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唱歌就是把“字”说清楚,语言跟着音乐表达!

廖昌永:唱歌就是把“字”说清楚,语言跟着音乐表达!

借鉴科学的“读字”,可以解决歌唱技术的很多问题。

一、对于每个字“归韵”

注意咬字的技巧,在吐字时对于每个字音的韵母部分都要进行“归韵”。将中国汉字按照韵母的组成规律形成“十三辙”,其“归韵”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求”、“瑶条”两辙归入“u”音。

(2)“怀来”、“灰堆”两辙归入“i”音。

(3)“人辰”、“言前”两辙归入前鼻韵母“n”。

(4)“江阳”、“中东”两辙归入后鼻韵母“ng”。

(5)梭波辙归韵时是将字身唱完时的口型保持不变,直到声音停止就可以了。

(6)“发花”、“一七”、“姑苏”、“乜斜”四辙是不需要归韵的,直收本音即可。

这些演唱时的技巧如在美声演唱时应用得当,将大大提高其对于中国语言的演唱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按照此咬字规则对字尾进行归韵时,要首先尊本身的咬字规则,元音还是保持在腔体里的,如欧洲语言中的五个基本元音,前元音a、e、i,后元音o、u 都要让它统一在深呼吸,统一在喉器稳定,并在运用共鸣上不能因为对这个字归韵,而将字唱“扁”唱“白”。

二、汉语声调(四声)运用的规范

中国的歌唱语言上重要原则是“以字行腔”,即以字的调值来确定音乐的旋律。如青衣中的“程派”,就严格地遵循“以字行腔”的演唱原则:

(1)阴平字:由高起落低。

(2)阳平字:由低往高。

(3)上声:平而上滑。

(4)去声:直而远稍往下带。

廖昌永:唱歌就是把“字”说清楚,语言跟着音乐表达!

严格地按照中国语言的四声来安排歌唱的旋律,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往往缺乏声调支持而出现的字意不清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演唱中可借鉴一些青衣们在演唱中“以字行腔”原则在歌唱语言上的应用。这样便可使演唱既顾及到字的声调,又不破坏到歌曲的整个旋律线条,使歌唱时的字意准确。

如唱阴平字时可以平直地唱出,发音后保持住原来的音高,不升不降,不拐弯,保持平稳;唱阳平字开始时应较阴平稍低,然后再圆滑往上稍有一点向上扬;唱上声字时待字头一唱出来,先由半低到低,再由低升到高;唱去声字时则可做发音短促,由高到低速滑的处理。

二、在句法表达方面

借鉴朗诵中表达感情的艺术处理方式对待歌唱气口,增强演唱中国作品时句法的表达能力,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或某种氛围的造势以及复杂节奏的松紧变化。因此,在演唱中,有的气口处需要换气,而有的气口处则停而不换。

梅兰芳也曾说他在处理唱腔时,“总以断为主,不仅句断、字断,即一字之中亦有断腔,一腔之中亦有数断。因为能断,才能将神情传出。”

廖昌永:唱歌就是把“字”说清楚,语言跟着音乐表达!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