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妃嫔众多,吕后为何只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zlyea


吕雉,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发妻,在刘邦未发迹之前就下嫁给刘邦,前半生过得艰苦,随刘邦吃尽苦头,在刘邦在外打天下时,与刘邦分离多年,独自支撑家庭。好不容易熬到了刘邦成为皇帝,被封为皇后,却被一个妃子压一头,刘邦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专宠戚夫人,吕雉那个恨得牙痒痒啊。在刘邦死后,吕雉将刘邦的生前的妃子囚禁,唯独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手段残忍,吓病了刘盈。

吕后在刘邦众多妃嫔之中唯独如此折磨戚夫人,大概有三点原因:

其一:吕后及其子女在楚汉相争之际沦为项羽的人质,戚夫人在当时却得刘邦盛宠,刘邦估计都快忘了自己妻儿还危在旦夕。

公元前205年四月,待在老家的吕雉一行人落到了项羽的手中,知道203年才被放回汉,两年在敌国的生涯,不难想象吕雉内心的恐慌。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回到了刘邦身边,以为能夫妻团聚,一家团圆,却不曾想刘邦身边多了个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还生了个儿子刘如意。


吕雉开始年老色衰,而戚夫人正当美貌,一个在敌国深受煎熬,一个在刘邦身边极尽荣宠,而吕雉回到刘邦身边后也备受冷落,身心饱受折磨的吕雉没等来夫君的宽慰,只等到刘邦的变心,这种落差对吕雉而言不可谓不大,嫉妒和愤恨油然而生,不过这不是最致命的,毕竟吕雉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她慢慢长成一个政治家,刘邦的宠爱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了,


其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太后的宠妃不是好宠妃,戚夫人将眼光瞄向了太子之位,差点让刘邦废了刘盈。


戚夫人抢走了刘邦的宠爱,不肯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宠妃,还想当太后,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时常在刘邦面前哭诉想让刘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这下可彻底惹着吕雉了,夫君你抢了,连她儿子的位置也要惦记,刘如意当太子,那吕雉岂不是也要给戚夫人让个位。要不是得到张良献计,太子刘盈估计还真要被赶下台。


其三:戚夫人半生荣宠,依附刘邦,在刘邦死后被吕雉折磨,受不了这委屈,唱了一首歌,要了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命。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戚夫人看不清政治形势,吕雉早已一手遮天,她还妄想让儿子报仇,吕雉闻言大怒。决定下死手,几次三番召赵王刘如意进京,趁机毒杀刘如意,后将戚夫人斩去手足,挖去双眼,喂下哑药,丢入厕所,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戚夫人和吕后的手段相比,一个天一个地,戚夫人依附于刘邦,可吕后从一介妇道人家成为了一个政治家,辅助刘邦治理天下。戚夫人屡屡不自知挑衅吕后,妄图凭借着刘邦的宠爱击败吕后,更不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命还不低调点,更是牵连了自己的儿子。古代王朝更迭充满战争和血腥,成王败寇,后宫女人之间也明争暗斗,你死我活。


长安君历史杂谈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吕后本名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刘邦称帝后,她被封为皇后。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夫人”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后的。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彘”,扔到厕所里。刘邦妃嫔众多,吕后为何只对戚夫人恨之入骨呢?

一、戚夫人“夺走”了刘邦对吕后的宠爱。

在当时很有名望的乡绅吕公,举行了一次答谢宴会,当时还是泗水亭长的刘邦不请自来。他一文未带还虚报自己上了1万的贺礼。吕公因此注意到了刘邦。他看刘邦面相非凡,于是就把十几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了30多岁的刘邦。

刘邦经常公务在身,吕雉下地干活,做针线,养儿育女,孝敬父母。而且刘邦早年还有一些不好的习气,脸皮厚,常常四处游荡。而且性格豪放,讲究哥们儿义气。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率领一帮众人响应。几年后,刘邦势力越来越大,他与项羽又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几次战役。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却被项羽带回军营充当人质,整整被关押了28个月。

做人质期间,项羽对刘邦说,要把刘邦的父亲煮了,来威胁刘邦,逼迫其投降。但是刘邦并不吃这一套。他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把他煮了,请分我一碗汤喝。项羽无奈,只能气得跳脚。

后来刘邦设计,才把父亲和吕雉解救回汉朝,吕雉才得以结束两年多的人质生涯。

刘邦其实在与吕雉结婚前,已与曹氏私通,生下了孩子刘肥。这些当然是婚后,吕后才知道的。

一嫁过来就给人当后妈,吕后心里的滋味也不好受。再加上婚后的颠沛流离,以及两年多的人质生涯,吕后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但是,在她做人质期间,刘邦不顾吕雉生死未卜,竟然逍遥快活,已经又娶了新人——戚夫人。

吕后历经磨难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原来早已过尽千帆,刘邦的枕边另有新欢。而且戚夫人已经生下了刘邦的孩子刘如意。

戚夫人比吕雉年轻漂亮,再加上吕雉和刘邦长期分居,所以关系日益淡薄,于是人质生涯以后,刘邦与吕雉也仍然分居。世间只见新人笑,哪管旧人哭。失落至极的吕雉,觉得刘邦之所以不再宠自己,完全是戚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他对戚夫人非常痛恨。

二、戚夫人所生之子危及到了吕后之子的太子之位。

刘邦因为宠幸戚夫人,也疼爱戚夫人所生之子刘如意,因此就想废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刘盈是刘邦和吕雉的孩子,按传统应该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及财产,刘邦却反其道而行之,吕雉对此非常不满。她深知是戚夫人靠着自己年轻漂亮,向刘邦吹枕头风,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她暗中对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齿。

朝中大臣也极力劝阻,吕后一边强烈反对,一边想办法稳控局面。她奉上厚礼请当时有名的“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看自己都没请得动的人,被吕后请来了,他知道了吕后确实很厉害,太子羽翼丰满,他已很难废太子了,于是废太子之事便得以平息。

吕后费尽心机,总算给儿子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她心里,这笔账还是给戚夫人和刘如意记下了。于是,吕雉对戚夫人更加痛恨。

三、戚夫人“不识好歹”地“歌以咏志”表达对吕后的不满,终于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后来,刘邦去世,吕后之子惠帝刘盈即位。刘盈确实是宅心仁厚之人,他发现吕后对戚夫人母子非常敌视,于是就想方设法保护。

戚夫人失去了刘邦这个靠山,吕雉就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她先是剪去了戚夫人乌黑的长发,再用火钳烫她的头皮。让戚夫人白天穿着囚犯的衣服,一天十八个小时舂小米。原本将戚夫人残害至此的吕雉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只要戚夫人安分守己地做个奴隶,放她一条生路也未尝不可。

但是戚夫人养尊处优惯了,哪受得了这种折磨,于是她便唱了那一首直接造成她悲惨命运的曲:“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正是这首歌曲让吕后下定决心杀死戚夫人。

吕雉先是宣召了赵王刘如意进京,趁着汉惠帝刘盈外出的机会毒杀了刘如意。

然后她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和脚,挖了她的眼睛,熏聋了双耳,并让她喝了哑药,把她扔进厕所,并取了个污辱性的名字叫“人彘’”。最终,这个可怜的女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吕雉而言,戚夫人先是“夺走“了自己的丈夫,随后又险些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此仇此恨岂能善罢甘休!随着刘邦的去世,戚夫人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她却不甘心从此为奴,而用歌声表达对吕后的怨怼,终于彻底惹恼了吕后,以致被吕后恨之入骨,甚至被做成了“人彘“扔在厕所里。

吕雉的心狠手辣固然是一方面,但正是当时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刘邦的冷落,造成了吕雉偏激的性格。再加上后来感情及权力上的得得失失,更让她无比痛恨戚夫人。戚夫人的不甘及呐喊,终于酿成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幕!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通俗简单的解释就是,刘邦后宫的妃嫔当中,只有戚夫人能对吕后造成威胁,甚至于险些将他儿子的皇位都给抢了,吕后对她自然是恨之入骨。其余的妃子们对吕后一点威胁都没有,吕后没有必要恨她们。其实说白了吕后那样对戚夫人是有原因的,戚夫人自己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当时吕后斗争失败,那么下场凄惨的就是吕后了。

吕后从刘邦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跟着她,刘邦出去打仗她替刘邦管好后方,一直在刘邦的背后默默付出,在建立了大汉之后,刘邦作为皇帝,肯定是要在立妃子的,吕后已经上了年纪,刘邦肯定是对年轻漂亮的感兴趣,可是同时他对吕后也是非常好,以前两人可是患难与共,刘邦最惨的时候,吕雉对他也是不离不弃。

刘邦当时非常的宠信戚夫人,其实这个吕后是不管的,她可以理解。可是就是因为这个,戚夫人觉得吕后好欺负,而且太子刘盈比较软弱,戚夫人这个时候便动了小心思,她想换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个就触犯了吕后的底线,戚夫人每天缠着刘邦说这件事,日夜啼哭,刘邦也动摇了,他认为太子和自己不像,于是决定换太子。

大臣们极力的反对,刘邦才打消了这个念头,要知道大臣们绝对是和吕后一条心,一起打天下的是吕后而不是戚夫人,更何况太子之位本该就是刘盈的,太子也没做错事,大臣们自然是极力劝谏,而且刘邦这个时候老了,已经无力折腾。

戚夫人实在是太作死,经常口无遮拦,仗着刘邦对自己的宠爱,一点也不尊敬吕后,甚至偷偷私下里骂她,刘邦死后,吕后将戚夫人打入冷宫,这个时候的戚夫人依然不知死活,唱着歌来骂吕后,于是吕后将其做成了人彘。所以说戚夫人有这样的下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作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刘邦的原配是吕雉,也就是吕后,还有一个只宠幸一次的薄姬,可是却生下了汉文帝,还有一个是刘邦没有发达时就认识的情人曹氏,生下了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


为什么吕后会放过其他的女子,唯独不放过戚夫人呢?

因为戚夫人太张扬了,而曹氏虽然给刘邦生下长子,但是她知道只是庶长子,不敢有非分之想,毕竟吕后才是原配,吕雉的儿子刘盈才是嫡子。

曹氏能这么想,那她事事就会对吕后尊敬,吕后感觉不到她对自己的威胁,就没必要难为她。

毕竟吕雉虽然手段残忍,但也不是那么特别无理的人。

而薄姬比曹氏更加谦卑了,她只受到刘邦一次的宠幸,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地位,做事就更加的谨慎了。吕雉同样看她对自己没有威胁,最后刘邦驾崩后,就让薄姬去她儿子刘恒的代国做王太后了。

而戚夫人则不同了,她和吕雉已经不是单纯的争风吃醋了,而是成了政敌了,若只是争风吃醋,吕雉或许不会对她那么残忍弄成人彘,顶多就处死了,可以他们是政敌,戚夫人的存在就是对自己的威胁,同时吕雉又非常恨戚夫人的。所以下手就特别的残忍。

因为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就在刘邦耳边吹枕边风,本来刘邦路上不喜欢吕雉的儿子刘盈,喜欢欺负人的儿子刘如意,听她一说,刘邦就想废太子刘盈。


这让吕雉当然很生气,最后经过大臣的反对,同时刘邦看到太子和吕后羽翼已成,自己也没有多少精力,废太子这件事就没有成功。

但是吕后却记在心里,恨着戚夫人,所以吕后只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中孚鉴


公元前205年,项羽率领3万军队从齐国出发,千里奔袭到达彭城(即今天的江苏省徐州),打的刘邦丢盔弃甲,这一战输的那叫一个惨,连家属也被俘虏了,只得隐姓埋名逃到山东定陶。

战场失意情场得意,刘邦逃难期间得到一户戚姓父女的帮助,甩开追兵后,刘邦表明了身份。戚家女儿年纪不满二十,十分貌美,还精通音乐和舞蹈,刘邦初见她时便爱慕不已,很快就成了亲,成功抱得美人归。

跟着刘邦回到汉军之中不久,戚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刘如意,戚夫人这前半生像是灰姑娘的华丽转变,然而她接下来的日子却不好过。

戚夫人的到来无疑对吕后的地位产生了影响,好在建立汉朝后,刘邦仍然将自己的发妻吕雉封为皇后,故而吕后也没有向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发难,并且表现得并不太在意戚夫人得宠。其实,身为一个女政治家,她在意的是权利,而且她知道自己不再年轻,和青春貌美的戚夫人争宠自然比不过。只要戚夫人做的不太过分,没有触及她的根本利益,吕后也就懒得管她了。

随着刘如意的逐渐长大,刘邦发现刘如意非常的像自己,而反观吕后的儿子刘盈为人仁弱,不像自己的做事风格,故而十分喜爱刘如意。

戚夫人身为刘如意的母亲,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于是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恳请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久而久之,刘邦便将这个想法提上日程,为儿子的太子之位铺路,他先剥夺了吕后女婿张敖的赵王之位,然后换刘如意为赵王,这只是第一步。

刘邦常在戚夫人的宫中抱着刘如意,说会立其为太子之类的话。后宫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吕后的眼线,很快,这话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又恨又慌,要是太子刘盈被废,她不仅皇后之位不保,而且也绝不容忍她们母子以后得居于人下,于是她想尽办法想要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

当刘邦在朝堂上正式提出要废太子时,遭到了大臣的强烈反对,其中反对最强烈的是刘邦的同乡周昌。

周昌听到刘邦想要废太子的时候,非常激动,因为口吃憋得满脸通红,老大一会儿才说出:“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到这种情况大笑不止,同时也意识到这事还得斟酌。

吕后知道这只是一时的平静,指不定哪天刘邦又转心思了,吕家人也深知此事关乎家族利益,极为上心,但苦思之后仍未找到解决太子的地位的好办法。这时有人举荐了张良,吕家人向张良求教,并采纳了张良的点子。

吕家找到商山的四个有名的大贤者,不惜重金狠狠的砸,终于将四位都请来辅佐太子。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一天,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这四个人,很惊讶,连自己都请不来的人,现在居然跟了太子刘盈。刘邦思前想后,终于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戚夫人听到这消息后,顿时失了神,这一步她走错了,她知道自此和吕后结下梁子了,她知道吕后是个得罪不起的狠角色,只好退而请求刘邦想个法子,能保证日后她们母子两人平安。

刘邦虽然嘴上答应了,但也想不出好方法,吕后是自己的发妻,戚夫人是自己的至爱,一时间左右为难。有个叫赵尧的大臣提议:周昌虽然结巴,但为人却让人很敬畏,尤其是吕后对他也很敬畏。可以任命周昌为赵国国相,辅助赵王管理赵国。

这个办法好比是一个定心丸,戚夫人也心安了,然而,这个定心丸刚揣了几年,刘邦这个保护伞就去找阎王下棋了,戚夫人的末日也来了。

吕后在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戚夫人给抓起来,关在一个小巷子里,不仅给她穿囚犯的衣服还让戚夫人整日捣米,不捣出一定数量的米就不让吃饭。

戚夫人自然不甘心,自己的儿子好歹也是皇子,就做了一首歌让人传信给自己的儿子,让他来救自己。没想到吕后知道了,派人去赵国,想要把刘如意带回长安斩草除根。

周昌明白,真让刘如意去了长安就再也回不来了,因而找借口说赵王身体不适,不能去长安。吕后知道周昌是个绊脚石,干脆把周昌从赵国调到了长安任职。周昌刚离开,刘如意就被带到了长安。

刘盈是知道吕后心思的,他把刘如意带在身边,对这位兄弟很是关照,让吕后没有加害他的机会。

一连20多天,吕后都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但百密终有一疏,一天早上,刘盈起床时见到刘如意还在睡觉,不忍心叫醒他,就自己独自一人出去。当刘盈再次回到刘如意身边时,刘如意早被灌下毒酒毒死了,对于这种情况,刘盈虽然十分悲痛,但却毫无办法。

戚夫人没什么指望了,吕后虐待她更加放肆了。不久,吕后就让人把戚夫人的双脚双手给砍了,又挖出了戚夫人的眼睛,把她的耳朵熏聋,还让戚夫人喝下了哑药,最后又把戚夫人扔进厕所,让她在里面等死。几天后,戚夫人悲惨地死去了,尸体又被吕后派人制成了人彘,还让儿子刘盈参观,让他明白政治斗争的残酷。

戚夫人死得到后人的同情,被奉为厕神,后来逐渐演变成司厕之神,掌管天下茅厕,并代卜人事的吉凶。每当上元节和中元节的时候,就在家里的厕所外祭祀戚夫人。


畅销书会


吕后对戚夫人,恐怕是「怕」多过「恨」。

在汉初的权力结构中,吕后和戚夫人,都是依附于刘邦而存在的。

作为刘邦明媒正娶的妻子,吕后对于汉兴的唯一贡献,便是吃了项羽两年的牢饭,但也正因为吕后成了项羽的人质,所以刘邦君臣才多少有些束手束脚。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刘邦最初未必知道吕后和自己的父亲还活着——直到项羽打不过刘邦,把刘邦的父亲绑上两军阵前。

虽然刘邦用「分我一杯羹」的话暂时搪塞住了项羽,但实际上,无论是项羽君臣,还是刘邦君臣,都甚至,刘邦的家人放在楚营,汉军难免会投鼠忌器,于是,有了后面的鸿沟议和,有了项羽归还刘邦的父母妻子。

我们假想一种极端情况,如果当年项羽射向刘邦的那一箭的毒箭,然后刘邦死于非命,太子刘盈继承汉王之位,刘盈会不会为了救出唯一的母亲而向项羽俯首称臣呢?

所以,吕后吃项羽牢饭的事,既是功,也有可能演变为过。

作为刘邦受封汉王后最受宠又有可能是刘邦成为汉王后的第一个妃子,戚夫人怕是在吕后吃牢饭的两年里事实上统领了刘邦的后宫吧?虽没有王后的名分,怕是有王后之实吧?汉政府上下,怕是也有依附于戚夫人的党羽吧?

吕后在楚营吃牢饭,很是辛苦,戚夫人时长陪伴在汉王刘邦左右,侍奉刘邦,就不辛苦吗?

所以,对于汉兴,吕后和戚夫人,怕是半斤八两,谁也不输于谁吧?

吕后唯一赢得过戚夫人的,便是正妻的身份,吕后之子刘盈唯一赢得过戚夫人之子的,便是嫡子的身份。

但刘如意也有刘盈远远不及的地方,那便是像刘邦,这个很要命。

刘邦是罕见的雄才大略之主,如果刘如意也有刘邦的本事,汉室江山,怕是能绵延更久。

随着刘如意越长越大,作为嫡子的刘盈,原本的年龄优势便越来越不明显,刘邦也逐渐生出废太子的想法。

若不是得到张良的计策,恐怕没有跑去前线跟淮南王英布正面刚的刘盈,将会彻底失去太子之位。

这是吕后最为恐惧的。

因此,刘邦一死,吕后便把戚夫人发配到永巷为奴,刘如意一来京城朝贺新天子,吕后便迫不及待地杀死刘如意,而后又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在肉体上彻底消灭了刘如意母子后,吕后才稍觉心安。面对强有力的政敌,吕后从来都是一个字:杀!对刘如意母子如此,对韩信也是如此!对彭越也是如此!对亲孙子刘恭也是如此!

我是金戈,如果你觉得我这篇回答有那么一丝道理,请给我点个赞!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我的回答,请在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或在微信上搜索“jin_sg”关注我的公众号。


遥望燕园


汉高祖刘邦在众多妃嫔中,特别宠幸戚夫人,曾经还打算另立戚夫人所生皇三子刘如意为皇太子,后来因为朝臣反对最终没有改立太子。这一事件是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女人间的争风吃醋。



刘邦特别宠爱戚夫人母子,把刘如意封在又近又富的赵国当国君,还多次因为戚夫人说骂吕后,吕后始终耿耿于怀。吕后专政后,非常残忍的折磨戚夫人,把她变成了“人彘”,并杀死赵王刘如意。可见,有时候太过宠爱反而会造成伤害。


津城沐雨


吕雉的疯狂完全是刘邦一手刺激起来的。在刘邦还仅仅只是地痞流氓的时候,吕雉就嫁给他了,这时候的吕雉虽说不上如何如何的好,但是也是一个明事理,懂家庭的一个妇道人家。

刘邦后来出去打仗了,吕雉一个人操持家里,抚养孩子,也不曾有多大的怨恨。真正让吕雉的疯狂种子发芽的还要说到,刘邦的彭城之败。刘邦自从出去打仗就步步高升,一度忘记了家里还有一位糟糠之妻,在关中享受温柔乡,彭城惨败之后,刘邦终于想起来还有个原配妻子,于是就回家接吕雉,但是这个时候的吕雉已经被项羽拿下了。

吕雉在项羽军中,不但身体上饱受牢狱之苦,天天面对项羽虞姬的恩爱,在精神上也是饱受折磨。

而当项羽用吕雉及家人威胁刘邦是,刘邦“杀吧,我看着你杀”这种话就彻底的伤了吕雉的心。

虽然在军事上可能无可奈何,但是吕雉是一个女人,女人而已。后来吕雉回到刘邦军中,迎接他的不是嘘寒问暖,迎接他的就是刘邦跟戚夫人的如胶似漆。

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这个时候,吕雉就对戚夫人产生了仇恨。其实作为皇帝刘邦来说,吕雉对戚夫人的仇恨还在容忍的范围内,毕竟刘邦是皇帝。

但是当戚夫人撺掇刘邦废太子刘盈,立自己儿子刘如意为皇储时候,吕雉整个人就炸了。抢走了自己的男人忍了,现在还打上了自己儿子的主意,这就不能忍了。

吕雉先是想办法请高人出山稳定刘盈太子之位,后来在刘邦去世后,将戚夫人作为人彘,折磨三天三夜才断气。之后,吕后相继毒杀、害死刘邦的多位子嗣,削弱刘氏,扩大吕家的势力,企图彻底吞食刘邦的天下。可以想见,作为妻子,吕雉该有多么的恨刘邦和戚夫人。


笑尝历史百态


吕后是刘邦贫贱时的原配夫人。戚夫人是刘邦做汉中王时,娶的妾。吕后为何只对戚夫人恨之入骨?

原因很简单,有些《史记》言明了,有些稍微含糊一些:


一是刘邦最宠爱的是戚夫人,疏远了吕雉。吕雉嫉妒。以吕后的性格,刘邦崩后,戚夫人必死。

二是戚夫人劝说刘邦,废除太子,立刘如意。刘邦也有此意。但吕雉握有大权,再加上群臣反对废嫡立庶。刘邦也无可奈何。

以上两点,决定了吕雉必杀戚夫人。

三是戚夫人可能在刘邦面前诬陷吕雉,说吕雉与某人通奸。此事很可能是戚夫人捏造的。所以吕雉恨透了戚夫人。不但要杀他,还要把他做成人彘。即使吕后真与别人通奸,刘邦也是哑巴吃黄连。

戚夫人不识时务。她不知道,只要有吕雉在,刘邦无法废嫡立庶。即使真的废嫡立庶。刘邦死后,吕雉和群臣照样能把储君刘如意杀掉。

不作死,就不会死——戚夫人是也。


杨朱学派


有三大原因。

1.争风吃醋。这是天性所致,无一例外。刘邦纳三宫六院,吕后没办法管,但是,只待见戚夫人而冷落她,这肯定无法接受。

2.扫清障碍。戚夫人曾经差点让刘邦换太子,这就是作死的节奏。就算吕后高风亮节,能够以国家为重,但她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利益和死活。所以,先下手为强是必须的。

3.杀一儆百。新政权要立威信,总喜欢杀几只鸡给猴儿们看。刘邦死后,难免有人见异思迁蠢蠢欲动,出于震慑考虑,打几只出头鸟很有必要。而戚夫人恰恰不愿意卖账,被贬后还不够老实,那就不是作死,而是找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