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而宋江为什么执意要招安?

吃货小V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说水浒第2期:为什么宋江一定要招安?》。

题目中的前提是错误的,居士我在上一篇问答中分析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真正不愿意受招安的只有武松、李逵、鲁智深、阮氏三雄等少数几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所以宋江打出“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并积极谋求招安,势在必行。

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招安是梁山集团的最好出路,可能也是唯一出路。且听居士我慢慢为你分析:

《水浒传》中描写了很多山寨,比如桃花山、二龙山等等,然而梁山与别处山寨都不一样:别的山寨非常小,一般仅能容纳两三位头领,而梁山八百里水泊,格局甚大,所以最终有一百单八将,可谓山寨中的巨无霸了。梁山这么大的规模,不可能像其他几座山寨一样,仅保持一个很小的、在朝廷看来无害的规模,必然会不断扩张,最后到达它所能承受的极限。

《水浒传》中梁山共有三任寨主。第一任是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格局甚小,目光短浅,只想着四五个头领占据这么大一个梁山泊,可谓不思进取了。王伦不知道,江湖上人人都盯着梁山泊,想分一杯羹。所以后来晁盖带着一众手下前来投靠,把王伦吓坏了。当时梁山头领总共有五位,唯一能打的林冲还被王伦得罪过,现在一下来了七个人,还个个武艺高强,真要让晁盖一行人入伙,这寨主谁来当?其实王伦最好的选择就是主动让贤,可惜他不甘,不愿,最终成为林冲刀下亡魂。王伦死得不冤,因为他占的梁山泊实在太大了,成为众人觊觎的目标,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第二任寨主乃是晁盖,他不像王伦这么鼠目寸光,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梁山的规模不断扩展。像梁山这么大规模的强盗集团,想要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必然会引起朝廷的警惕。于是朝廷前后几次派兵征讨,而梁山那些江湖草莽,杀人越货还可以,想跟正规军抗衡,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梁山想要对抗朝廷大军,就必须不断招降朝廷将领,比如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靠的就是徐宁的钩镰枪。

于是每次对抗朝廷大军,梁山都要吸纳、招降新的朝廷将领,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此一来就有了两个问题:

第一,梁山的规模越大,朝廷征讨的力度也就越强。但是梁山的规模是有上限的,如果达到上限后朝廷继续增加征讨力度,小小梁山显然无法与整个朝廷相抗衡。所以梁山必须走招安路线。

第二,梁山中的原朝廷将领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是梁山的主要战力。这些人显然一心想招安,不甘心一辈子做个强盗。而且当初梁山招降他们时,就许诺日后一定要招安。所以梁山中招安派的势力也越来越多,可以左右梁山的路线。晁盖没有看到这一点,一直没有提出招安的主张,所以这些将领就团结在整天把招安挂在嘴边的宋江麾下,最终宋江取代晁盖成了梁山的第三任寨主。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梁山接受招安几乎是必然的结局,这不是宋江一个人决定的,而是时势如此。如果宋江不招安,会有另外一个愿意招安的人成为梁山之主。

而且当时天下有四大寇:宋江、方腊、王庆、田虎。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荡平了其他三寇。假如梁山不受招安,其他三寇中,会不会有一方势力接受朝廷招安,然后来把梁山平了?这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所以梁山不仅必须接受招安,而且必须尽快接受招安,万一被其他三寇抢先了,就悔之晚矣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当108好汉终于齐聚梁山排定座次时,名正言顺当上了梁山之主的宋江终于不再掩饰,公开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招安。



对于宋江的招安,有三个人是直接出言反对的,一个李逵,一个是鲁智深,另外一个就是武松。李逵宋江的脑残粉,是没有自己主张的人,只是一时的气话而已。像鲁智深和武松这两人,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梁山上也有自己的势力,他们是真的反对招安的。另外,像阮氏兄弟、刘唐这些本来就是草寇出身的人,心里也是反对招安的。包括林冲这种被朝廷伤透了心的人也是反对招安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梁山好汉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就是官府之人或者是地主阶级,只是被骗进了梁山,他们对于招安是赞同的。这一类人主要有卢俊义、秦明、关胜、杨志、呼延灼、董平。再加上宋江和他的狗头军事吴用,也是一股庞大的势力。

应该来说,在梁山中,同意招安之人未必会比反对招安之人少。

少年时代,每每看到宋江对朝廷心存念想,执意要招安,最终导致梁山好汉被朝廷当成炮灰,大半好汉死在了征方腊的战场上时,对于宋江真的是十分的厌恶。

然而,等到参加了工作,经历了很多的人情世故,对于宋江执意要招安却也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梁山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多次打得朝廷军丢盔弃甲,何等威风。然而,这只是表象罢了。本质上来说梁山聚义更像是一群土匪聚集在一块,追求的无非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罢了,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

别看梁山初期战绩不错,但是时间一长,缺乏严密组织性的缺陷便会暴露出来,无法长时间与朝廷抗衡。梁山好汉占据水泊梁山,确实是占据了地利,朝廷想要彻底剿灭梁山好汉,难度很大。

但是在梁山水泊四周,全是朝廷军的势力范围,如果朝廷军把水泊梁山围困起来,那梁山就会陷入困境,毕竟梁山数万人马,每天要消耗的粮草不是一个小数目,时间一长,梁山便会从内部瓦解。

应该来说,宋江招安的主张,虽然不符合梁山聚义的初心,但确实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理想的出路。


小镇月明


宋江少钱吗,他一点也不少,除了家业,他在那刀笔小吏上捞的钱也不少,看看他那四处撒钱的样子。宋江少名吗,这就更不缺了,因为他四处撒钱,江湖及时雨美名早已经传遍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宋江缺少的是正统的权力,他渴望得到的也是被朝廷君王认可的权力。

其实在书中描写宋江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宋江格外喜欢吟诗,而且不用提前准备,都是信口拈来,虽然诗的水平不高,但是宋江就爱这个调调啊。一般印象里,吴用是个落魄书生出身,可从吟诗这里来看,宋江比吴用书生气多多了。可以想见,当年宋江一定是刻苦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可是碍于才思运气,始终不能如愿,最后实在没有办法,退而求次当了小吏,总算也是吃口公家饭,但是野心勃勃的宋江怎能甘心。

看看宋江在写反诗之前如何总结自己的,他觉得自己三十好几的人了,只是一个小吏,功不成名不就,虽然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但那算得了什么,只是虚名。也就说江湖好汉送给他的及时雨美名他压根就瞧不上,他要的是什么呢,最后在反诗里也体现了,“敢笑黄巢不丈夫”,也就是说,黄巢他都瞧不上,他要的是权倾朝野的实力,在这里宋江的野心暴露无遗。

可是宋江就是一个小吏,连个县官都远远不如,凭啥权倾朝野。宋江正途走不通,就想到了别的门路,他不是在江湖享有盛名吗,那就结交江湖好汉,聚众造反,发展势力,等有了足够的实力跟朝廷叫板再接受招安,谋取高位。这点他在早期的时候就跟武松说过这个路子,他上梁山以后,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包括几次击败朝廷围剿,他不是真的想打朝廷,而是希望通过对抗彰显自己实力,以便招安之后得到更大的官职。

也许在宋江的理想中是这样的,接受招安之后,自己身居要职,其余一百零七个兄弟都各有官职,到时候在朝廷就是一股极大的势力,而自己呢,可以跟高俅蔡京他们抗衡,权倾朝野,位极人臣,想想都要笑醒呢。正是基于这些想法,宋江才一心一意的想招安,可以说他造反的第一天想着就是如何通过造反被招安。

宋江渴望被招安,梁山上大部分人不但不反对,反而是支持的,而且实际上,真正坚决反对的那是一个也没有。表面上看,鲁智深武松反对的最厉害,武松甚至直接跳出来说反对,但武松反对招安主要是受了鲁智深影响,而鲁智深反招安,说实话他并没有什么十分信服的理由。鲁智深一个鲁字,确实反应了他鲁的性格特点,开头就因为一个卖唱的打死一个正经做生意的,自己也从吃公家饭的变成了逃犯。都说逼上梁山,这对林冲、武松等说适用,鲁智深可从来没人逼他,完全是自找的。鲁智深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物,做事全凭自己喜好,他反对招安是因为他那时觉得朝廷黑暗,而自己又不愿受官家管束,但并不说跟朝廷就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后来宋江几句话劝说一下他也就偃旗息鼓了。招安以后,鲁智深跟着南征北战,也没少出力,可不见懈怠。看看吧,最反对招安的鲁智深也就是口头上牢骚几句,其他人更不用再说了。梁山上压根就没有一个坚决反对招安的人。



其实想一下,如果宋江不被招安,那最后只有被消灭的份,可能一百零八将一个也活不了。退一万步讲,抛开历史原因,把它当作一部纯小说看待,宋江没有招安,而是打败朝廷,坐了江山,当了皇帝,那到时候还能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嘛?最后还不是一样要按照之前朝廷的那一套来办,那些反对招安的人不过是从一个朝廷到了另一个朝廷罢了。

接受招安以后,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总算实现了忠君报国的梦想,征辽打王庆灭田虎,梁山好汉在朝廷里总算打下了自己的威风。可是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老大宋江只不过谋得了既小又没有实权的虚职,其他人就更别提了。后来宋江实在没有办法,想着去打方腊再来提高自己的地位,结果把梁山兄弟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死伤亡走大半,最后宋江自己也被人毒死。

《水浒传》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开局就定下了悲剧的格调,所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兄弟情义只能活在理想之中,所谓江湖义气兄弟平等也只能存在于极其短暂的时期里,理想中的江湖情兄弟义遇上现实里的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最终只能走向灰飞烟灭。梁山好汉们不管怎么怎么走,他们最初理想都只能覆灭。


一览众河小


首先要纠正题主三个观点。

第一:宋朝虽富却不强。不知道题主是从何处得来的这个结论。宋朝虽然重文轻武,没有像明朝那样,货通万国,百邦朝贡。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强大的朝代。

若是宋朝弱小,怎能在西夏、辽国、吐蕃十八郡、大理之间生存,而且吐蕃十八郡与大理,还连年对宋朝进贡。西夏与辽国是结盟关系,但是童贯还敢忽视辽国的存在,领军三十万,去攻打西夏,后来还发兵辽国,双线开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朝的强盛所在。宋朝的弱,弱在了党派斗争上,几乎从赵匡胤以后,宋朝就没能走出党派斗争这一跳死路,最终南宋偏安一隅,还是有党派斗争。辛弃疾、苏轼、王安石,都是党派斗争中的一员。

第二:宋江振臂一呼,梁山有能力与大宋一拼,这更是一种妄断,兵力上,梁山全盛时期,人马不过三十万,但是宋朝有八十万禁军,还有厢军、乡兵、蕃兵,梁山占据的地方。地域上,梁山只是在一个山东,仗着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可是当时整个山东都在宋朝的统治之下。与宋朝版图比较起来,梁山占领的这点儿地方,不足宋朝江山十中之一。

第三:梁山兄弟大部分不同意招安。梁山上不同意招安的有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武松,第二个是李逵,第三个是为了给武松出头的鲁智深,除此之外,水军头领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刻,预示着梁山享受招安,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鲁智深、武松、史进、清风山、二龙山、白虎山、黄门山,这些头领,都可以称之为江湖派别,在梁山上,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朝廷降将派,这一类人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有了日后享受招安,去边关一刀一枪,搏得个封妻荫子的功名。这也是上了梁山后,杨志与武松鲁智深日渐疏远的原因所在。

在梁山上,朝廷降将派,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投降人员,占了梁山人马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些人才是梁山上的多数派。这些人以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徐宁为代表。

宋江要招安,并不是他想招安,而是大势裹挟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谁都知道当皇帝好,可是也要有强大的拥护者,倘若宋江真的不替天行道了,想自己做皇帝,估计朝廷降将派第一个不同意。

还是那句话,林冲曾对王伦说到,梁山,不是你一个人的梁山,梁山,从来都不是宋江一个人的梁山。


言有章

2018年11月18日


言有章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个个本事了得,能文能武,能拈会算。但他们出生背境不同,有的是走仕途之路,卢俊义是也,戴宗是也…尤其宋江,官职不大,可本事通天,左右逢圆,会走仕途之路。大部份英雄在上梁山之前,处于社会的最低层,饱受生活的饥寒,饱受官场的欺压,在黑暗中寻找不到光明。但最终,一个个逼迫上了梁山,落了草,逼上梁山,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上了粱山,也是不得安宁,朝庭时时来攻打,众兄弟更是深恶痛绝,岂可招安。而宋江不同,他不甘心,他要给众兄弟一个名号,给他们一个未来,固此,他依然还是要走他的仕途之路,最终落下悲惨的下场,历史总是带血地书写,望后人三思…





原野之上105


提起梁山英雄招安,总喜欢把账算到宋江头上,这其实并不公道。


虽说是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大好形势下,宋江力主招安有主要责任,但最后是梁山全伙人都接受了招安,责任也是人人有份才说的过去。

首先梁山108好汉有绝大部分人,有愿意招安的意思。由战败投降的官吏,贵族及地主富商组成。不少官位不低,历来受恩宠,屈居梁山为权宜之计。

柴进作为贵族世受皇恩,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上梁山由于内部纷争,对于皇帝并无仇恨,常叹息国为己乱不安,盼招安之心最急迫。


而呼延灼皇帝曾赐踏雪乌骓马,当时受宠若惊表示:"若是误举,干当重罪。”青州兵败后也首先想着借军报仇,投降后也恋恋不忘表白:非是我不忠于国。

关胜任浦东巡检,听了朝廷命令剿梁山,也认为报国之机来了,在蔡京面前献计献策,中计被俘先求一死,投降后更言有国难报的不甘。宋江一再向他们表白,只是暂时避难,只等赦罪招安,以安其心。

富豪世家的卢俊义,更曾立志要灭了梁山,"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正统思想严重。李应等一般地主,并非被朝廷逼上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山大王生活,终提心吊胆,也不及光景好,故怀恋过去的好时光,成为宋江招安的支持者。


可以说这些梁山高层骨干,影响大能量大手下人多,都同宋江不谋而合地巴不得招安,即使宋江没有心也会受影响,何况有心一说从者众,自然愈加坚定了。

其次还有史进、穆弘、朱仝、燕青、杨志等随大流的好汉,本是无奈上山,对朝廷忠心,招安符合他们的愿望。

其他下层手工匠人类的下层分子,肖让、安道全、金大坚之类胆小怕事之人,原来生活还过得去,为寇总觉得提心吊胆不安。


至于坚决反对招安的李逵,却又忠于宋江,一切听命于他。吴用则主张有气度地招安,先阻止后主持。鲁智深阮氏三雄虽反对,但又为"义气"所困囿,自身原因加上人少声弱,最后妥协顺从了。

而朱贵、宋万、杨春、陈达等转投之人,没有啥发言权,跟大头领随大流不出错是不是。

而武松未上梁山就想招安,和他一样希望封妻荫子的人,也大有人在。宋江酒后作诗,道出招安之意,武松却表示反对,道凉了兄弟们的心。也许是受了鲁智深的影响。


不过宋江何等精明,称武松兄弟,道智深师,以情义打动二人心;一面黑脸要杀心腹李逵,哪个敢再言不是?

就这样梁山广大中上层有忠君之心,不愿做一辈子贼人,也看清梁山非久留之地,弹丸之根据地,不乘早归顺早晚被团灭,或四分五裂。

宋江也是这么想的,作为头领不过顺众人之意,既然这么多人支持招安,而招安又符合他的想法,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宋江等人没有料到,替天行道换成护国安民的大旗,也不过被朝廷利用,只落得好梦一场空,悔不当初。出头鸟宋江,无可奈何背上投降派大哥之名洗不脱了。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首先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个小小的修正,在逻辑文史姨看来,小说中八成以上的好汉都是同意招安的,而招安也是梁山的唯一出路,宋江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所以梁山才不幸被团灭了。

换做你是宋江,手下几百个弟兄都对招安很反感你却偏要和他们对着干,这才叫寒了兄弟们的心。我们发现归顺梁山的人有两个群体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那就是朝廷旧将与宋江的倾慕者们。朝廷旧将本来对自己的草寇身份就很介意,若有机会再在朝廷混个一官半职岂不是美滋滋,而宋江的倾慕者们不是山贼就是地方恶霸,你说他们不想过把当官的瘾?

在众多将领中,真正反对招安的也就只有公孙胜、鲁智深、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这几人了。李逵属于宋江的嫡系,虽然在天使到来时闹腾了一阵,但骨子里还是会服从宋江;林冲只想杀高俅,到也不反对招安与否(曹正严格意义上会跟林冲走而非二龙山)。这样一来,宋江只需要说服这几个不想招安的“刺头”就能顺利进行自己的大计了。

梁山招安不仅仅是要为朝廷效力,从大方面来讲也是为国家解忧,剿除外患。这一上升到国家层面,鲁智深、武松在道义的驱使下就必然要出工出力了,而施恩、孙二娘、张青本就是出家人的附属品,自然也会跟着他们去南征北战。至于晁盖的嫡系部队们,他们不愿意轻易脱离团体,也无奈的选择了接受招安。

再从梁山的发展角度来讲,一群矛盾满满身份不同的人能凑到一块着实不容易,长此以往守着一亩三分地并不利于团队成员凝聚(可以看看《残水浒》的戏份)。若要反攻朝廷,你可别逗了,真以为打败高俅和童贯的大军就无敌了,从最极端的角度来想,赵佶把各路人马调回来踏平梁山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有人会说宋江完全可以联合方腊一起干大事啊,其实这种想法不错,但实现起来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梁山只是占山为王,而方腊属于造反,俩家首领聚义的性质就不同,压根也就不会在一起共事。

所以,招安就是梁山团队唯一能选择的道路,只有这样一些绿林人士才能洗白。可惜,赵佶需要的是一个文工团,而不是一支军队…


对于梁山的前途而言,没有谁比公孙胜看得更清楚了。


逻辑文史游


宋江虽然最终脚踏梁山,统领了一群号称英雄的草莽汉子,但其实他骨子里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传统的忠孝仁义道德,在心里占有一定位置。

在宋江身上,优柔寡断和看重声名,士人的特征远远大于他的反叛者特征。

实际上,以宋江的个人性格,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铤而走险。在结果上,其实也算是被逼上梁山。成为山寨之主后,宋江也多次说明山寨反宋朝地方上的贪官不反朝廷,只想替天行道,并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身材矮小,面目黝黑的宋江,本来是山东郓城县押司,虽然不是什么官老爷,但是勉强属于小吏,在地方上也有一点地位,和县令谈笑风生,大家都会给面子。加上宋江家里颇有财产,过一个滋润日子当然是绰绰有余。

平日里宋江为人大方,解救困难,帮助兄弟,结交诸多英雄好汉,积累了大量一些人脉,可以说是官府与民间通吃,谁都会给一个面子。兄弟们一口一个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押司的,宋江还是有荣誉感的。晁盖属于地方土豪,夺取生辰纲,宋江出于江湖义气,私传讯息,放了晁盖等人。不料,被自己的小妾阎婆惜捉住了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历经波折,甚至上了回法场,才到了梁山泊。

宋江愿意接受招安,不仅仅是因为他骨子里有报效国家的初衷,想着为弟兄们谋一个长远的发展,好像还老谋深算地说不能让大家一辈子都背负骂名。还因为,宋江一开始本来就是朝廷的人,地方小吏,获罪一直寻求被赦免,机会如果来了肯定不会放过。

虽然宋江在梁山泊呼风唤雨,做山大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但哪里比得上在朝廷里吃正经饭,光宗耀祖有面子。

对于有抱负的人来说,拥有权力与被认可感是最好的春药。

大哥宋江梦想实现那一刻,就是手下追随者小弟们幻想破灭的日子。坚决反对招安的,其实人数不多。屈从于宋江招安的,也不少。大部分人其实没什么观点和规划,都是跟着老大走。

梁山好汉的淳朴简单和宋江的虚伪做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混沌到秩序化,牺牲了最初始的生活模式。

当然,我们不排除也有很多投机者,只是苦撑待变,并非是真想落草为寇,沦为盗匪。坐大之后,有了筹码,继而得到朝廷的认可。也有的生活在底层的所谓好汉,对于招安也未必会拒绝。

况且,宋江在接受招安之后,从基层小吏一下子当到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奉旨给朝廷四处平叛,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

虽然打仗真的很残酷,兄弟们是炮灰,但对于宋江个人来说,已经达到了巅峰。听起来很腹黑,但有时候人性就是很复杂。宋江的性格与形象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人,宋江也是大部分人。人人都可以不做宋江,但是人人做了宋江也基本上和他一样。或许,这就是宿命吧。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大部分好汉是同意招安的,不信,拉人头凑:

《水浒传》里第一个提出招安想法的人是——武松。

同时,我们看梁山上排名前四十的好汉:

阮氏三兄弟实际上也是希望招安的,他们还没落草的时候就说:

打鱼一生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所以给个机会,三阮也愿意落草。

李逵只听宋江的,所以李逵反对招安的意见并不重要。

然后我们发现,梁山排名前40位的好汉,真正可能反对招安的,只有这么几个人:

1. 鲁智深——鲁智深逍遥惯了,无所谓招安与否。

2. 李逵。

3. 石秀。

4. 李俊、张横、张顺。

没了。解珍解宝兄弟是孙立一家的,当然也是希望招安的。

那么问题来了,梁山上能打的好汉基本是前四十名的,这些人里,反对招安的人也就不到15%。

换句话说,招安才是梁山上众望所归的事。

至于地煞星里,排名60位以后的基本没什么能力,以江湖上的泥腿子为主。

随便拉个五虎将打10个,问题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凭什么说,大部分好汉不同意招安呢?实际上,大家都是希望回到朝廷怀抱的。

话说回来,大家不要觉得梁山上的大哥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王伦逆了手下的意思,死了;

晁盖逆了手下的意思,不收杨雄、石秀——在元杂剧里,晁盖死于祝家庄。

所以,真是大家都反对的事情,招安根本搞不定。


酒骑风


对不起,我认为梁山大多数人是同意招安的,至少占三分二强。我们可以先看下梁山的派系:有元老派,宋江嫡系,登州系,二龙山系,朝庭降将系和一些散人,宋江嫡系主要有宋江,吴用,花荣,秦明,以及江州系的李俊,张横张顺,穆弘穆春,戴宗,李逵等;登州的有解珍解宝,孙立,顾大嫂等;二龙山主要人物鲁智深,杨志,武松等;朝庭降将有关胜,呼延灼,索超,徐宁等;元老派有公孙胜,三阮,刘唐,林冲,朱富等。还有一些小势力,卢俊义,燕青;石秀,杨雄,时迁等。

主降派有宋江嫡系,除开李逵是反对的,还有李俊,童威,童猛虽然不主张投降但也不公开反正。朝庭降将绝大部分是想回朝庭当官的,即使是杨志,林冲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大赦天下,而弄一官半职,封妻荫子。像卢俊义,徐宁,朱仝,李应,扈三娘,等人被骗或逼上的,算是跟梁山有血海深仇,根本就不是一条船上的人,还有神医安道全 ,圣手书生萧让,本来有一技之长 ,活得好好的,干嘛要做贼呢?

反对招安的人只有一小部分,鲁智深,武松,李逵,三阮,公孙胜,李俊童威童猛。但是只有鲁智深比较坚决,李逵只是宋江的走狗,他反对招安是希望宋江做皇帝,三阮和李俊他们也不是因为看清楚朝庭,而是习惯了自由,不想被束缚,公孙胜或许是想成一番大事业。剩下的小团队和散人是不入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