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文史砖家


孝庄皇太后,甚至可以说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孝庄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第一是他的丈夫,也就是皇太极。皇太极在沈阳建立自己的首都,改国号为“清”,并且对汉文化大力学习,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政权更具合法性,最终入主中原。然而他至死也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皇太极死的时候年龄并不大,之后,皇位之争出现在了统治阶层内部,主要有两派,一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然而这时候清军还没有入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在统治集团内部的调节下,最终由孝庄皇太后的儿子福临继位,这便是顺治。在顺治主政的十多年间,孝庄皇太后为开国不久的清朝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顺治皇帝是个短命皇帝,不到二十四岁就驾崩了。在这之后,孝庄皇太后又亲自挑选出了自己最看好的孙子,爱新觉罗·玄烨,做了顺治的接班人,这便是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皇帝对自己的这位老祖母非常的感激,这不仅仅是因为康熙是由她一手扶上皇位的,还因为在康熙执政的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孝庄皇太后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康熙的顶梁柱。

平三蕃,这是康熙遇到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场由吴三桂发起的巨大的叛乱,影响最大的时候几乎蔓延了大半个中国。而之所以最后能被平定,和孝庄皇太后指挥若定,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凡此种种,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孝庄皇太后是清朝最伟大的一位太后。





马敏杰谈文史


大清历史上有两位出名的太后,一为孝庄太后,另一为慈禧太后。

其中孝庄太后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慈禧太后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慈禧如能多活几天,便成太皇太后了。慈禧比孝庄长寿,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

孝庄太后的时代为清朝早期,是大清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时。孝庄虽为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女子,但识大体,善于运筹帷幄,政治谋略高。在为皇太极妃时,就用女人特有的温婉劝降洪承畴,表现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智慧。后来与小叔子多尔衮联手让小顺治顺利继位,多尔衮摄政。为拉拢利用多尔衮,孝庄不断给多尔衮加官进爵,先后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至于孝庄有没有下嫁小叔子多尔衮,是个秘史性质的支节问题。多尔衮满族,孝庄太后蒙古族,一个英武,一个端庄,真要那样也是应该的。这是当时胡人的人伦传统,我们不应惊讶,更不必大呼小叫,相反应祝福他们。

慈禧太后生活在大清后期,那时的大清已成昨日黄花。大清在道光开始,在衰落的路上迅跑。鸦片战争、洪杨作乱,捻子造反,八旗腐败、八国联军、甲午战争、孙文革命等等,大清防不胜防,堵不可堵,焦头烂额。

慈禧太后在咸丰帝驾崩后,因唯一的儿子同治继位,母以子贵,由皇贵妃尊为太后,因住内宫西边人们称其为西太后。在咸丰死后尸骨未寒之即,就联合皇室鬼子六(奕亲王)等干掉以肃顺为首的八个顾命大臣,干净利落,手段毒辣,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从此开始垂帘听政,实际掌管大清的大权,前后四十多年。

慈禧太后的执政可一分为二,以光绪亲政为界。在前期慈禧太后能听取不同意见,在剿灭太平天国、恢复经济、重用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支持洋务运动等,是很有些作为的。当时出现同治中兴,慈禧功不可没。

正因为有了同治中兴,全国赞扬声一遍,慈禧太后自我澎胀,变的颐气指使,自以为是。加上养子光绪不争气,在亲政期间把甲午海战打的一塌糊涂。光绪还不顾慈禧的养育之恩,竟与一帮变法的年轻喷青秘谋软禁慈禧太后,触碰了慈禧的底线。慈禧太后的后党对光绪的帝党严加打击,致大清雪上加霜。慈禧太后是女人,不能说女人当家,就要墙倒屋塌,唯女子与小人难以养也这句话是有问题的,至少有对女人蔑视的成份。

大清灭亡,不是慈禧太后当家造成的,历史的必然是慈禧个人不能阻挡的。慈禧时代,大清丧权辱国,不堪一击,固然与慈禧有关,更多的是一个封建王朝走到了尽头的悲哀。大清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亡代表中国封建专制的灭亡,是大潮流所向。这假设,那如果都是不对的,历史没有假设,只有必然。


书华36


清朝自入关以来经历9任皇帝,期间太后11位,其中顺治朝2位、康熙朝2位,雍正朝1位,乾隆朝1位,嘉庆朝无,道光朝2位,同治、光绪朝2位,宣统朝1位。

清朝在位时间最久是康熙朝仁宪太后(孝惠章皇后),从1661年至1717年在太后位长达57年。时间最短是道光朝康慈太后(孝静成皇后),在位时间仅有9天。影响最大的是顺治朝昭圣太后(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同治与光绪两朝慈禧太后(孝钦显皇后)。


孝惠章皇后(仁宪太后),名阿拉坦琪琪格,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与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同属于博尔济吉特氏,是孝端文皇后之重孙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孝端文皇后与庄文皇后属于姑侄关系,但二人同侍一夫皇太极)。孝惠章皇后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第四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谥,全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登基即位,尊祖母昭圣太后尊为太皇太后,尊嫡母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尊生母庶妃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也就是说仁宪皇太后不是康熙帝的亲生母亲,之所以尊为太后,是因为顺治帝在位时为皇后。

这位仁宪皇太后一生在太后位上一待就是57年,而康熙帝亲生母亲慈和皇太后仅仅待了3年就培顺治皇帝去了。然而在这57年里,仁宪皇太后最起码在前27年里,还不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因为此时昭圣太皇太后(孝庄)还健在,还活在其祖母的熏陶之下。


孝惠章皇后,这位在科尔沁草原长大的姑娘,当她来到紫禁城嫁给当时顺治皇帝时,年龄还不到14岁,比康熙皇帝年长13岁。当康熙称帝3年后,10岁的康熙生母佟佳氏病故,此时心目中除祖母孝庄文皇后以外,就剩下嫡母孝惠章皇后了。

孝惠章皇后与康熙皇帝同属于此时宫中地位最高、威望最隆的孝庄文皇后最关心的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侄孙女及儿媳妇,一个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孙子及皇帝。两人同时对这位长辈充满感激之情,尊重这位宫中的老太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77岁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宫中度过。虽然身居深宫,但在孝庄的培养熏陶下从不干涉朝廷政事。此时的清廷后宫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们三代皇后之间其乐融融,和睦相处。康熙皇帝奉祖母孝庄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谒顺治帝陵寝,皇后赫舍里氏随行。在清朝历史上,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这是第一次,以后也没有过,仅此一次。这充分表明了他们祖孙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


苏纪龙侃历史


唐朝为什么被称为残唐,是因为从一开始玄武门事变起了个坏头,随然唐太宗李士民的贞观之治埯盖了一切,但他不是象别的朝代那样顺理成章的继承下来的,属于逼宫弑兄夺权,留下了残缺不全的先例,他之后的高宗李治名存实亡,一切政务都是武则天在处理,李治后被武则天篡位将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后薛刚反周夺回到李旦手里,唐明皇时期又被儿子夺了皇位,这样夺来夺去唐朝没有几位皇帝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利传位继承大统的皇帝,这就是唐朝为什么被称为残唐的原因。荒唐也是李士民惹的祸,他杀人夺妻,霸占弟媳,迎娶寡妇,唐高宗李治纳小妈为妃,,后来的唐明皇更绝,公然霸占自已的侄媳妇,这是乱伦为人不齿的行为,唐朝的皇帝们都真真切切的做出来了,怎能让人不说是荒唐。蝗唐和荒唐是同音,一是民间人们诙谐当笑柄说的,二可能真的唐朝时期蝗灾严重,不管咋说,人们对唐朝的说法都不太好。

孝惠章皇后一生无子,顺治帝在时不得宠,顺治帝去世后,她与孝庄皇太后一起抚育年幼的玄烨,玄烨登基被称为康熙帝。孝惠章皇后与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孝惠章皇后也就是仁宪皇太后与康熙的关系加固,虽不是亲生母子,但却胜似亲生母子。康熙帝一直对她孝敬有加。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在顺治帝在位时没有享受的尊崇和荣耀,在康熙在位时都已享有。她去世后,有人建议把孝康章皇后的排位排在她之前,但被康熙帝拒绝了,清朝祖宗假发,尊卑有序,孝惠章皇后是顺治帝的继后,而康熙帝的母亲孝康章皇后是后来追封的,二人尊卑有序不能因儿子做了皇帝而乱了家法和秩序,可见当时孝惠章皇后在康熙帝心目中的位置。


小可爱的宝贝11


首先先回答一下,这位在位最久的太后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即仁宪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顺治帝废黜第一任皇后(孝庄文皇后侄女)后,孝庄又为其选了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进宫为妃,一个月后册立为皇后,就是孝惠章皇后了。

跟她的姑姑一样,孝惠章皇后依然不讨顺治帝的喜爱;但是跟她姑姑不同的是,她并不骄纵跋扈,为人低调谦和,对孝庄太后孝敬有加。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后来顺治帝想要将她废后时,她得到了孝庄太后的支持,这才堪堪地保住了后位。

她入宫时年仅13岁,等她稍大一点了,顺治朝著名的“董鄂妃”进宫独得圣宠,因此孝惠章皇后未能有自己的孩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三子玄烨8岁即位,即康熙帝,尊博尔济吉特氏为仁宪皇太后。康熙帝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可惜佟佳氏福薄,康熙二年便病逝了。因此年幼的康熙帝可以说是嫡母仁宪皇太后和孝庄太皇太后一同抚养长大的,康熙帝与嫡母感情也十分深厚。

仁宪皇太后40岁大寿时,一般不会因为私事影响国事的康熙,此次却为她破例,将政务先丢到一边去,专门让宫里好好办寿宴,希望能让仁宪皇太后过一个好生日;康熙出巡哪怕是在遥远的外地,也没有忘记给宫中的仁宪皇太后时常互通家书等等。由此可见,仁宪皇太后虽然未能有自己的亲身骨肉,但是康熙帝对其极为孝顺,如亲母子一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病逝,康熙帝悲不自胜,失声痛哭,这位从小陪伴自己直至他去世前五年,可以说是陪他走过一生的嫡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在仁宪皇太后的一生中,13岁进宫,21岁成为太后,77岁病逝,在深宫中度过了64年,在太后位上57年,虽然身居深宫,但不干涉朝廷政事,与康熙帝的后妃们也和睦相处,他们祖孙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也堪称为典范。


浮生若浅


首先先回答一下,这位在位最久的太后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即仁宪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顺治帝废黜第一任皇后(孝庄文皇后侄女)后,孝庄又为其选了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进宫为妃,一个月后册立为皇后,就是孝惠章皇后了。

跟她的姑姑一样,孝惠章皇后依然不讨顺治帝的喜爱;但是跟她姑姑不同的是,她并不骄纵跋扈,为人低调谦和,对孝庄太后孝敬有加。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后来顺治帝想要将她废后时,她得到了孝庄太后的支持,这才堪堪地保住了后位。

她入宫时年仅13岁,等她稍大一点了,顺治朝著名的“董鄂妃”进宫独得圣宠,因此孝惠章皇后未能有自己的孩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三子玄烨8岁即位,即康熙帝,尊博尔济吉特氏为仁宪皇太后。康熙帝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可惜佟佳氏福薄,康熙二年便病逝了。因此年幼的康熙帝可以说是嫡母仁宪皇太后和孝庄太皇太后一同抚养长大的,康熙帝与嫡母感情也十分深厚。

仁宪皇太后40岁大寿时,一般不会因为私事影响国事的康熙,此次却为她破例,将政务先丢到一边去,专门让宫里好好办寿宴,希望能让仁宪皇太后过一个好生日;康熙出巡哪怕是在遥远的外地,也没有忘记给宫中的仁宪皇太后时常互通家书等等。由此可见,仁宪皇太后虽然未能有自己的亲身骨肉,但是康熙帝对其极为孝顺,如亲母子一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病逝,康熙帝悲不自胜,失声痛哭,这位从小陪伴自己直至他去世前五年,可以说是陪他走过一生的嫡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在仁宪皇太后的一生中,13岁进宫,21岁成为太后,77岁病逝,在深宫中度过了64年,在太后位上57年,虽然身居深宫,但不干涉朝廷政事,与康熙帝的后妃们也和睦相处,他们祖孙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也堪称为典范。




南宫子龙


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按照宗法制来说,就是皇帝死了,后宫的皇后、妃子还活着,那么皇帝的皇后理所应当成为太后,其他妃子成为太妃,假如是妃子生的儿子继位,妃子母以子贵从皇太妃变成太后。

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太后就是慈禧太后,从1861年亲儿子同治继位被尊为太后,到1908年死去,总共当了47年的太后,也是大清这段时间的实际掌权人。

慈禧出生在普通没落的旗人家庭,后来选秀入宫成为咸丰的兰贵人,经咸丰召幸怀孕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然后咸丰死后,皇后变成太后,慈禧也从贵太妃变成圣母皇太后。在政变之后两宫太后垂帘后就一直掌权经同治、光绪两朝才死去。

大家如果去搜慈禧的百科,慈禧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慈禧是徽号,这些都是死后有的,她在世时候,咸丰的正牌老婆是母后皇太后,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又因两个人辅政分别在养心殿东西暖阁,所以又称东、西太后。

还有就是她的最后两个字“皇后”,她是咸丰的小老婆,也没当上皇后,因为有正牌的皇后。

这个谥号是你儿子当成皇帝,在你死后给你的。清朝的后宫死后的谥号没有什么孝庄文太后、慈禧太后啊什么的,都是皇后、妃子啊。大家想想皇后、妃子是从属于皇帝的,而太后是皇帝的妈。这个就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的问题,把你写成太后不写皇后,你是和谁生的皇帝啊,再者你难道能比皇帝还牛吗?说白了就是“妻为夫纲”。


孤鹏云


从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开始,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为皇太后,其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长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以下简称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族,是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入宫,仅过了一个月时间,便被顺治帝册立为皇后。与博尔济吉特氏同时入宫的,还有她的妹妹,而后者则被册封为妃。



其实,顺治帝并不喜欢这对姐妹,他之所以立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完全是遵照母后(即孝庄文皇后)的意思,而太后之所以把两个侄孙女“塞”给儿子,无非是出于增加母族荣耀和势力的举动。母子间在观念上存在很大的落差,而这也为博尔济吉特氏姐妹的悲剧埋下伏笔。


三年后,顺治帝一生的挚爱董鄂氏入宫,先是被册立为贤妃,没多久便被越级晋升为皇贵妃。在六宫之中,皇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除非皇帝极度宠幸某位妃子,否则很少设置。而依据史实来看,董鄂氏确实备受顺治帝宠爱,几乎达到专擅宫闱的程度(“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见《清史稿·卷二十四》)。



后宫妃嫔数量众多,但皇帝却只有一个,所以有人情场得意,那么必然会有大量的失意者,博尔济吉特氏便属于后者。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占据着皇后的位子,但却得不到皇帝的恩宠垂怜,后者甚至看她一眼都觉得心烦。在这种情况下,博尔济吉特氏空耗最美好的年华,既然得不到宠爱,自然不会生下儿女,情况不是一般的凄苦。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顺治帝因为看着皇后碍眼,竟然在母亲病重之际(不久后康复),无端指责博尔济吉特氏侍奉不周、礼节疏阙,并跟王公大臣们商议将其废黜。幸好太后及时出手阻止,此事才得以作罢。但经此一事,博尔济吉特氏大病一场,精神比之前更加萎靡。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年仅22岁的董鄂氏香消玉殒,令顺治帝哀痛欲绝,1年后便也追随爱妃而去,终年24岁。皇帝驾崩固然是国哀,但对于受尽屈辱和精神折磨的博尔济吉特氏姐妹来讲,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自此之后,她们的境遇将迎来大改善。



顺治帝驾崩后,年仅8岁的康熙帝登基,按照祖制,在册封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的同时,还尊奉嫡母博尔济吉特氏是仁宪皇太后,祖母为昭圣太皇太后。慈和太后虽然是皇帝的生母,但由于之前的位分要远低于博尔济吉特氏,而且仅做了一年太后便去世,所以在后宫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及仁宪太后。


慈和太后去世后,仁宪太后主动承担起抚养康熙帝的职责,康熙帝在嫡母身上找到失去的母爱,自然对她很是亲近。仁宪太后在恩养康熙帝的同时,还对姑祖母兼婆母昭圣太皇太后孝顺备至,经常到她的寝宫中嘘寒问暖,由此也深得后者的喜爱。正因为有仁宪太后的努力,祖孙三代间关系亲密、其乐融融,堪称皇室家庭关系的典范。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时年74岁的太皇太后病逝,仁宪太后悲恸欲绝,康熙帝也是哀伤难以自持。自此以后,康熙帝更视太后为精神的寄托,与她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每逢太后寿诞,皇帝都会奉书称祝,并献上四方进贡的果品、土产等。不仅如此,康熙帝若在朝时,必然会经常到太后的寝宫问安,若出巡时也会经常带着太后同行,或者屡屡致信慰问,其对太后的孝顺优待,由此可见一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妹妹淑惠太妃去世,仁宪太后心中甚是悲伤,由此身体开始越来越差,等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时候,已经病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当年十二月,太后病危的消息传来,此时因为废黜太子胤礽一事而心力交瘁、头眩足肿不能行走的康熙帝,依然强拖着病体到太后的病榻前亲奉汤药,并见到了她最后一面。当月,仁宪太后薨逝,终年77岁。



作为婚姻的失败者,博尔济吉特氏一生无子无宠,甚至一度要被顺治帝废黜,最终却因为恩养康熙帝得到福报,做了57年的太后(从顺治十八年正月康熙帝登基算起),不仅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太后,而且还备受优待、高寿而终,也算是很有福气的女人了。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世祖实录》、《清圣祖实录》


文史砖家


清朝在位最长的是慈禧皇太后,原名叶赫那拉婉贞,十七岁选秀入宫。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咸丰好色,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美人,婉贞二十一岁生下一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二十六岁那年丈夫咸丰皇帝因纵欲过度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儿子同治皇帝即位。孤儿寡母受人轻视,联合小叔子鬼子六奕亲王发动政变,铲除了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开始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后又除掉了慈安皇太后,罢免奕亲王独揽朝政。四十岁丧子,儿子同治皇帝遗传他爸爸好色的基因,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宫女三千佳丽已不能满足他了,为追求刺激,最爱逛窑子,后染上梅毒不治身亡,享年十九岁。至亲的人都离她而去,唯一的追求也只有权利了,从二十六岁丧夫开始掌权至七十三岁寿终,长达四十七年间从未停止对权利争夺的斗争,时刻牢牢的把权利握在手中。历代多少帝王大权旁落,而婉贞一弱女子,能做到这般,也是千年才出这一女。


靴子哨


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钮钴禄氏。咸丰帝死了后,同治帝上位,慈禧联合恭亲王弈昕,打倒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开始了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