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清东陵外的“暂安奉殿”里停留了37年不下葬?

侯挺


孝庄去世前留下遗嘱。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75岁的孝庄文皇后病逝,死之前留下了遗嘱,也就是这份遗嘱,让她的孙儿康熙很为难了,才导致了孝庄被停尸宫中37年未葬。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这份遗嘱主要是有三个意思:

第一,孝庄太后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说自己的地位卑微,这些话虽然是谦词,但是在皇太极生前,孝庄也的确不是很得宠的,她没有自己姑姑地位高,甚至还没有自己姐姐海兰珠得宠。

第二,孝庄太后不希望劳民动众,不愿意增加皇帝和民众的负担去给自己修建陵墓。

第三,这条最关键,孝庄太后说自己不愿意和儿子顺治皇帝、孙子康熙皇帝分离。

皇太极葬在盛京,肯定不能把孝庄运过去了,先不说劳民动众,也违背了孝庄的意愿了,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也不愿意和自己的儿子、孙子分开,而康熙一直很孝顺。

孝庄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

孝庄在历史上是一个贤后,非常有才能,但是她没有武则天的野心,也不像慈禧那样以自己为中心,虽然皇太极在生前并没有很宠爱她,但是她至始至终都是维护着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

皇太极去世后,她各种周旋,让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做了皇帝,可是母子关系并不融洽,因为立后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顺治皇帝去世后,9岁的康熙继位,孝庄和孙儿康熙的关系很好。

孝庄把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身上,为了大清,为了爱新觉罗家族可以说是油灯尽枯了,她对得起太后这个名号,青史留名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康熙对孝庄非常孝敬,37年未葬。

康熙了,父皇和生母去世都很早,可以说他是孝庄一手培养大的君王,所以在后来的千叟宴上他第一碗酒就要敬给自己的祖母,养育之恩大于天,康熙初期能走过风风雨雨都是孝庄支持。

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

康熙说自己的成就都是源于孝庄的培养,

而康熙懂得感恩,对孝庄非常孝顺。

康熙出宫在外的时候,给孝庄的书信不断,汇报自己的情况;康熙遇到好吃的,总是要找人先送一份给自己的祖母孝庄;康熙和孝庄一起外出的时候,遇见不好走的路,他会亲自扶着太后走;在孝庄重病的时候,他亲奉汤药,更是带领着朝臣祈福,希望自己折寿来延长祖母的性命。

雍正三年,孝庄才入土为安。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病逝,康熙悲痛欲绝,面对着孝庄的遗嘱左右为难,他这么孝顺怎么会去违背祖母的遗愿了,肯定不能运去盛京和皇太极合葬,又不能和自己远离还不能修建陵墓。康熙想来想去,干脆就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改名暂安奉殿,孝庄的灵柩就一直停在里面,康熙常常去祭拜。

这一停就是37了,灵柩都没有动,

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继位。

这么一直放着也不是个办法,雍正想来想去,想到一个好办法,说这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于是就在原处就地起建陵园,然后把孝庄葬入地宫,称为昭西陵。


湘西小木鱼


首先说明一点,孝庄的棺椁不是在“宫中”停留了37年,而是在清东陵外的“暂安奉殿”里停留了37年。

那康熙为什么没有把老祖母给下葬了,而让她在外面逗留了37年呢?怎么能这么不孝顺呢?其实,也不是康熙不孝顺,而是孝庄临死的时候给康熙出了一个大难题,让康熙无法给孝庄下葬。

1687年12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亲自伺候左右,为孝庄端汤端药。他还率领全体大臣到天坛去向上天祈祷,希望太皇太后的病能早日康复。

在天坛,康熙痛哭流涕的向上天诉说

:“苍天啊,朕从小就没有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享受过亲情的快乐,幸亏有皇祖母,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这30多年来,多亏了皇祖母的悉心教导,才能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如果没有皇祖母在,也不会有我康熙今天的成就,皇祖母的恩情,我此生难报,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减去自己的寿命,换得皇祖母长命百岁”

由此看来,康熙对孝庄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好孙子。

但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阳寿到了,并不会因为你是太皇太后就让你多活1秒。12月25日,孝庄太后在慈宁宫驾鹤归西,终年75岁。

临死前,孝庄对康熙说:“你爷爷(皇太极)的墓,已经安放很多年了,就不要再因为我去动了,如果把我运回盛京重新修建陵墓,也会劳民伤财。就不必让我和你爷爷合葬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父子两个,就在你爸爸的陵墓附近给我找个地方安葬了吧”。

这段可不是我瞎编的,《清圣祖实录》里有记载,原文如下:

“太宗文皇帝梓宫奉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清圣祖实录》

这下康熙可就尴尬了,因为按照大清祖制,帝后是要合葬的,而孝庄却明确表示,不和皇太极合葬。康熙左右为难,听老祖宗的吧,有违祖制;不听老祖宗的吧,自己则成为了不孝之人。

退一万步讲,即便不顾祖制听了老祖宗的话,那她的陵墓怎么选?清东陵内,顺治已经占据了最好的风水宝地,孝庄总不能屈尊在顺治之下。

这件事,让康熙非常的头疼,即便贵为千古一帝,能平三藩,能灭鳌拜,但是唯有这件事,康熙始终没有好的办法解决,于是,孝庄的棺椁就一直在清东陵外停放着。后来,康熙干脆把孝庄居住过的慈宁宫拆了,在清东陵外重新搭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把孝庄的棺椁放了进去,这一放就是37年。

说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这孝庄为什么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不愿意动皇太极的陵墓,不愿意劳民伤财,就愿意在关内守着顺治、康熙爷俩吗?

不管孝庄是怎么想的,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反倒是引起了民间热心人士的种种猜测,总结下来,大概是有3方面的原因:

第一种,与多尔衮有私情,没脸去见皇太极

孝庄与多尔衮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吧,地球人都知道了。

这件事,史书上是没有任何记载的,但是在民间传的可是邪乎的很,什么太后下嫁,俩人从小青梅竹马,多尔衮霸占孝庄,孝庄为了儿子能坐稳皇位主动投怀送抱等等,说的是有鼻子有眼。

这股风,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呢?其实都来源于清初文人张煌言的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诗很明确的表达出来了一个意思,那就是慈宁宫里很热闹,为什么呢,太后要大婚了,结婚对象是谁呢,没有说,但很明显,除了多尔衮,谁还有这个资格来娶孝庄呢。

从清朝到民国,以至于到现在,这首诗都是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一个“铁证”。

真的是“铁证”吗?

其实稍加分析就能发现,这首诗是有漏洞的。孝庄住的慈宁宫是顺治十年的时候才建成,而多尔衮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就已经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俩人怎么可能在慈宁宫里结婚。

再联想一下张煌言的身份,他不仅仅是一个文人,还是南明小朝廷的反清将领

,所以,他写这首诗明显有抹黑孝庄的嫌疑,而且,这个人很聪明,他用写诗的方法来表达,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分辨,即便有人说他是谣言,他也可以说:“我就是写一首诗嘛,属于文学创作,你们不要当真”。

因此,有人说是孝庄没脸去见皇太极这个说法,是不太靠谱的。

虽然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孝庄无论是出于对多尔衮的感激也好,对多尔衮的害怕也好,她有99.99%的可能与多尔衮搞到了一起,但毕竟这都是后人的猜测。

另外,即便俩人真的有事儿,按照当时满人的风俗,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妻其嫂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可不必躲躲藏藏的,多尔衮连自己的亲侄媳妇都娶回去了,还在乎一个嫂子吗?

第二种,皇太极冷落孝庄多年,孝庄对皇太极已无感情

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孝庄在皇太极生前并不得宠,也不是皇后,她只是皇太极众多老婆中最普通的一个,甚至在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的时候,重新为后宫老婆们排位置,孝庄在皇太极的5个老婆中排名第5,最后一名,只是一个小小的“庄妃”。

皇太极最喜欢的人,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

皇太极为什么不喜欢孝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皇太极的婚姻史。

皇太极的第一个老婆,是孝庄的姑姑哲哲,蒙古科尔沁亲王的妹妹,担负着满蒙联姻的使命,嫁给了还是皇子的皇太极,但是这个哲哲肚子不争气,嫁过去几年了,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这下,科尔沁人着急了,让你过去开枝散叶呢,你这没动静,以后我们科尔沁家族还怎么混,于是,为了能早日的给皇太极生孩子,孝庄作为第二个政治联姻的道具,被送到了皇太极的床上。

孝庄倒是生了,可惜一连生了2个女儿。科尔沁人再次坐不住了,再送!于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又被送到了皇太极的床上。

可能因为海兰珠嫁过人的缘故吧,比较懂男人,所以很快就获得了皇太极的宠爱,甚至宠冠后宫。海兰珠倒是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很快就夭折了,海兰珠也因此郁郁而终。

在皇太极的心里,哲哲是皇后,是满蒙联姻的门面,不管他喜不喜欢,哲哲都必须是皇后,要不然没法给科尔沁一个交代。而海兰珠,又是自己心里的最爱,至于其他人,统统被皇太极忽视。

再加上,后来蒙古林丹汗被打败,他的妻子们纷纷投靠皇太极,成为了皇太极的妻子,孝庄更是泯然众妃中。

因此,说孝庄和皇太极没有感情,这倒是真的,算是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

第三种,孝庄托梦康熙,就在清东陵安葬

这是民间的一种传说,不管真假,我们先姑且听一下。

说孝庄的棺椁本来是要运往盛京沈阳的,途径清东陵附近的时候,突然棺椁变得非常的沉,多少人都抬不动。晚上,康熙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孝庄,孝庄说:“我舍不得你们父子俩,就把我安葬在清东陵吧”。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因为孝庄临死的时候明确说了,就地安葬,不运往盛京了,康熙不可能去违背孝庄的意愿的。

这也就是农民大哥们,端着碗蹲在太阳底下,侃大山、吹大牛用的,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说一乐的事情,不必当真。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这孝庄的棺椁在清东陵外一放就是37年,康熙不发话,谁也不敢去动,直到康熙死,这件事都没有解决掉,也不知道九泉之下,康熙见了孝庄以后会怎么给孝庄说,估计劈头盖脸一顿骂是少不了的。

好在,康熙有个好儿子,雍正。

雍正3年,正好是孝庄和皇太极结婚的100周年纪念日,雍正说:“今年是个好日子,你看,这老祖宗在清东陵外几十年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爱新觉罗家族人丁兴旺,全部都是托老祖宗的福,说明,老祖宗那个位置是个风水宝地,干脆,就把老祖宗的陵墓建到那里吧”。

于是,孝庄的陵墓最终就建在了清东陵外的左侧,命名为“昭西陵”,寓意着和沈阳皇太极的昭陵是一脉相承,“神明所致,无关远近”。


历史百小生


孝庄太后应该被葬在哪里?

孝庄太后是皇太极的妃子,如果要下葬的话应该在葬在皇太极的昭陵的旁边,昭陵在哪?关外,盛京(沈阳)附近,那时候清军还未能入关。

但是孝庄太后临死之前,却明确表示,不想让康熙给她葬在皇太极陵墓的旁边,这就是为什么停留了37年的时间而没有下葬的原因。


很多人将孝庄太后的成就和吕后、武则天相比较,公允地讲,对于自身所属王朝(清王朝)的贡献,孝庄太后做的丝毫不遑多让。作为深宫后院的孤苦女子,孝庄太后自己亲手培养了两代圣君——一个是顺治,另一个是康熙。

所以,她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为清王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孝庄太后在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但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却是她的姐姐海兰珠,皇太极为了她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是不幸的是,海兰珠在年仅33岁的时候就因为儿子夭折的事情病逝了。在此之前,当皇太极听到海兰珠病重的消息,内心极度悲痛,还专门从前线松锦战场骑马一路狂奔回来看望海兰珠,但是海兰珠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皇太极可能因为海明珠病逝的消息遭受到了彻底打击,导致身体越来越差,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皇太极积劳成疾,终于也撒手人寰,暴病而亡。

所以,孝庄太后和皇太极的情感最多只能算是萍水相逢,半路夫妻,孝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被皇太极真正的喜欢过,也许孝庄也并不喜欢皇太极,没有史料告诉我们他们俩之间是否有真正的感情。



在皇太极病逝之后,孝庄借助多尔衮的扶持,使得自己的幼子福临顺利上位,让顺治成为了大清王朝第一个在紫禁城做皇帝的人。

顺治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但是多尔衮很快大权独揽,削减诸位亲王的权力,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顺治皇帝,几乎全部靠自己的老妈才撑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很多人说正是在这段时间,多尔衮和孝庄太后有了一段不伦之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大清江山,其实想想也对,孝庄和多尔衮的恋情不仅仅是为了顺治,也可能有出于自己的一点点私欲,皇宫禁院之中,哪个女人不孤独?他们两个人有点恋情,反倒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孝庄在自己去世的时候,才留下遗命说自己想要陪在儿孙(顺治和康熙)的身边,最主要是无颜面对死去的皇太极。

康熙必须要尊重孝庄太后的遗嘱,另外一方面,康熙也不能把皇太极刨出来移灵,这样与规矩不合。

昭陵肯定是不能去,清东陵也不能入葬,因为后妃陵寝必须陪葬皇帝正陵,你孝庄太后倒是想挨着儿子顺治的清孝陵,但皇帝身边只能陪葬后妃,没有老妈陪葬的先例。

在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皇帝就开始纠结,直到他本人去世,他也没有解决这个家族难题,孝庄太后的遗体也一直无法归葬地宫,只好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为表孝道,康熙把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全部拆掉,移建于清东陵附近,叫做“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直至雍正即位后,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建起陵园,把暂安三十七年之久的孝庄太后葬入地宫,入土为安。

孝庄太后的寝陵名曰“昭西陵”,取的是皇太极的“昭陵”以西之意,这一“西”差出上千里不说,还奔南偏了好多度。不得不说,还是雍正会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