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在姐弟家庭中,如何教育端平?

文 / 凉爽

想问问还没结婚的朋友,以后准备生几胎?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二胎,甚至三胎。特别是有了一个大女儿的家庭。

生多一个儿子凑成“好”字,看似是为了家庭和谐,可能有些家长不是这样想的。如果家长在教育女儿时,一直强调要对小弟弟好、你弟弟以后就靠你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过后,最可怕的结果是——将女儿变成“扶弟魔”。

拜托,姐姐又不是妈妈,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有规定姐姐必须给钱和抚养弟弟。

有些家长可能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就觉得自己对儿子女儿的教育一直很平衡,哥哥弟弟参加的兴趣班,姐姐妹妹一个都不少,从不让女儿吃亏,分配家务活一视同仁,甚至有时候会跟哥哥和弟弟说要让着姐姐和妹妹。女儿们以为父母也很爱自己,直到她们发现,长大后自己根本就没有和哥哥弟弟同等的财产继承权。

很多父母,也认为自己很爱女儿,不过从来没有把女儿当成继承人。父母的钱爱给谁给谁,反正不给女儿,女儿不能抢。

因为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父母的遗产永远只属于儿子。但是父母一有什么出钱出力的事情,绝对会想到女儿。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重男轻女、被迫成为“扶弟魔”是什么体验?

“扶弟魔”专指那些出身于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成年后在经济上仍被亲弟弟和父母无限“吸血”的姐姐。代表人物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相亲市场上还流传出名言——“嫁人不嫁凤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北京卫视节目《老师请回答》里谈到九岁女孩哭诉爷爷偏心的问题。在这个家庭中,爷爷的视线常常会越过孙女,看着孙子笑,而9岁的孙女只能加倍努力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这种来自家庭的“冷暴力”导致孙女的性格内向且不自信。但爷爷却不承认自己“重男轻女”。他说:“每次买东西都会先问孙女,要什么都会给她买,但是她每次都说不要。”

爷爷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孙女不敢自信表达需求,同时也对孙子产生了一个影响,孙子的个性比较自我、跋扈,而孙女比较压抑内向,最严重可能是连孙子都会学着长辈忽视姐姐。

一位嘉宾谈到:“一个人这辈子得到最狠的否定就是你没有价值。重男轻女的“轻”就是代表没价值,我不是天天打你,骂你,而是忽视你。”

造成第一种结果就是孩子

低自尊、没有价值、不配更好的东西。将来随随便便找个对她好的男人就行了,她都觉得感恩。因为小时候家里没有给过的温暖,在他身上全都有,所以她很容易会被骗走。

第二种情况,她会变得非常强。想要证明自己,《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例子。为什么孩子那么懂事、成绩那么好,这背后是自卑与委屈。因为孩子认为我只有懂事和成绩好,我才能够被足够的重视,我才觉得自己是自信的。

“被迫成为了“扶弟魔”的我既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孩子。因为从没见过幸福的婚姻,从不认为自己能够幸运到找到爱我的人,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做父母。”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扶弟魔”心理学

第一种,被原生家庭道德绑架。父母为儿子买车买房,放任儿子去看世界,不为女儿付出太多,强行把女儿留在身边养老。为了道德、为了孝顺、为了血缘关系,不得不成为“扶弟魔”(被动)。通常会发生在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

“家里经济不好,弟弟妹妹你不养他们谁养?我们二老赚不了什么钱,也靠你了”

“养了你二十几年,现在要回来拿嫁妆?你有没有良心?嫁妆没有!彩礼呢,你弟弟还要买婚房呢!”

“这个弟弟你还管不管了?是不是我们教育有问题,这辈子遭天谴了,碰上你这么个忘恩负义不帮弟弟的女儿!”

……

第二种,自我牺牲心理,姐姐们也觉得自己理应当这个“扶弟魔”来承担责任、来报答父母,是主动性质的“扶弟魔”。

“我只有一个弟弟,我不帮他谁帮呢?”

这类人往往在原生家庭里长期被忽视,有可能是讨好型人格,这就是上文9岁孙女的案例。

因为只有在奉献自我的过程中,她们才会得到父母丁点的、奢侈的关注和表扬,这些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爱。但却强化了她们对风险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父母认为女儿的奉献是应尽的本分而无须感激的。

她们成家之后还会对娘家人有求必应,不顾自己,不顾新家、不顾伴侣,自己的生活会越糟糕。

第三种——过度控制,无边界感,变成第二位母亲。弟弟妹妹的杂事全由姐姐一手包办,这个弟媳不行!那个妹夫,也不行!这个椅子这样摆,不行!全家人都听从着姐姐。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希望不再有女孩被迫成为“扶弟魔”


在姐弟家庭中,如何教育端平?

无须大让小

“孔融让梨”的主角孔融是故事中最小孩子,他只是出于礼貌而选择最小的梨。所以说,大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让着小一点的孩子呢?一件事情谁对谁错并不由年龄决定的。父母首先就要摒弃“我没有重男轻女”、“大的必须牺牲给小的”的思想。

教导孩子学会尊敬

学会尊敬哥哥姐姐,爱弟弟妹妹,自然而然就不会无条件索取了。

教孩子学会独立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家人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感。

教孩子学会爱与分享

教女孩学会自爱,教男孩学会他爱。

兄弟姐妹之间年龄差距不宜过大

如果年龄差距过大,姐姐十几岁,弟弟才上幼儿园,很容易会把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年长的孩子(一般是姐姐)。

就算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也要尽量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到父母并没有过分偏爱谁。

Reference

1、陈光洁, 汪芳芳. 探索与选择:当下我国“重男轻女”思想刍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0):71-73.

2、陈斌斌, 施泽艺. 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7):1172-1181.

3、田昊. 二胎家庭中大孩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理导航(中旬), 2016(5Z).

卢燕. 关注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健康[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14(6):26-2


—— 今日作者 ——

凉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