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自己寫過自傳嗎?

語風心雨


沒有寫,如果 我現在已進入五十的年歲,或許我會考慮寫這個,已過半百,人生經歷已經很豐富,而且這個時候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這一生的前前後後,二十幾的年紀沒經歷多少世俗,也沒有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對人生的感悟也尚淺薄,寫出來的自傳又有什麼可讀性?沒有風雨,沒有感悟,自己曾經的努力也還沒有結果,又能寫些什麼?寫出來的東西又有什麼實質性的價值意義?若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那寫寫日記什麼,不是更好?等到自己成長結了果,想記錄現在或放多想想如何成長,這樣的自傳不是更來得有意義,更有留傳於世的價值。


康熙的貓


我曾斷斷續續地寫過一些記錄自己人生事情,也曾在網站上發表過幾個片段。現將2018年11月在《紅燭文苑》網站發表的《搬家》刊出:

《搬 家》

作 者 / 孫 繼 東

昒昕惺忪,信手燃燈。

握起拙筆,記憶人生。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初期,由於天災和多種原因,偉大祖國的城鄉各地特別是農村,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嚴重困難。以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區為例,橋北的樹木特別是榆樹,幾乎是整年未見樹葉。從放葉開始,一茬又一茬被人們摘去吃掉了。

針對這一嚴峻形勢,黨中央發出了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其中重要一條,就是精減職工和下放城市人口。我的父親因質疑糧米畝產萬斤,而給上級寫報告被定為思想右傾,理所當然地走進了被精減、被下放的行列。

1961年3月28日,農曆辛丑年二月十二(農曆是我小時候聽母親說的,公曆是網上查的),是我們搬家啟程的日子。春天暖陽已經漸漸的向北傾斜,瑟瑟起舞的春風不時陣陣襲來,氣溫依然是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我們一家六口的城市戶口被注消了。父母帶著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其中我是長子,虛歲八歲,二妹妹僅七個多月)和兩個夾紙板做的破木箱及母親使用的舊縫紉機,從赤峰市乘汽車到了巴林右旗大板鎮,在當時的車馬店住了一夜。第二天又坐馬車,走了約六個多小時,行程九十華里,來到了我們全家下放的地點巴林右旗巴顏琥碩公社要爾吐大隊河東第二小隊。途中四個孩子幾次三番被餓哭。

我曾經聽母親說過,當時我們下放戶可以選擇去赤峰市的郊區落戶。父親為什麼要舉家遷往要爾吐河東呢?因為河東是父親的老家。雖然爺爺奶奶身已作古,但河東仍有父親的一奶同胞兄長和三個叔伯叔叔及兩個叔伯兄弟。還有父親的四姑及表弟表妹們。

我小時候聽我四姑奶奶(1910年生,屬狗)講過,大約是1928年,父親虛歲四歲時,隨同祖父從烏丹縣(現在的翁牛特旗)富山溝村(現隸屬於毛山東鄉)搬到要爾吐炮手營子以北的三七地給牧主種田。父親小時候因和當地的蒙古族小孩一起玩耍而學會了蒙古語言。這為後來(1935年)偽滿洲國選拔洋學生他被錄取創造了蒙漢語兼通的必須條件。幾年以後,爺爺奶奶領著兩個兒子(伯父和父親)也從三七地搬到現在的河東(那時河東河西都屬於要爾吐廟上草場),給要爾吐廟上的喇嘛種地(當時的要爾吐廟有幾十個喇嘛)。

根據《巴林右旗志》和《巴林右旗地名志》記載:清末巴林放墾,林西設縣。中華民國成立後,巴林境內的一些牧主也相繼招來佃戶,墾荒種糧。約為1922年最先來河東定居的是兩家(未提姓名)給要爾吐廟裡喇嘛種地的佃戶。以後是朱家等陸續搬來,逐漸形成村落。

1961年我家搬到河東時,河東兩個生產隊約四十戶人家,不足三百口人,我的親伯父孫成林當時是第二生產隊隊長。由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伯父把他家的三間土房(約30多平方米),給我家騰出一間(約10餘平方米),使我們有了安身立足之地。

搬家後的第二天,父親借用了生產隊牛車拉著我去了二十華里以外的巴顏琥碩,先到公社給我們一家入上戶口(農業戶)。再從公社的糧站,領回供應很少的糧食(因為我們是下放戶,吃供應糧到秋天)。由於糧食短缺。家裡每天只能吃兩頓飯來渡饑荒。

這次搬家,在我人生還不太完全懂事的時候,經歷了從城市走向農村的痛苦轉折,這也為後來我的父母和我們兄弟姐妹因農業戶口而身份卑微打上了永久的烙印。

2018年11月12日晨修改於家中

作者簡介:孫繼東 男 195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水利工程師(退休)。1974年全國人民學習小靳莊時,開始學習寫詩。四十多年筆耕不輟。1977年開始,累計在報刊電臺發表新聞稿件200多篇。2008——2010年又用兩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七十多萬字的《巴林右旗水利志》初稿。近年來先後在《今日頭條》《漠北勁草》《紅燭詩刊》《大連文學》《新月小詩》《文學之舟》《品味書莊》《青草文苑》《喬雨詩會》《世界文粹》《作家與文學》等媒體發表各類詩詞200餘首(闋)。


孫繼東877


自傳是顯赫者的專屬,非達官貴人者無權立文,我等貧寒孤陋之徒斷不能為。五十多年的生命歷程如同一張蒼白無神的醜臉,自傳當然是沒有的,不過,既然自己還認識幾個字,為自己傳記一番也算張狂了吧。我的自傳應該很簡單,因為我的半世人生就象一杯普通至極的清茶,微苦透明平淡無奇。

我這樣的混入人群便找不出來的人是無法風光載世的,遺臭萬年不可能,流芳千古沒資本。隨便幾個字自我鑑定以示自矜:羅某,男,漢族,無名氏人士。身無長物,粗識文字,平常愛好舞筆弄文自娛自樂。一生無顯眼業績,前二十年國企職工,後下崗無固定職業,站灶燒飯為生。比較中矩不違法規,無不良犯德紀錄。稍有責任感,基本上會為了家庭去打拼,對家人勉強親愛。本人的缺陷是好飲二兩小酒,喜歡喝茶下棋,亦愛管些他人的“閒事”,由此註定今生庸人一個,更無長進。

上述鑑定,亦可作為我後來的蓋棺碑文。


彥華327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沒有。

但是,總會有一些時刻,一直想給自己寫一個自傳,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想起老家門前的馬路,路基曾是抗戰時期,日本鬼子修築的,小時候仍然是我們那裡的主要與外相連的主幹道。小時候調皮後被老媽追著跑,還被自行車撞翻過,結果老媽也不追我了,趕緊把我抱起來看看有沒有受傷。

還有街坊鄰居,發小夥伴,當初抓幾隻小龍蝦放在家門口提前挖好的小洞裡,倒滿水後,第二天看它會不會挖洞鑽走。

還有跟幾個小夥伴一起去附近的小山上砍竹子做成魚竿,花一塊錢買一副魚線魚鉤,跑到附近的池塘裡釣魚,總是幻想著能夠釣到大魚,然而也是往往不能如意,心裡也暗自發誓,等長大了一定會弄一根真正魚竿,釣到最大的魚。

還有許多許多的兒時的場景時時會閃現在腦海裡,也包含了許多夢想在心裡,直至如今也沒有實現過。

不知不覺也過了而立之年,卻真的沒有認真的回顧自己的過去,只是為了生活中的苟且而活。

看樣子,真的得替自己寫個自傳,等老的時候,記憶力慢慢減退的時候還能瞭解到自己原來還是有那麼多可堪回憶的時光的。





村級市資訊


迄今為止沒有寫過,也沒有這個打算。也許若干年後會有,順其自然吧。

我雖然沒有寫過自傳,但恰巧今天和班上同事聊到這個問題。起因是我覺得這個同事的文采很好,在單位也算個筆桿子,就建議他退休有時間了寫一寫文章在網絡平臺上發表。但他沒有這個打算,只說自己曾寫自傳,記錄自己半生的生活艱辛,但那些只能自己看,不能與外人分享,尤其不能讓自己的家人看到。由此我想,雖然是自傳,寫自己的事,但也不能事無鉅細地把一些陰暗面暴露無遺,畢竟是要留給後人看的東西,不能給後人留下一個消沉的影像,而是要讓後人警醒和奮進的。況且,倘若如實的記載某人的行徑,將之公諸於眾,必得爭得本人許可方行。所以,鑑於此,那樣的記錄還是不記為好,最好忘記那些的不愉快,不然每次看到就如經歷一次傷痛,何苦呢。忘記痛苦和仇恨才能愉快的生活。

所以,自傳要待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時才寫。

大聖,不知我的回答是否可行?


愛清馨愛古詩詞


有也沒有。但是算是寫過。沒成功寫完。

想寫好自己的自傳就我所理解的就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1.有比較多的知識儲備。

文筆的表述能力,以及如何去生動的去引用一些文章來讓自傳充滿著不平凡的感覺。

2、邏輯能力

能夠明確的圍繞故事主線而去書寫,巧妙的利用支線故事添加進來。

3、經歷

個人經歷尤為重要,不然自傳沒有事可傳,那自然也無法無中生有的去寫一些莫須有的內容

我曾試著寫過,斷了,還是多學習,積累社會經驗。試著將身邊所發生的事物利用寫作手法將它呈現出來。

謝謝閱讀



江湖小叨


關於自傳,我沒有系統記過,但在初中至高中,我會在手機日誌上撰寫每一天發生的事情以及感悟心得,某一段時間,我會一直鍾情於一首歌,我會把這首歌記下來,未來聽起這首歌,就會回想起那一段歲月。現在會在閒暇時間翻看過去寫過的日誌,不是自傳,勝似自傳,發生的點滴都會躍然於眼前,我是一個平凡人,我的自傳不會像偉人一樣被廣泛閱讀和膜拜,我只想它存在於我心裡,在某個安靜的晚上,讀一讀,從對過去的總結中,凝望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走更好的路,幹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驟雨初歇xie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試著去寫自己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學的一些經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堅持到最後。今年馬上畢業了,等自己工作穩定下來,一定會好好的回顧一下自己這些年上學生涯中的種種挫折,種種經歷。記錄一下自己這些年所有的經歷,也算是對學習生涯的一個總結吧,這是我目前小階段打算要寫的。等我到了五十歲六十歲的,那時候應該也功成名就了,就坐在自家的庭院裡,陽臺上,洋洋灑灑自由自在的隨意發揮,再去記錄自己畢業以後得經歷吧!


腹有詩書


建議您看一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作者是明代袁黃(袁了凡)以其親身經歷,教育兒子認識命運真相,明辨善惡是非。是一本自傳,同時也是一本家訓善書。

參考這本書,您再想想,人們寫自傳的意義何在,是為了給後人給其他人留下有意義的東西,知識,經驗,正能量,都可以寫進去。


淨土宗南無阿彌陀佛


嗯,沒有為自己寫過自傳,我覺得自傳的一定要有生活的價值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