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還是退守?亞馬遜中國黯然離場!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6%。而據另一項調查數據分析顯示,2018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突破6.1億人。同時,2018年上半年國內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突破9萬億元,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2%,這意味著什麼?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巨大!

正因為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越來越多企業在電商領域不斷角逐。阿里與京東的競爭,拼多多的攪局,加之各種母嬰電商、生鮮電商、跨境電商、微店等社交電商的入局,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電商環境,但仍有電商巨頭選擇了退出中國市場,那就是亞馬遜!

退出還是退守?亞馬遜中國黯然離場!


作為中國第一批電商企業,成立於1999年的卓越網,2000年涉足電商業務(2003年淘寶、2004年京東、2015年拼多多),這與任何一家電商企業相比都是元老級。但正是因為定位不明確,管理與資本操作等不足,使得這家電商企業被Amazon以7500萬美元收購變成了亞馬遜中國。15年來,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從15.4%跌至不足1%,轉型迫在眉睫。

4月17日,國內有媒體報道稱,亞馬遜將於本週退出中國,一些亞馬遜中國員工已開始找工作。4月18日,亞馬遜回應稱,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據瞭解,未來三個月,亞馬遜還將關閉中國本土的配送中心。亞馬遜方面表示:“我們將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以確保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

退出還是退守?亞馬遜中國黯然離場!


需要注意一點,此次亞馬遜只是停止為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而不是全部業務撤離,諸如海外購、Kindle等業務不受調整影響,中國消費者仍然可以通過亞馬遜的全球商店從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訂購商品。此外,亞馬遜Kindle的在線內容、亞馬遜雲服務AWS以及存儲業務均不受此次業務調整的影響。

根據亞馬遜中國官網的介紹,目前亞馬遜中國主要包括四塊核心戰略業務:跨境電商、物流、Kindle閱讀、AWS雲服務。本次面臨關閉裁撤的,僅僅是物流業務與核心戰略之外的個人零售電商業務,其他業務均正常運作。

亞馬遜為何要關閉中國市場業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場佔有率問題。數據顯示,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的市佔率為15.4%,2014年則下降至2.1%,2016年僅剩1.3%。而據易觀統計的《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顯示,亞馬遜僅為0.6%,不足1%。可以說,在整個亞馬遜業務體系中,中國市場的業務量微不足道,關與不關,沒啥兩樣!

退出還是退守?亞馬遜中國黯然離場!


而除了市場佔有率的因素外,亞馬遜選擇此時退出中國市場,還有另外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增速下滑。在網民規模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失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放緩。據相關調查數據統計顯示,2013年-2016年全國網購用戶規模不斷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2017年中國網購用戶5.4億人;2018年6.1億人,儘管較2016年的5億人有所增長,但增長率明顯下滑。

另一方面,國外互聯網企業在中國水土不服。不僅僅是亞馬遜,此前的搜索巨頭谷歌、共享出行鼻祖優步,收購易趣的ebay中國,都是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因水土不服而黯然退場。這同時也壯大了本土互聯網公司。百度獨佔鰲頭、阿里霸佔一方,京東與拼多多的崛起,滴滴的壯大,每一箇中國互聯網企業都在高歌猛進。但這個時候,亞馬遜中國選擇了“退守”!

退出還是退守?亞馬遜中國黯然離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