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去世之后,苏麻喇姑是什么样的生活?

七追风


苏麻喇姑不仅仅是孝庄的贴身侍女,更是对清朝顺治、康熙两代帝王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师”。

苏麻喇姑,初名苏茉儿,而“苏麻喇姑”实际上是在她去世后宫中上下对其的尊称。

苏麻喇姑出身于科尔沁蒙古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后来到科尔沁贝勒府中,成为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也就此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主仆之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从这个时候开始,苏麻喇姑陪伴着孝庄太后渡过了多尔衮专政的时期,又与孝庄太后共同见证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的成长,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最为亲近也是最为信任的人。

而苏麻喇姑也曾经先后担任了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的老师,堪称“帝师”。

在多尔衮专政时期,有意将顺治皇帝与孝庄太后隔绝,因而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之间,通过苏麻喇姑进行联络,并且孝庄太后对于顺治皇帝的教育和教导也是通过苏麻喇姑实现,使得苏麻喇姑成为了顺治皇帝实际上的老师。

在康熙皇帝继位之前,年幼的康熙因为出痘被隔离在宫外,这期间便是也苏麻喇姑负责照顾康熙起居,同时负责教育培养康熙,“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后来顺治皇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功不可没。


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开始承担起了抚育皇子的重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去世,由于与孝庄太后感情极为深厚,苏麻喇姑也就此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身体也是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做了一个并不符合后宫制度的决定,那便是将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当时仅仅是康熙的庶妃,并不具备抚养皇子的资格,按照规矩应该交由其他更高级别的后妃进行抚养,当年雍正就是因为他的生母级别太低,故而交由那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而苏麻喇姑本就不是后妃,仅仅是一介宫女,让其抚养皇子,足可见康熙对其的信任与看重。

而经过苏麻喇姑抚养与培育的皇十二子胤祹,并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进而在雍正、乾隆两朝屡次受到封赏,位至履亲王,并且还被委以重任。直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成为康熙皇子中最为长寿的皇子,这与苏麻喇姑的对于其的教育,以及对其心性的培养也是密不可分的。


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皇帝按照妃嫔礼仪进行下葬,成为清朝唯一享此殊荣的宫女。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按照嫔妃之礼安葬,这也使得苏麻喇姑成为大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按照妃嫔礼仪下葬的后宫宫女。

众所周知,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将自己祖母的灵柩一直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37年没有下葬,而苏麻喇姑的灵柩死后也停放至此。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为孝庄太后单独修建了昭西陵并将孝庄太后正式入葬其地宫,之后雍正又在昭西陵东墙外为苏麻喇姑另建一座陵寝,用以安葬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也不是皇帝的妃嫔,尽管因为身份的限制不能与她侍奉了一生的主人——孝庄文皇后合葬,但是作为一介宫女,不仅能够以妃嫔之礼治丧,并且还能葬入皇家陵园,也是一种的莫大的荣誉,足可见清朝康雍两位皇帝对于苏麻喇姑的敬重与爱戴。


雍亲王府


康熙二十六年,身历三朝的孝庄太后走完了她漫长的人生,以75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

孝庄太后的死,不仅让康熙和众宗室皇亲们悲痛万分,还让一个70多岁的女人从此陷入了悲痛孤寂的境地。

这个女人就是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剧照)

早在孝庄太后嫁给皇太极时,苏麻喇姑就已经陪伴在她身边。

苏麻喇姑不仅忠诚,还是个极为聪慧的女子。

她不仅陪伴孝庄太后学习满语,还帮助孝庄太后巩固了在后宫的地位。

皇太极病逝后,由于没有立储,引得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为汗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又是她暗中为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穿针引线,最终达成拥立福临为帝的约定。

福临(顺治)做皇帝后,按祖制,做了皇帝就要搬到了乾清宫。他年幼,凡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作主。此时的多尔衮权倾朝野,对顺治的举动也盯得紧,孝庄太后别说教导顺治了,就算见一面也是极难的。又是苏麻喇姑暗中给孝庄太后和顺治传递消息,才没有让顺治在多诡变幻的政局中,处于危险的境地。

待顺治亲政后,孝庄太后终于能和他日日相见,苏麻喇姑该休息一会儿了吧。可是没过几年,顺治的皇三子玄烨又出天花,被养在宫外。

(孝庄太后剧照)

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苏麻喇姑再次肩负起照顾和教育玄烨的责任。

她往来于皇宫和玄烨的寓所,一边把玄烨的病情如实地告诉孝庄太后,一边悉心照料玄烨,教授他满汉蒙三种文化。

顺治去世后,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待康熙帝巩固了政权,苏麻喇姑终于能安安心心地陪伴在孝庄太后身边了,她俩虽是主仆,但一个孀居,一个一直未嫁,相携着已经度过了50余载了。

在爱新觉罗家族中,苏麻喇姑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使女这么简单了。自顺治帝起对苏麻喇姑就很尊敬。康熙小时候又是她带大的,一口一声喊她额娘,而康熙的子侄们一律都称她为老祖母。

越是被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视为一家人,苏麻喇姑就越是谦逊谨慎。她始终牢记自己的本份,不仅对孝庄太后和康熙小心侍奉,对其他皇室子弟们也是毕恭毕敬,从来没做出过失礼的地方。

康熙和苏麻喇姑的感情深,在孝庄太后去世后,他虽忙于政务,但时刻留意苏麻喇姑的精神状态,生怕苏麻喇姑有个意外。

当他得知苏麻喇姑久陷悲痛中不能自拔,一个人太过孤单时,便作主,把才3岁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康熙剧照)

清朝是个制度森严的朝代,按理在皇帝的后宫中,只有嫔以上的位份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把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一方面是信任和重视她,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个孩子陪着她,排解她的悲痛和孤单。

苏麻喇姑怎么会不知道康熙的良苦用心呢!再加上这是一件极为荣誉的事,所以苏麻喇姑不顾年事已高,依然打起十二分精神抚养胤祹。

胤祹在苏麻喇姑这里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受到了极好的教育。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人,康熙对他的能力和政治远见都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康熙末年,由于太子被废,引发了众皇子争储之争。

(胤祹剧照)

受苏麻喇姑教诲,胤祹始终远离争斗,保持中立态度。

这种睿智的态度让他在雍正继位后,不但没有被打压排挤,还被封为亲王,此后平平安安活到79岁的高龄,成为康熙35个儿子中最平安长寿的皇子。

胤祹对苏麻喇姑极为孝顺,时常请安问好,给她排解寂寞,所以苏麻喇姑时常感叹自己是个有福之人。

苏麻喇姑认为这福气都是皇帝给的,所以她常常诵经念佛,为爱新觉罗一家祈福。

康熙四十四年,90高龄的苏麻喇姑带着笑意离开了人世。

康熙感念苏麻喇姑为爱新觉罗家族所做的一切,下令以嫔礼安葬她。众皇子亦到灵前送终,哀哭不止。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首先,苏麻喇姑是其死后的尊称,她原名不叫这个。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有学者认为她原名叫苏墨儿,是个普通的蒙古人名字。“苏墨儿”在蒙古语的意思是毛皮制造的长口袋,蒙人用来装东西背在背上,是牧民常用之物。


其实在满蒙传统里,给孩子随口取个名字意喻吉祥,其实在汉人里也有这种说法,给孩子取名二蛋、狗剩的,越俗越土越好养。

顺治十三年(1656年)以后,苏墨儿才被改名苏麻喇,而苏麻喇姑的称呼,也是在她死后,别人参照十二皇子胤裪的叫法对她的尊称。


苏麻喇姑历经四朝,与康熙差着岁数呢!

苏麻喇姑自幼就做了孝庄的侍女,虽然她出生年已经追查不到,但是根据史料证明,孝庄在天命十年(1625)嫁给皇太极时,苏麻喇姑年仅13岁。如此推算,她和孝庄年级应该相差不大。

电视里,苏麻喇姑圆寂之前,张廷玉奉命前来询问遗言,问问她还有什么话要带给远在战场上的康熙。苏麻喇姑写道:“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国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三十多年了,丫头说不出口,因为,您是主子啊!……”写罢苏麻喇姑依旧有爱说不出口,所谓“爱你在心口难开”,将这封信给烧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北京爱情故事”。

而实际上,苏麻喇姑和康熙之间差了将近四十岁,算下来是祖孙辈分了,剧中苏麻喇姑将玄烨当做弟弟,这种爱情也只有电视剧才敢写。

并且玄烨的天花也不是苏麻喇姑采集的芨芨草,她终生不服药草,生病就抗着,知道什么是芨芨草?不过,或许人家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

孝庄亲信+大事亲历人+神秘奇女子

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侍女,陪伴孝庄大半生,深得信任。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孝庄由侧福晋被封为西永福宫莊妃,她并非皇太极最宠信的妃子,因此在清宫寂寞的岁月里,陪伴她的苏麻喇姑非常重要。

苏麻喇姑十分聪颖和勤奋,在这段时间,她努力学习满语、宫廷礼仪、制度等,为后期参与政事提供可能性。

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继位,苏麻喇姑协助孝庄抚育、培养两代帝王。顺治元年(1644),年仅七岁的顺治大权旁落,多尔衮权倾朝野,封自己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又改做“皇父摄政王”,并将孝庄与顺治分开,几个月才能见上一面。这时全靠苏麻喇姑代替孝庄关爱顺治,维系母子情分。

之后康熙继位,苏麻喇姑还协助孝庄抚育康熙,手把手的教他满文,玄烨写得一手好满文也全靠她的指导,苏麻喇姑早年不懈学习满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样一来,康熙也十分尊重她。

玄烨对她的敬重充分体现在称呼上,称她为“额涅”,也就是满语额娘、母亲的意思。

康熙六年到八年,康熙帝与鳌拜之间进行了殊死搏斗,在索额图、明珠帮助下取得胜利,和孝庄以及孝庄的亲信苏麻喇姑也有莫大关系。

苏麻喇姑的传奇之处,还在于据说她终年不洗澡,只有在除夕夜里,才用少量水擦拭一下。并且终生不服药,这些习惯其实都是她童年在蒙古草原生活时养成的。蒙古草原缺水,故惜水如命,认为浪费水会遭天谴。置于生病不服药草,则是与她笃信佛教有关。

孝庄薨世,苏麻喇姑得享晚年。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去世了,苏麻喇姑陪伴孝庄六十余年。孝庄去世后,康熙对苏麻喇姑照顾十分周到。在孝庄薨世前夕,就开始将自己第十二子荫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以让她有所依托,打发寂寞。苏麻喇姑也是尽心尽力,在她的培育下,胤裪低调、不争,远离夺嫡之争,最终独善其身。

苏麻喇姑抚养胤裪后,年纪与胤裪相差了七十岁,但玄烨却默许胤裪可以称呼苏麻喇姑叫“阿扎姑”(类似“母亲姑”),后世也参照这个称呼,尊称苏麻喇为苏麻喇姑。所以《康熙王朝》;里直呼她叫苏麻喇姑则是不符合史实的。

在内务府的上奏里,康熙将苏麻喇姑列入皇室成员行列中,并且死后以嫔礼安葬,这是极其罕见的,毕竟康熙的乳母瓜尔佳氏和保姆杜氏,也不过是以公夫人的品级下葬。

电视剧中苏麻喇姑被塑造出聪颖而知分寸的形象,进而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能够独善其身,得到最好的结果,这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以山主观之,一个人能够在自己的一生中知分寸、知天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人可以很强,但绝不能太过要强。其次,掌握几项技能真得很重要啊,谁知道何时就会天降好机缘等着自己呢!


莫山主说正史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苏麻喇姑这个清初的传奇女性。她本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人家,她在天聪年间陪伴孝庄太后嫁入后金宫廷,一生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 四位皇帝、五个时期,最终以九十三岁高龄辞世,康熙感念苏麻喇姑侍奉孝庄太后一生,又替自己养育皇十二子,于是以嫔位礼制厚葬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一生大多数时间是陪伴着孝庄太后一起度过的,她们二人的关系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与其说是主仆,倒不如说是姐妹、是亲人。当初孝庄太后初嫁进后金后宫时,皇太极并不宠爱她,此时宫中的专宠是孝庄太后的姐姐--宸妃海兰珠,孝庄太后在崇德五妃中排名最后,这不仅是名次上的最后,而真的是实际上的最后,因为她几乎见不到皇太极,这种失落、愁苦夹杂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那般滋味想必一定是十分难受的,而此时,唯一能给与她些许宽慰和快乐的也仅仅是她身边的苏麻喇姑了,后来皇太极驾崩,诸位皇子、贝勒为争夺皇位彼此较劲,暗藏汹涌,最终孝庄太后的儿子福临作为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而登上了皇位。孝庄太后本来应该松了口气,可是摄政王多尔衮对皇位的觊觎让她胆寒。好不容易熬死了多尔衮,她不争气的儿子又迷上了董鄂妃,在宠妃死后竟要闹着出家,最终因天花过早辞世,年过半百的她只好出来再次扶着8岁的皇孙玄烨即位。这些无数难熬的日子,糟心的夜晚,陪她一起度过,给她出谋划策的,能和她说贴心话的,也只有苏麻喇姑了。

康熙二十六年,七十六岁的孝庄文皇后病逝,追随其一生的苏麻喇姑深受打击,此时苏麻喇姑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为了宽慰苏麻喇姑,康熙帝将皇十二子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这既说明康熙帝很信任和敬重苏麻喇姑也说明苏麻喇姑地位非同一般,因为按照清宫制度,只有作为一宫主位的嫔位及以上位分的妃子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有苏麻喇姑养育成人的胤裪性格温良十分孝顺,他没有参加康熙晚年得诸子夺嫡,所以平安的活过雍正朝,在乾隆朝以79岁高龄去世,是康熙帝最长寿的皇子。他良好的性格与心态想必于苏麻喇姑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去世,享年93岁,她那传奇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历史课课代表


记得平生第一次知晓苏麻喇姑这个人物还是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剧中年幼的苏麻喇姑刚刚入宫,居然胆敢称呼路过的孝庄太后为“婆婆”,这声带着稚嫩童音的“婆婆”让孝庄一下子便喜欢上了她。

不久之后,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和三阿哥玄烨身染天花,顺治认为是苏麻喇姑将天花恶疾带入宫中,差点被总管太监给活埋了。幸亏孝庄太后及时赶到,小苏麻这才逃脱一劫。当时满以为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与电视剧中竟然大相径庭。

苏麻喇姑原名苏沫儿,蒙古族人,在孝庄太后未出阁时便担任贴身侍女,仅比孝庄小一两岁。后来,苏沫儿又跟随小姐嫁到后金,伺候小姐从庄妃到太后,又从太后到太皇太后。

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康熙二十六年),享年75岁的孝庄太后病逝,陪伴主子长达60余年的苏麻喇姑精神备受打击,陷入孤独,悲伤之中,不能自拔。康熙帝对苏麻喇姑非常敬重,这不仅因为她是孝庄太后平生最信任的侍女,还在于苏麻喇姑曾在他年幼时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还是他的启蒙老师。1655年(顺治十二年),年仅3岁的玄烨染上天花,为防止天花在宫内蔓延,被迁出紫禁城,在西华门一户宅院内治病疗养。苏麻喇姑奉孝庄太后之命,往来奔走于慈宁宫和玄烨居所,对他百般照料,玄烨这才安然度过此劫。

病愈之后,苏麻喇姑又教玄烨读书认字。康熙见苏麻喇姑自孝庄去世后内心悲戚、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将对健康大为不利。于是决定将定妃生育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按照惯例,宫内只有嫔以上的小主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了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更重要的是,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可以使苏麻喇姑暂时抛开忧郁,忘记烦恼,专心致志地看着孩子慢慢成长。

苏麻喇姑把胤祹当成自己的孩子,尽心竭力地照顾他,并教诲胤祹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大战中,胤祹从不参与,严守中立。雍正即位以后,胤祹获封郡王。乾隆时期,胤祹晋封和硕履亲王,授议政大臣,最终以79岁高龄去世,是康熙膝下35位皇子中最长寿之人。

胤祹能在激烈的皇权斗争中平安度过,得享高寿,与他年幼时受到苏麻喇姑的指点和教诲密不可分。胤祹长大之后,苏麻喇姑终日于青灯古佛相伴,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她平生有两大特殊习惯,一是从不洗澡。苏麻喇姑每年只在除夕当天用少量清水擦拭身体,而且自己把用过的水喝下去;二是从不吃药。无论如何病重,坚决不服任何药物。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在孝庄去世18年之后,以年逾九旬之高龄,安然辞世。康熙以嫔礼将她风光大葬,把她的灵柩与孝庄太后的梓宫一起安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苏麻喇姑也因此成为清朝唯一一位不是妃嫔却以妃嫔之礼安葬的宫女。


历史茶坊


由于苏麻喇姑出色的学识和稳重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对于她非常看重,在皇四子玄烨出生之后,就命她前去照料。在宫中天花爆发的时候,她也是每日在宫中和避痘所往返,充当玄烨的老师,教授他知识。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康熙帝,每当提起她,康熙都心怀感恩,甚至在自己的第十二子出生后,交给她抚养,这份信任并不是谁都有的,当时连低位的嫔妃都没有抚养皇子的权利。

而胤祹在她的教导下并没有让乾隆失望,在后期众皇子为了皇位争夺补休的时候,他并没有参与,而是保持中立。在新帝即位后,对于参与斗争的皇子都极力打压,对他却恰恰相反,不仅封为亲王,还让他成为议政大臣,丝毫没有避讳。在康熙的所有孩子中,只有他最高寿,还没有像以往那些王爷一样被忌讳,这一切都离不开苏麻喇姑的教导与培养。在苏去世的时候,以嫔位之礼下葬,他还亲自去为她供饭诵经,非常孝顺。身为侍女,去世后却有皇子送终,可见地位之高。

这样一位特殊的宫女,虽然与皇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被当做亲人一样看待。可是她却有两个和普通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一个是她一生不洗澡,只有到每年除夕的那一天才会用很少的水擦洗一下,然后还要把这个水喝掉。另一个就是即便生再严重的病,她都不吃任何药。第一个习惯有人猜想是因为她生于草原,水是很珍贵的,所以没有洗澡的习惯。但是小编觉得这个理由有点牵强,毕竟她入宫的时候很年轻,又是皇后身边的得力宫女,水是不可能缺的。

她这两个生活习惯让人很难理解,但却不是秘密,连康熙帝都知道。不过她也是难得的高寿,一生走过了九十个年头,在古人中实在少有。


猫酱历史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贫苦牧民家,后来进贝勒府做了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还参与了清朝廷服饰的官服诸制。在孝庄过世时苏麻已经70多岁,直到康熙四十四年她九旬高龄去世。后来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也算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副手,孤独的一身!


壹华源基因


苏麻喇姑作为康熙的性启蒙教育大姐姐,康熙多次想要纳了她而被孝庄以于理不合阻拦,生怕金人出生的野蛮本性得不到中原礼仪之邦的汉人认可,可是苏麻喇姑作为康熙的禁脔,在孝庄去后,是康熙对她千依百顺,孝顺伺候终老的!因为看到她,仿佛老佛爷孝庄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一样!


仗剑四顾2018


苏麻喇姑,蒙古族人。孝庄的侍女,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五朝,于康熙 44年去世。孝庄在世时因其聪明能干深的孝庄信任,是孝庄的得力助手,曾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

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深受打击,从而陷入悲伤孤独之中。康熙不忍看到她这样就将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其抚养,可见康熙对其的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也未丢失康熙对她的期望,在康熙末年诸子为争夺储位而激烈斗争时,胤裪则很少介入,最终成为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孩子,荣华富贵过了一生。

康熙44年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刘子讲故事


两个人相差几个小时去世的,你说她怎么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