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内曾有块“风动石”,清末被德国水兵推倒

厦门岛虎溪岩附近的外清崖(今镇海路靠第一医院一侧)历史上曾有一块“风动石”,今已不复存焉。据一位清朝末年在厦门居住二十五年的美国归正教会牧师腓力普·威尔逊·毕所著《厦门方志》第十六章第五节《虎溪岩》有如下记载:“离这些寺庙(虎溪岩)不远的一条小路上,有一块奇异的大岩石,当地称之为‘风动石’,即风吹过去会摇动的石头。这块孤零零的岩石长40英尺,高20英尺,厚15英尺,重有数百吨,它正好很平衡地坐落在另一块石头的边缘上。任何人都摇得动,大风也会让它动一动。”民国版的《厦门市志》对这块风动石也有详细地记载:“风动石,在外清。石大如舟,底狭横卧他石上,风过栩栩欲动。清光绪戊申年二月二日,为德国舰兵推倒,石坠园中。厦道刘庆汾题‘风动石’三字于其上,藉存其迹,园遂以风动石名。石近已毁。”

1908年二月二日,一群德国水兵来此嬉戏,竟大大咧咧地用力摇动这块风动石,致使风动石滚到山脚下。这群德国水兵肇事后哄散而逃,幸亏未有伤亡。石头滚到了今中华片区苏厝街附近的一园内,道台刘庆汾便于石上题刻“风动石”三字,做为遗迹保存,只可惜后来连石头也毁无遗存。

分析毕牧师当年的记载,风动石当年所处位置应离虎溪岩不远,而且只滚到靠近山谷里,而当时的外清山麓疑在今镇海路靠第一医院一侧。

厦门岛内曾有块“风动石”,清末被德国水兵推倒

1908年前厦门风动石,石上外文应为外国水兵用油漆所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