正减关中贼。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臧质得书后,立即将此书另写以示北魏士众,并告之曰:“汝等正朔之民,何为力自取如此。大丈夫岂可不知转祸为福邪!”皆以种族矛盾和正朔云云为号召。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 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当时北方许多人眼中,东晋、刘宋等南方政权虽然局促一隅,但仍算是汉族的正统政权,因此王猛谏苻坚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直到萧梁时,梁武帝萧衍都还被中原士大夫认为是“正朔”的代表。除了种族和正朔问题以外,汉地北部在异族统治时,虽有少数以仁政安百姓,但更多的是行横征暴敛,屠杀虐苛之事,因此,谢灵运言:“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此亦为北方汉人期待归汉之因。所以晋、宋的汉族政权多次北伐,亦往往利用北方汉民旧户以为助。如桓温伐苻秦时,进军关中,抵灞上,“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刘裕北伐长安,王镇恶等乘利径趋潼关,为姚绍所拒,发生转输不充而乏食的问题,众心疑惧,大军无法及时救援,王镇恶于是亲至弘农,说谕当地汉族百姓,百姓竞送义租,军食复振。克长安,灭后秦后,刘裕欲离开长安南归,“三秦父老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圣泽。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数千间,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北方汉族人民,盼望回归汉族政权之情如是,乃至许多北方政权初起时,亦都打着晋官的名义,以号召民众归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汉族与当地的汉族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五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与汉族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五胡乱华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单纯的屠杀。

五胡乱华说是五胡其实不只是五胡,北方的少数民族非常多。 而这些少数名族,都是没有文明的游牧文化,属于茹毛饮血的状态,他们把俘虏来的汉族女性称两脚羊,晚上奸淫,白天干脆煮了吃了。这还不算完,西晋之后,这种乱世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对于中原文明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汉人几近灭绝。

五胡乱华不是我们今时可以想象出来的。


一命两极


五胡乱华是中国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耻辱,导致华夏人口严重减少,人伦下滑,几近亡种灭族,使得中原文明、社会经济严重大倒退,那么五胡乱华在当时到底有多乱?


这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北方游牧部落对富庶的中原地区早就虎视眈眈,时常南下侵扰,但由于有曹操、司马懿等强人的据守,他们也不敢乱来,待曹操、司马懿等人相继去世,没有了强人的西晋政权奢靡成风、不思进取,再加上残暴的统治,使得国力逐渐衰退,有爆发了“八王之乱”,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很多北方民族也介入中原的战争,趁火打劫,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南下的胡族不下十几个,其中最主要的五胡是: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的入侵揭开序幕,公元304年,氐族领袖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离石(今山西离石),并称帝,史称汉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到了公元310年刘渊病死,他的儿子刘聪继位,即命部下率兵攻打西晋都城洛阳,并最终攻下洛阳,俘获了晋怀帝,公元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

公元317年,晋愍帝也被杀,自此西晋灭亡,中原沦丧与胡人之手,西晋皇室的后裔司马睿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他们以北伐中原、恢复故土为己任,自始至终都在与五胡征战不断,因此这一时期战乱连连,混乱不堪。


北方胡人大举入侵中原后,他们纷纷自立为王,建立了大小二十多个政权,这一段时间被称为“五胡十六国”,这一段时间不光是乱,而是几乎回到了原始社会,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他们大肆屠杀汉民,由于他们是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他们生活在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文明程度很低,吃人肉是很正常的。

他们的军队都是把人肉当军粮,据说鲜卑族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攻打宋国的时候,三十万大军不带一粒粮食,看见人了就吃,“掠人而食”人吃人在那个年代就变成了真实情况,据《晋阳秋》中记载,仅石勒一战就屠杀了数十万百姓,而且当时路两旁的树上、城墙上全部挂满了人,完全就是人间地狱。


直到革命英雄冉闵灭掉羯赵建立大魏的时候,汉人被屠杀的局面才得到逆转,他下达了《杀胡令》,要杀尽所有北方的胡人,后来在北魏的鲜卑人的反扑下,冉闵失败了,汉人再次遭到鲜卑人的大屠杀。

直到公元439年北魏完全统一了北方,这场长达一百多年血腥屠杀才逐渐结束,此时整个中原汉人只有400多万,北方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可见胡人是多么的凶残。


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勉强稳定了下来,但是随着政权更迭不断,南北对峙战争也从未停止过,因此百姓在多次战争的蹂躏之下,人口也是不断在减少的。

真正结束五胡乱华这一黑暗时期的还是杨坚建立了大隋,灭了南陈之后,终结了几百年的动荡局面,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遗产君


我是孙老师,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不愿意提及的地方,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历史学领域不想讲的部分。主要原因在于五胡乱华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发展,差点造成汉人的历史终结!

五胡乱华发生西晋时期,自然原因在于当时气候寒冷,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得不南迁解决生存问题。但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几个分封的王侯都想当皇帝,爆发战争。胡人一看,你们自己都乱了,那我肯定要趁火打劫啊,不然这不是我们游牧民族的风格!

于是大量胡人南下进入中原,肆意屠杀。见到男的就杀,见到女的就俘虏。比如其中的石勒和石虎,嗜杀如命,攻下一城几乎就屠杀一城,以杀人为乐。石虎的儿子喜欢砍下漂亮宫女的头颅,做成工艺品,放在盘子里供人欣赏,经常把人和牛羊一起煮,分给大臣品尝味道。在这种野蛮的屠杀下,中原地区的汉人有原先的一千六百多万锐减到三百万左右!可以说,差点造成中原地区汉人的灭绝。

还好有大将冉闵发布了反胡令。汉人最终赶走了在中原地区祸害百年的胡人。

这一段历史之所以提及的很少,主要在于这是我们汉族的一个耻辱,也跟我们现在宣传的民族团结相违背。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要以史为鉴!

我是孙老师,专注历史领域。关注孙老师,一起发现有趣好玩的历史真相!




孙老师说历史


要了解五胡乱华有多乱,我们就要搞清楚“乱华”究竟是怎样一种“乱”法。

第一乱:政权更迭频繁

北魏的崔鸿在他的著作《十六国春秋》中,将五胡时期中原出现的政权划分为十六国,其中十六国分别是: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 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 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蛮)。

除此之外,还有代国(北魏的前身)、冉魏(汉人冉闵所建)、西燕、翟魏、吐谷浑。

(时局图)

第二乱:不同政权对中原百姓的态度

在五胡乱华期间,最大的矛盾就是“乱华”二字,纵观十六国,不同政权、领导者的态度又不一样。总的看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排斥型

代表人物:石勒、石邃、苻登等等

《晋书》石勒羯人对汉人的屠杀和食用: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
登既代卫平,遂专统征伐。是时岁旱众饥,道殣相望,登每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曰:“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忧于饥!
浚乘胜遂克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

第二类、学习拉拢型

代表人物:苻坚、北魏孝文帝、冉闵

《晋书》王猛临死前对苻坚说:“晋虽僻陋吴、越, 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 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晋书》:“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 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
《晋书》后赵君子营:陷冀州郡县堡壁百余,众至十余万,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乃引张宾为 谋主,始署军功曹,以刁膺、张敬为股肱,夔安、孔苌为爪牙,支雄、呼延莫、 王阳、桃豹、逯明、吴豫等为将率。

此类君王通常是想要打造统一政权,他们任用世族门阀,学习汉族文化,在朝堂之上出现了大量世族子弟和西晋高官。

冉闵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他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在对北燕、东晋这样的敌对国家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也因此上了东晋的黑名单。石虎去世之后,石虎第九子石遵不满太子石世,就拉拢石虎,对他说:事成之后,让你做太子。

石遵肯定没有兑现这个承诺,冉闵便和他儿子石鉴关系天然对立,当石鉴动手想要铲除冉闵的时候。冉闵为了打击后赵政权中敌对自己的人,其中“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等到甄别出哪些是后赵政权的忠臣后,他颁布了一纸杀胡令来消除后患。即便他登基之后,杀胡令带来的后果也没法消除,“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但这样下去他的政权就要分裂出去,少了一大部分实力。

于是,天王撤销了杀胡令,并让他的儿子冉胤当大单于,来表达自己想要亲近胡人的意图。什么?不杀胡了,还要重用?被他杀胡令吸引过来的光禄大夫韦謏当场拍板表示反对重用胡羯,使用单于的称号,冉闵怒了,你们还不听话了,当即把韦謏和他的儿子韦伯阳给杀了,并且把归顺的胡人也授予官职,表现自己一碗水端平。

当时冉闵的局势并不好,外忧内患,独木难支,他又想寻求外援——东晋。冉闵对东晋说: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但冉闵这套反复的手段还有之前的隔阂完全不能让人相信,东晋不搭理他。


其中投降的汉人又分为三类境界,一类是想利用自己的能力缓和胡人和汉人的矛盾,如王猛;二类如杨轨假意投降,然后伺机寻找机会实行斩首计划;三类为了保全自己性命和世族前程。

第三类、救国型

《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前凉的奠基人张轨临死前: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 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

当时晋国南渡,北方只有张轨支撑,大量难民前往凉州刺史张轨处避难,时人认为“中原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尔”。


脑洞趣味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基本都是弱肉强食的大屠场,强者生存,弱者被奴役被杀,任何人不得幸免。

因强者主要是五胡统治者,所以主要被残杀的都是汉人。

根据葛剑雄的著作,我们看看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多少。

葛剑雄认为五胡乱华时期的北方人口低点,只有五六百万人,还不到原来人口的四分之一。

北方人口(主要是汉人)锐减1500万以上,大部分都是死于屠杀和饥荒。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称赞冉闵为大帝。

其实冉闵是个种族灭绝者,他的大屠杀几乎将羯族杀绝。而且冉闵杀羯族也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救汉人。

但在当时汉人几乎单方向被五胡屠杀的悲惨情况下,冉闵就算是黑暗中的一颗流星了。

当然屠杀都是一样,不能说冉闵比五胡要好,都是屠夫和反人类分子。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

实际上,乱华的并不止五族,还有很多其他少数民族。

今天来看,五族只有羌族还存在,其余四个已经消亡了。

当时北方汉族人几乎生活在地狱,不但随时可能被杀,女人可能被奸淫,甚至还可能被吃掉。

《资治通鉴·晋纪七》记载:河间王颙顿军于郑,为东军声援,闻刘沈兵起,还镇渭城,遣督护虞遵夔逆战于好畦。夔兵败,颙惧,退入长安,急召张方。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

也就是将女仆万余人押在军队里一起走,因军中缺粮就将女人们杀掉,混在牛马肉中一起吃掉。


萨沙


五胡乱华时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噩梦,300年里除了屠杀还是屠杀,整个中华大地就是一个大型屠宰场。

五胡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由于汉朝对外族实行宽仁包容的政策,胡人逐渐迁徙到华北地区,到了晋朝,首都洛阳周边生活了大量的胡人。


晋朝末年的“八王之乱”使得战乱不止,百姓民不聊生。氐族趁机率先作乱,其他胡人纷纷响应,一场惨无人道的屠杀就此展开。胡人不断攻击汉人,所到之处尸横遍野。氐族光攻打洛阳就屠杀了二十万人左右。

据《晋阳秋》记载,一个叫“胡皇”石勒的胡人首领,他一次就屠杀了数十万人,很多逃亡的百姓,听到他要赶来了,纷纷上吊自杀,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继位,石虎的手段更为残暴。

有个叫“羯族”的胡人更为恐怖,汉族女人被他们蹂躏后,就会被杀死,随即会煮了吃掉,简直就是没“开化”的猛兽。整个“五胡乱华”的300年里,北方汉人人口从2000多万人锐减至400万人。


后来汉族和鲜卑族融合在一起,对“匈奴”“羯”“羌”“氐”四个民族展开了反击,胡人也被屠杀殆尽。至此“五胡乱华”宣告结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华北。


花木童说史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武功高强,却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爱江山不爱美人,结果辜负了王语嫣,最终落得江山美人都没得到。


金庸先生写书,喜欢和历史结合起来,今天我们就从慕容复念念不忘恢复的燕国开始,讲一讲五胡乱华。

慕容复的祖上是鲜卑族,这个民族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居住在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而得名,鲜卑就是当时乱华的五胡之一,燕国就是他们在那个时期建立的。


除了鲜卑,另外四个乱华的胡人,是匈奴、羯、氐、羌,看到这,也许有人会问,历经了秦皇汉武,五胡怎么还有机会乱华的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从三国开始捋捋。

司马昭之心,虽然路人皆知,可他仍然把灭魏的活,交给了他的儿子。公元265年,司马炎把魏国最后一个皇帝赶下台,建立了晋国,史称西晋,并于公元280年,灭了吴国,统一了中国。

司马炎统一中国以后,他总结曹魏亡国的原因,不是老曹家后继无人,而是老曹家的后人没有掌权,所以才给了司马家篡权的机会。

于是,他就开始大肆封王,不仅把他的弟兄、子侄都封了王,而且还给了他们封地,并允许他们拥有军队。

据史册记载,司马炎当时总共封了27个同姓王,这就为政权的稳定,埋下了祸根,加上接替他当皇位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所以在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之后,就发生了八王之乱。

而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的实力就被大大削弱,加上八王之中,有的王为了打胜,还借助了胡人的力量,结果引狼入室,才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

五胡乱华,当时到底有多乱呢?

可以说,那就是汉族人的噩梦,因为那不仅仅是像战国时候你打我、我打你的问题了,一群碧眼红发的家伙,就像魔鬼一样,他们不仅杀人,而且还吃人。

众所周知,古代打仗讲究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在他们那粮草就都省了,他们所到之处,基本上是尸横遍野。

以羌族石虎为例,羌族其实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也称白匈奴,石虎攻下一城,男人全部杀死,女人留着,既可以用,又可以充当军将。

石虎曾经攻下一城,抓到了女人2万余人,行军月余,所俘虏的女子已不到7000人。

可以说那个时候,就是汉族的灾难,中国历史上,汉族一共经过三次劫难,五胡乱华、蒙古人入侵,清兵入关。

但五胡乱华是最凄惨的一次,这些胡人把汉人当作两只脚的动物任意屠杀,即使占据地盘,建立了国家,汉人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在他们看来,杀汉人和抢汉人的东西,都被认为是合法的。

据资料记载,在五胡乱华以后,汉人的人口从1650万,锐减至340万,所剩下的汉人,大多都南迁。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细算起来,从三国归晋,到西晋灭亡,才仅仅经历了36年。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那场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是氐族人,他灭了慕容复祖上的大燕国,建立了前秦,前秦去攻打东晋的时候,当时拥兵80多万,而东晋当时只有区区8万人,之所以就这么一点兵力,就说明东晋的人口之少。

在东晋名将谢玄的领导下,东晋以少胜多,前秦战败以后,再次分裂为几个胡人的小国,依旧在中华大地混战。

这中间值得一提得,有两个人物,一个是祖逖,就是那位闻鸡起舞的名将,苻坚被打败以后,他力主北伐,却没得到东晋朝廷的支持,他自己招募了士兵,进行了北伐,打败石虎,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结果却被朝廷猜忌,最后忧愤而死。

另一个人叫闵冉,有人曾把他与岳飞齐名,说他曾下杀胡令,拯救汉人于灭亡之即,冉闵当时是杀了很多胡人,但因为他最初在石虎手下,和东晋对抗,所以杀胡令下达以后,虽然他杀人近百万,但依然没有人,把他当作民族英雄对待。


五胡乱华持续了123年,公元439年,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慕容复恢复大燕的梦想,也总算是实现了,只可惜掌权的是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开始汉化,最终融入汉族消失,北魏后来分裂成北周和北齐,北周灭北齐后,杨坚篡权,建立了隋朝,并统一了全国。


小小嬴政


五胡乱华历时三百年,期间建立的大大小小政权数十个,而五胡乱华名为五族,实际是一个概述,真正参与的民族多达十多个,在此三百年间总人口锐减一半以上,可以想象一下,五胡乱华有多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屠宰场,没有规则,弱肉强食。


五胡乱华简介

316年,西晋灭亡,正式进入五胡乱华时代,汉朝之后,不断的有胡人向中原迁移,汉王朝也一直采取宽容接纳的政策,因此,胡人不断的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的壮大。直到晋朝八王之乱爆发,内耗严重,胡人借此机会入侵中原,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代。

五胡乱华时期诞生的政权

五胡乱华时期诞生的主要政权有丘汉、东晋帝国、前赵、后赵、前燕等大大小小58个政权,彼此相互征伐,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不仅仅是全部攻打汉族,各种异族之间也不是一心,彼此各怀鬼胎,相互攻伐,其混乱程度还要胜过战国时期,总之,就是一个乱字来形容。



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五胡乱华时期人口锐减超过一大半,可以想象一下普通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已经不能用惨字可以形容的了。由于又是异族入侵,又是常年战乱,社会已经没有了秩序,可以说是谁拳头大谁就厉害,弱小就意味着灭亡,不收任何的保护,除了各种军阀之间的征战,民间诞生的土匪强盗也数不胜数,所以普通百姓就是待宰的羔羊,当时的百姓一天什么都不需要想,因为只需要想如何填饱肚子,如何活下去。



“两脚羊”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一名词,意思就是胡人将汉族细皮嫩肉的女子当做可以使用的羊来一样对待,因为五胡乱华时期,常年战乱,粮食产量极低,没有食物,胡人们便以人肉为食,攻城拔寨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集战利品,将敌方的男人奴隶为奴或者直接杀掉,女子用来奸淫,之后杀掉吊起来当做食物。汉族人民惨遭疯狂屠戮,险些灭族,实在是惨无人道,有一些反人类的感觉,此电影中的食人族恐怖多了。


五胡乱华时期,是汉民族最黑暗的三百年,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甚至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别人口中的食物,一点也不夸张。不过五胡乱华之中,受害的不仅仅是汉族人民,各异族也都是受到了重创,有些也是险些灭族,而有的更是直接灭族了,所以历来战争受伤害的都不仅仅是一方,而是所有的参与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可以说,五胡乱华时代是华夏时代最混乱,最动荡,最血腥的时代。但也正式由于这个打大动荡的时代,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也为隋唐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五胡乱华是火山爆发一样的灾难。但过后留下的确是最丰厚的土壤。二百多年大混乱,的的却却是最血腥的时代,最黑暗的时代。华夏第一次坠入历史的低谷,但在这个时代,却是精彩纷呈。英雄与懦夫并存。豪杰与狗熊同行。各色人等纷纷走上舞台。演出了最华丽的乐章。他孕育了隋唐最伟大的文明和最灿烂的季节。五胡乱华开启了这个时代魔盒。



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开始,标志着南北 朝开始,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五胡乱华南北朝总计265年。在这个最血腥。最混乱,最痛苦,最黑暗的时代。各色人等纷纷登场,扯旗造反,相互征伐,父子相残,权臣篡位个更是比比皆是。称王称帝有如儿戏。但这二百多年,又是最伟大的时代。英雄辈出,这是一个最不讲出身的时代。草莽英雄的的舞台。是崇尚武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豪杰,英雄,草莽,枭雄,文人,共同谱写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也孕育了隋唐的灿烂和辉煌,可以说如果没有南北朝就不会有隋唐的伟大。



自东晋开国到南陈亡国,南北朝一共24个国家。12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 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最短的是北周末帝宇文觉在位1年。登基时年纪最大的是南燕世宗慕容德时年63岁,登基时年级最小的是东晋孝宗司马聃时年2岁。这是武夫的世界,是强者的舞台。有枪便是草头王。但也是贵族的屠宰场。司马氏皇族以及其他失事王族无一善终。刘聪率大军攻入西晋皇宫,立即把司马家的皇陵给刨了,宫娥才女,公主贵妃被统统送入军营,哀嚎之声不觉于耳。南朝宋齐梁陈皇族更是无一例外被赶尽杀绝。王族都如此凄惨。普通百姓更是不必说了。



乱世不如狗,是那个时代百姓最好的写照。两脚羊是百姓的称呼。无数百姓的累累尸骨堆砌起所谓名将的赫赫战功。在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就是百姓。五胡乱华的惨痛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魏晋时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民族杂居区。其中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族群有匈奴、鲜卑、氐、羌、羯,史称“五胡”。

以“五胡”为首的游牧民族受到汉族官僚、坞堡主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他们被强迫充军,被逼作“田客”;有些还被“两胡一枷”,意思是两个胡人被枷在一起掠卖为奴;后赵开基皇帝、羯族人石勒就有“两胡一枷”被奴隶贩子贩卖的惨痛经历。这些相继内迁的少数民族,被魏晋统治者恣意欺辱与屠戮。故此,在西晋末年爆发的“八王之乱”中这些饱受欺凌的人乘机相继起兵攻晋。

这段战乱不断、遍地兵燹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最血腥的时期,史称“五胡乱华” 。

公元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率先称帝,定国号汉,开始向日益衰落的西晋王朝发起大举进攻。这场战乱旷日持久,杀的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战争的刀光剑影在史册上刻下了一个个叫人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

公元309年,刘渊两次攻洛阳,匈奴兵打到洛阳郊区,将三万被俘男女沉于黄河。不久刘渊死,其子刘聪继位。311年,刘聪麾下大将石勒在今天的河南鹿邑一带击溃晋军,阵斩十余万人;同年,刘聪派大将军呼延晏率三万大军攻洛阳,先后十二次打败晋军,双方战死者几达三万;刘渊养子刘曜和大将石勒等率军接迭进攻,终于攻陷了西晋国都——洛阳。

刘曜、石勒攻进洛阳后,纵兵大掠,西晋的王公大臣们乘乱从洛阳的东南门逃出城去,石勒察觉后率兵追赶,不久追上,除晋怀帝被俘外,数万王公贵戚、文臣武将均被围射而死,无一漏网。

晋人在长安另立愍帝,并开始积聚力量,反击赵汉的进攻。经五年动辄“伏尸数百里,血流漂杵”的殊死搏杀,刘曜率赵汉军直捣长安,而此前城中守军早已死伤过半,粮草耗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已无力据守,遂被刘曜一举攻破。

至此,由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名实俱亡。部分西晋皇族衣冠南渡,在江南建立了另一个晋——东晋。

此后,黄河流域成了“五胡十六国”相互攻伐、争夺统治权的血肉战场。

赵汉皇帝刘聪死后,悍将刘曜、石勒各自称王,分别建立了以匈奴族为主的前赵和以羯族为主的后赵。前、后赵都想称霸中原,因此长期混战,杀人如麻。

公元325年,前后赵军队发动了好几次大战役,各有胜负,双方共阵亡、斩首、坑杀三万多人;327年,济河之役爆发,双方共有两万多人被斩首;328年,前赵军大败后赵军于高侯,史载后赵军大败亏输,“ 枕尸二百余里”,惨不忍睹 ;同年,双方为争夺洛阳而大打出手,后赵军大败前赵军,斩首五万余级; 329年,后赵军再次大破前赵军。前赵军几乎尽数覆灭,“枕尸千里”,刘曜为石勒所俘杀,前赵亡国。

羯人似乎是来自中亚的白人部族,生性残暴,史书中有羯族军队以风干人肉充军粮的记载。前赵灭亡后,由羯族枭雄石勒建立的后赵基本控制了中原地区。

后赵全盛期地域辽阔,西至河西,东至大海,南抵江淮,北至燕代。后赵第一君石勒病死后,他的子孙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后来又与各族反抗军鏖战不休,黄河流域战火纷飞,几无停歇,到处是残垣断壁,尸骸狼藉,富庶中原几成人间地狱。

公元333年,后赵军在一次大战役中惨败,损失颇重,“枕尸三百余里”。338年,后赵军在与氐人的两场大战中,杀人与被杀七万有余。343年,后赵与鲜卑发生战争,赵军得势,斩杀鲜卑三万余人。

349年,后赵军两次伐鲜卑,坑杀降卒三万余人,诛戮三千余户。同年,后赵政权为汉人冉闵夺取,他颁发“杀胡令”,下令大杀残忍凶暴的羯人,一日之内有三万余羯人被屠戮。在随后的日子里,共有二十余万羯人被诛杀。残余胡羯被迫西逃,辗转返回了其中亚故地。

350年,冉闵称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 ”,羌、氐、鲜卑等部族不服,与冉魏展开混战,战死者多达千人。

公元352年,冉魏被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所破,冉闵被擒杀,这场战乱导致十五万人死亡。

公元353年至357年,由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先后攻灭了前燕、前凉和代等割据政权,并派兵征服了西域诸绿洲小国。前秦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这段时期被称作“五胡十六国”时期,也被史籍称作“五胡乱华”,据统计,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将士战死近九十万人。如果算上因战乱无辜死难的各族百姓,怎么也有近二百万。至于财产的巨大损失,则难以统计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