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活不下去”的三個原因

亞馬遜中國今日確認,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亞馬遜表示,“此次調整中受到影響的賣家如希望繼續與亞馬遜合作並拓展全球市場,可以聯絡亞馬遜全球開店團隊獲得幫助。”這意味著亞馬遜全面瘦身,只保留其類海淘的全球商店服務,但無法從亞馬遜平臺上的國內第三方商家處購買商品。

亞馬遜中國“活不下去”的三個原因

亞馬遜在中國的B2C業務徹底輸掉。

儘管大家對這件事覺得理所當然,但依然有不少人表示震驚,畢竟,亞馬遜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巨頭, 沒有人相信,沒有政治風險、體驗不錯的亞馬遜會落到如此的境地。想當年,亞馬遜收購卓越網,以改名的方式進入中國,在2018年的時候,市場份額在中國佔到15.4%,成為中國電商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亞馬遜沒有順勢成長,反而越走越窄,十年過去了,根據易觀統計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顯示,它的市場佔有額,已經滑落到0.6%,在龐大的電商蛋糕市場裡,變得有點忽略不計了。

是什麼,導致亞馬遜節節退敗的呢?

沒有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找到對抗阿里的方式

亞馬遜收購的卓越網,幾經改名後,在2011年定格為“亞馬孫中國”,差不多從改名的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面臨大洗牌,正式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在中國做電商,一定要找到一種對抗阿里巴巴的方式,否則,基本死無葬身之地。在過去的七八年裡,京東靠自建物流、擁抱騰訊,勉強建起了自己的護城河;蘇定則選擇下嫁阿里,保存了自己的命根子;後起的電商,如拼多多、雲集,則依然是依靠騰訊作為屏風,拿下了存量市場。

亞馬遜中國“活不下去”的三個原因

那些沒有找到大樹遮陰,也沒有自己搭建成護城河的電商平臺,基本是困獸猶鬥的狀態,包括亞馬遜中國在內,噹噹、國美、一號店、聚美優品、凡客等等,都幾乎被逼到死亡線的邊沿上。

亞馬遜中國落魄到今天的樣子,主要原因是在移動互聯網沒有搶到該有的用戶份額,流量是電商平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根保不住,自然也就做不下去了,最終走向節節衰敗。

亞馬遜中國很“佛系”,缺乏市場戰鬥力

在亞馬遜中國的朋友透露,亞馬遜是一家比較“佛系”的公司,一方面跟其實外企大公司的子公司文化有關,另一方面跟其人才模式有很大關係。

我們經常說,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運營在互聯網行業,是最沒有技術含量,但又是最重要的工作,一般資歷太優秀的人,很難勝任這份工作,阿里是草臺班子出身,狼性文化盛行,大家相對比較“飢餓”,加上阿里固有的傳統,打起仗來毫不手軟,而且子彈非常充足。

亞馬遜的人就不一樣,個個都是高材生,履歷很厲害,執行力很強,做管理和文職類還好,搞流量,搞市場,則太過佛繫了,不夠“low”,打起仗來很弱雞,很明顯的缺乏戰鬥力。

亞馬遜中國“活不下去”的三個原因

據亞馬遜的員工透露,作為一家著名的外企,亞馬遜中國「基本按時下班」、「偶爾加班」、「最高檔公積金」、「工作氣氛好」…….這種充滿舒適的氛圍,怎麼能幹的過阿里、京東那些嗷嗷叫的狼?而且,人家還要提倡996呢?

總部對中國不瞭解,中國區高層沒有話語權

本來,亞馬遜相對谷歌、Facebook等美國互聯網巨頭,是有天生優勢的,因為他們基本沒有政治和國情因素的阻礙,所以進來很順利,剛開展業務的時候也非常溜。這麼大的一個品牌,如果戰略準確,怎麼說也能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分得一杯不少的羹。

據瞭解,亞馬遜在中國的運營團隊只是執行者,缺乏決策權,即使他們對中國市場很瞭解,但也要聽美國總部的,而美國那邊對中國的認知,永遠是滯後的,這樣就導致,中國這邊的團隊很尷尬。

我們經常說,今天阿里策劃了一個超級話題,明天京東在地鐵上弄了一個爆炸性的事件營銷,但很少聽到有關於亞馬遜的新聞。亞馬遜的廣告,很多都是走逼格,走高冷的路線,只有少數的圈內人對其有感覺,壓根覆蓋不到廣大中國網民。

接地氣,是電商的前提,作為對流量有瘋狂需求的平臺,壓根不接地氣,不細微感受到市場的變化並迅速做出行動,是很難持續增長的,尤其是在中國目前前是狼後是虎的格局下,不進則退。

亞馬遜可惜了,一手很好的牌,最好打的稀巴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