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總所周知,宮崎駿日本文化領域著名的反戰鬥士,對於戰爭的厭惡以及批判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均有體現。而這次在《幽林公主》中他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自詡為“萬物靈長”和“自然之子”的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會如此的惡劣,以至於不可調和。而這個問題一旦去觸及去深究你就會發現,人類光鮮外表下是多麼的血淋淋、赤裸裸,使用動漫的表現形式一定程度上掩蓋其的沉重。同時,十六年劇本的醞釀,導演宮崎駿對自然的思考、CG技術的全新運用,龐大的13.5萬張膠片,外加久石讓畫龍點睛的配樂,使之終成偉大史詩動漫。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片中的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善惡分明的臉譜化角色,都是各種人性糾葛於一起的複雜、活生生的人。正如男主阿席達卡的情感是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層層遞進的,細細深究之下就會發現男主的行為的不同。女當家有錯嗎?沒有,她只想為了自己族人能夠活下去有個生存的地方;珊有錯嗎?沒有,幽靈公主是動物自然方的反擊而已。旁觀者而言,這並非是善惡間的對錯,更像是兩種正義的衝突,這就使得人類與自然的戰爭變得不可調和中又帶了點無奈在裡面。直到後來,女當家聽了雲有僧的慫恿,射下了鹿神的頭,人類的正義性變得模糊了,因為那時候女當家已經分不清這是生產還是自身的慾望了。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天生萬物以養人,而人無以報天”其實從母親與兒子這對關係的角度出發去理解自然和人類也是可行的。人類從產生開始,便是一直向自然索取,沒有所謂的回報。而正如對幼兒的各種寬容,自然也是默默的忍受承擔著。但是,一旦人類對大自然掠奪與破壞變得變本加厲,毫無休止,那麼終有一天會反噬到自身。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動畫中的動物都是會講話的,這樣的設定省去了很多的事,自然對於人類行為的控訴完全就可以假借動物們的口來訴說出來。聯繫到現實當中,人類的所作所為在動物們的眼中會是什麼樣的呢,正因為他們無法說話,我們根本就不得而知。直到臭氧層出現了空洞,厄爾尼諾現象頻發,物種消亡疾病橫行這些不就是自然對人類最為直觀的反擊。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電影的最後,死了的麒麟神在重新找回頭顱後,不再憤怒,力量趨於平靜。這時候生機又開始重現於大地,森林李又開始了新的萌芽。結局似乎是美好的,但是真是如此嗎?我覺得不盡然!雖然毀滅消失生機重現,但是森林如同廢墟的模樣沒有改變,鹿神也沒有出現,那些死去的角色沒有出現。結局可以說是人類向自然的一次認錯,贏得了一個改變的機會。兩者同傷,互相妥協。一方面人類的村莊親人消失不見,另一方面森林再想恢復如初起碼需要耗費上百年。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影片即便在最後也沒有給出人與自然的衝突的解決之道,或許是導演希望用這種方式去引發我們的思考,亦或許是導演對於這個問題自己也沒有答案。宮崎駿所做的就是用一種赤誠而純粹方式,將關於自然、生存、人的業障問題用這種不帶立場的冷靜口吻敘說出來,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卻也分外最殘忍。當然這也是《幽靈公主》能成為其巔峰之作的原因了。

最後引用一段別處描述宮崎駿的語言作為結尾:

這部動漫曾在20多年前警告過人類,現在看來我們是一點都沒聽進去

儘管他的動畫片非常美好,但他實際上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他稱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讓人類變成地球的敵人,認為人類難以逃脫大自然的懲罰。在他接受女記者瑪格麗特·塔爾博特專訪時候,63歲的宮崎駿半開玩笑地說:“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到東京被大海淹沒,NTV(日本電視公司)的電視塔成為孤島。我想看到曼哈頓成為水下之城……我對這一切感到興奮。(因為)金錢和慾望,所有這一切會走向崩潰,綠色的雜草將接管(世界)。”但是,極其悲觀的宮崎駿對孩子們卻有一種類似敬畏的愛,他不想讓自己的悲觀厭世情緒影響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