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掉的孕期水腫,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這些知識你get!

躲不掉的孕期水腫,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這些知識你get!

孕期水腫,幾乎是孕媽躲不掉的!根據統計,大約有35%~83%是健康女性在孕期會出現輕度水腫的現象。水腫發生的時間,一般在懷孕28周以後,很多孕媽都反映腳腫起來鞋子都穿不進去了。除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造成孕期浮腫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個原因:

——內分泌功能變化導致。

受懷孕後體內激素的變化,孕媽的內分泌功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導致腎臟中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增加,鈉離子瀦留在細胞外,水分不易排出去,從而引發水腫。

——血容量增加導致。

一般從懷孕6 周開始,孕媽的血容量就會逐漸增加,34 周達到高峰,並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週才恢復到孕前水平。而血容量增加,直接導致組織間液的增加,水腫也就來了。

——血液成分稀釋導致。

血容量增加,血液增加。但是血液中的成分,血漿的增加要比血球的增加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而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當相對濃度降低,血流中的水分就更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下肢靜脈血流不暢導致。

隨著妊娠的進展,胎兒逐漸增大,骨盆內壓力增高,就會使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下肢的血液向心髒迴流受阻。所以妊娠後期,下肢水腫是很多孕媽媽都會遇到的。

躲不掉的孕期水腫,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這些知識你get!

其次,孕媽要學會區分到底是哪種"腫"。

長胖的"腫":有的孕媽沒有孕吐煩惱,家人照顧過於到位,孕期營養攝入過多,再加上孕期運動又減少了,體重一下子就增長了不少。這類型的“腫”,雖是營養過剩導致,但是孕媽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體重增長過多會大大增加孕婦患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而胎兒也很可能變成巨大兒,這對於胎兒和孕媽都是不好的。

生理性的“腫”:這個腫,主要是小編如上闡述的4個原因導致。通常,孕媽在早晨起床時並不會有明顯症狀,經過白天久站和夜間活動量減少後,晚上睡覺前水腫症狀就會比較明顯。但是這種水腫大致並不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生產後就會自愈,所以孕媽不必過度擔心。

病態性的“腫 ”:正如這個名字一樣,這種水腫多是由疾病造成,比如妊娠毒血症、腎臟病、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等。病態性水腫的症狀一般是全身性的水腫、且孕婦的整體狀態會呈現病態。如果孕媽碰上全身性的水腫,一定要及時上醫院就診,儘快查明原因,避免對自身和胎兒造成不好的影響。

躲不掉的孕期水腫,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這些知識你get!

再次,孕媽要懂得一些“抗腫”的應對措施。

1.保證充足的休息。對孕媽而言,休息是放在第一位的。靜養休息,能幫助孕媽減輕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幫助靜脈迴流,減輕水腫症狀。

2.懂得對抗水腫的睡眠姿勢。

左側臥睡姿,可避免壓迫到下肢靜脈,減少血液迴流的阻力;睡覺時把腳墊高,也可促進下肢血液迴流,減輕水腫症狀。

3.泡腳。臨睡前用溫熱的水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腳部壓力。但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一定要控制好泡腳的溫度,最好讓家人幫忙測試,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4.按摩。按摩是很有效的放鬆方式,對幫助淺靜脈的血液迴流有很大幫助,如果準媽媽不方便自己按,還可以讓老公幫忙,肢體親密接觸還可增進夫妻親密關係。

5.注意衣著。緊身衣物更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因此在選擇衣物時,要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尤其是下肢的衣物。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或是久坐的準媽媽,較好選擇孕婦專用襪子和褲子。

6.適量的運動不可少。適當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水腫,而且也有助孕媽營養的吸收和身形的保持。

7.飲食有講究。鹽分攝入過多會導致水腫,孕媽不要吃過鹹的食物,特別是鹹菜醃製食物;營養不良會導致水腫,孕媽儘可能保證攝入足量的肉、魚、蝦、蛋、奶、豆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不僅有解毒利尿等作用,還能補充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避免因便秘造成的腹壓增高,壓迫下腔靜脈而加重水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