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为什么抹黑商纣王并美化姜子牙?你怎么看?

天下历史风云


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问法,丑化纣王和妲己,美化周武王,神话姜子牙的人不是许仲琳,而是周朝初年到明朝中叶的主流媒体。

何谓古代的主流媒体?皇帝、史学家、诗人、词曲作者、话本小说作者等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运用自己政治上或者文学上的优势,不断的丑化纣王和妲己,美化周武王,神话姜子牙。

许仲琳写《封神演义》时,他们的形象早就固定了。许仲琳只是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融入到作品中,至多是为了情节需要夸张一些。

从周朝初期到明朝中叶,古人为何要不断地丑化纣王和妲己,美化周武王,神话姜子牙呢?在这个问题中,丑化纣王与美化周武王是一个问题,丑化妲己是这个问题的衍生品,神话姜子牙是单独的问题。我现在逐条回答一下。

第一,纣王为何越来越荒唐?周武王为何越来越英明?

最初丑化纣王与美化周武王的人,就是周武王自己,或者是他授意的周朝人。这件事很好理解,李世民为何要丑化李建成和李元吉,弱化李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形象,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事变属于被逼无奈,他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武王伐纣不同,若是站在道义角度,周武王是理亏的。

武王伐纣的真相是什么?周武王、姜子牙等人在纣王精锐部队远征东夷、殷商都城守卫空虚之时趁机而入,用自己的王牌军队打败纣王临时拼凑的奴隶大军,并且逼死纣王成功建立新王朝。

以有道伐无道,就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弥天大谎。这样的真相,周武王怎么可能嚷的世人皆知。为了维护统治,为了让新生的王朝有延绵后世的底气,周武王必须把纣王说的一无是处,把自己攻打商朝的行为上升到顺应民意、替天行道的层面。

于是智勇双全的纣王变成荒淫无道的昏君,周武王也由一个侵略者变为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相信,纣王的臣子和后代也曾进行过激烈反抗,但是大局已定。周朝八百年的统治过后,谁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如何?周朝灭亡后,纣王残暴的形象已经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周武王在美化自己贬低对手这件事上,堪称一代宗师。

周武王为了维护统治丑化纣王,可是纣王身上的脏水并不是周武王一人泼上去的,甚至在周朝灭亡后,纣王又有许多暴行问世,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有一句话就是答案,他说:“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墙倒众人推。纣王的形象已经狼狈不堪了,再加点荒唐事又有什么关系,纣王也不会醒过来找自己算账。于是后人把一个昏君能做的事都加到纣王身上,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纣王身上的脏水早就变成涂料,不使用化学产品已经洗刷不净了。许仲琳写《封神演义》时纣王之恶早已天下皆知,他也只是为了剧情需要增加一些小料,主要是与苏妲己在一起狼狈为奸的事情。许仲琳算不上抹黑纣王第一人,甚至他连抹黑纣王的主力都算不上。但是他在抹黑纣王这件事上居功至伟。若不是他的小说,以纣王和妲己生活的年代,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第二,后人为何要丑化妲己?

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纣王是昏君暴君,还是亡国之君,这类皇帝身边一定要有一个妖妃才说得通。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是不是每一位荒唐残暴的君主身边都有一个类似于妲己的妃子。这些妃子干涉朝政、奴颜媚主、残害忠良,皇帝都是好皇帝,只是受到她们的枕边风才变得不可理喻。即便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一个女人再受宠也不可能产生这样的作用。但是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都这样认为,庙堂之上的国之栋梁都这样认为,妲己等人也只能“担此大任”。

纣王妃子众多,妲己为何能成功入选祸水的角色呢?或许是因为妲己的来历吧。她是有苏氏的公主,纣王打败有苏氏后她作为战利品被送到纣王身边。这样的身份,比正规途径进入后宫的女子更有话题。

第三,后人为何要神化姜子牙?

孔子和关羽为何被神化?因为统治者和百姓都需要这样的人。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科举制出现后,所有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都要苦读儒家经典。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地位只能一次次升高。关羽是忠厚仁义的代表,忠于汉室、义薄云天等等品质都是统治者喜欢的,也是群众向往的,因此关二爷也能享受后世香火。

姜子牙也是如此。他才华出众却怀才不遇,得到赏识时已经年过六十。只这一条就足够后世顶礼膜拜,无数得不到重视的人都可以用姜子牙的经历安慰自己。姜子牙在儒学、法学、纵横学等方面都有成就,是后世公认的“百家宗师”。这样的人,自然能得到后人的敬仰。这份敬仰,时间长了就会神化。另外姜子牙还是周武王成功伐纣的大功臣,并且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贡献卓越。这样的臣子自然会得到历代国君喜欢。因此姜子牙既有群众基础还有君主赏识,只要时间一到,被神话是必然的。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夜狼文史工作室


商纣王、杨广这些人,都是正史盖棺定论的昏君、暴君,你写小说你怎么写?不可能先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的反驳“正史”吧?把纣王写成圣主?那你是写小说还是考究历史?

他只能按照正史书写的历史形象来写,加一些野史和民间传说,

如果你不是研究历史的,或者就认为商纣王是昏君,而他写的小说《封神演义》把纣王写成明君圣主,你会不会又觉得他是在洗白纣王呢?

就如同很多人觉得《武媚娘传奇》《走向共和》等电视剧洗白武则天和慈禧、李鸿章等人一样。

看历史就像盲人摸象,你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史料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你怎么能认为你觉得的就是对的,就认为是真实的历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