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阻碍长株潭合并发展?

无名小卒58933


深研规划城建,关注教育,买房上学就看老左说长沙(公号同名)。

笔者在2004年就来到湖南,这么多年了,一直看着长株潭城市群在磨洋工。

长株潭城市群,省政府是出台了总体规划。但是到价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融合程度并不高,统一了区号,统一了金融系统,开通了城际铁路,但是没有公交化运营,道路主要是芙蓉路拉通了,其他的项目一概没有落地。

可以说,长株潭城市群还没有发挥1+1+1>3的规模效应,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三个城市利益诉求不一样。长沙在湖南省的首位度还不高,省市两级政府都想做大长沙,并不想与株洲湘潭共享发展红利。

长沙主城区不大,向南发展是必然,但是暮云片区至今没有大动作。长沙宁愿发展宁乡,浏阳这种偏远县市。

其次,省级政府没有强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只能是省委省政府出面才能协调到位,让三个市自己协调,那是天方夜谭。

还好,从2018年开始,省委高度重视,推出了三干两轨四连线工程,包括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芙蓉南路快捷化改造、洞株公路快捷化改造,红旗路南延线;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线,完善长株潭城铁运行机制;潇湘大道南段项目,新韶山南路、昭云大道。

长株潭融合发展,首先是交通融城,然后才有产业融城,城建融城。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欢迎交流探讨?


老左说长沙


超大型城市己是过时的观念,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

株洲这个所谓的老工业城市,早己名存实亡,只剩下火车站经济,南车被北车吞并,中车集团重北轻南,高铁本身作的就是公益性质的赔钱买卖,两车自合并以来,效益持续下滑,光凭高铁机车,算不上什么工业城市,其主要是商业,与长沙没有互补,反而存在竞争,长沙会与株洲抢夺外来商业投资,事实上它己经抢了。从卫星图上看,十年间长沙与株洲城区的距离几乎没有变化。

湘潭虽然工业有所下降,昔日八大厂矿,有两家己不存在,但仍然是一座工业城市,湘钢是长江以南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有人胡说钢铁是夕阳产业,但没有钢铁可以吗?!它是基础产业;江南、江麓机械厂,江滨都是老牌军工企业,军工生产没受过大影响,电机厂是中国机电企业前四的企业,同样也从事军工生产,电缆厂为湘钢兼并,现属华菱集团,生产继续;吉利汽车也在湘潭扎根,正不断扩大规模。长沙与湘潭存在一定互补的可能,没有什么竞争,从卫星图上看,十年间长沙河西城区与湘潭河西城区,通过双方对九华和坪塘的开发,距离越缩越短,己快连接到一起,从湘潭三桥右拐下桥,一条直路,九华大道连着坪塘大道,再连着金洲大道,可直达长沙西站,再一路直行,过三叉戟大桥、捞刀河大桥,又可连接万家丽路,再从芙蓉大道回来湘潭河东城区,走河东大道,转双拥路,又回到湘潭三桥,正好是长潭城区的一个内环线。长沙地铁三号线也计划连通至湘潭城区,将长沙西站与湘潭高铁北站也顺带连上了,而株洲被暂时放了下来。

长沙正大力发展大河西,企图与宁乡市城区连接,新的通用机场也规划到了更接近湘潭、娄底的宁乡大屯营,长株潭中间的地区己经被改为城市绿心,将来不会大规模开发。搞不好,可能还会将娄底地区纳入城市群中来,甚至可能以娄底取代株洲,相比之下,这个位置更偏向湖南省的中心,离相对落后的湘西北更近,对全省的辐射作用更大。

长沙与湘潭可能还达成了一定的房地产开发默契,工作在长沙,生活在湘潭,完全有实现的可能,也许将来唯一的障碍就是湘钢的环境问题,如果把湘钢迁往娄底与涟钢合二为一,企业规模更大,也不会丢掉这个产业,对核心区域的环境也没有了影响,湘潭就真正变成了宜居城市,重点发展地产、旅游和城市居民所需的商业,分担长沙的居住压力,为吸引周边人口,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棉。

过去认为,长沙存在私心,不愿意向株洲、湘潭靠拢,先是发展长沙县,又调头向宁乡发展。不可否认,地方保护主义的私心一定是有的,但却更像是先在外面划线圈地,再向内充实,湘潭更小、更近,更容易先“吃”下来。湘潭倒是一直积极向长沙靠拢,河西连接长沙的沿江风光带,己基本建好,只等长沙接过来,成为比长潭西高速,更快捷的连接核心城区的通道,而河东连接长沙和株洲,河西连接株洲的通道,都相对滞后,尤其连接株洲的部分,多年来,只有一条天易大道和株易路口往株洲方向的旧路改造,两地连接部分的发展也显得没有什么吸引力,城市绿心区,将长潭与株洲割开了。


沉140769451


长株潭早就合并了,名叫长株潭城市群,不叫是长株潭市,是经济合作,规划合作,发展合作,而不是行政合并。五十年代,有人提出把长株潭合并为毛泽东城,毛泽东不同意。现在又有人提出把长株潭合并成一个市,虽然没有人反对,但是国家发展城市群的宗旨不允许,生态环境建设不允许,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不允许。

长株潭合并很容易,开一次会,作一个决定,下一个文件就行了。如果长株潭(1+3)城市群可以合并,那么湖南(3+5)长株潭、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城市群是否也可以合并呢?肯定不行。如果城市群可以并为市,那就不叫城市群,叫做城市“摊大饼”。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以一个大城市为依托,三个以上城市为单元,是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形成空间组织紧奏、经济联系紧密的大都市联合体。

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可的世界级城市群有: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夲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部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至2018年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城市群有: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长株潭是我建设和发展最早的城市群,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验区。

长株潭早就实现通讯同网,三市统一使用0731电信区号。金融同城,三市银行可相互统一结算。交道同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铁路、长株潭公交让三市实现了半小时生活圈。目前,连接三市的磁悬浮快线即将开工,北起长沙河西地铁三号线山塘站,经湘潭高铁站、株洲高铁站、长沙高铁站,直达黄花机场。长株潭磁悬浮快线开通后,会使长株潭城市群的居民交通更加便捷,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一样。


大顺自然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

2017年,湖南GDP合计34590亿元,长株潭三市GDP合计为15171亿元,占湖南的比例高达43.86%。

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长株潭地区面积2.8万平方千米,面积占湖南的比例为13.22%。

2017年人口6860.2万人,长株潭地区人口1500万左右,占湖南的比例为21.8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占长株潭地区以湖南七分之一的面积吸引了湖南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的同时创造的GDP接近整个湖南的五成。

从历史数据来看,长株潭地区可谓是湖南的精华之所在了。但三个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很大,长沙已经破万亿,而株洲和湘潭的经济发展都没有超过3000亿。

从产业结构方面来讲,长株潭三地的互补性很强,但是三个地区各自为政的现象很是明显,尤其是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株潭中的老大,没有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


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出,2018年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官微发布消息,长沙南部片区概念规划设计正式启动,这个速度其实说明了长株潭合并发展艰难的问题所在,毕竟长株潭概念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



驽马小卒


不是湖南人,没有在那里亲身生活的体会。只能从一般规律上做一个分析。现在也不光是长株潭一体化遇到问题,国内其他的城市同城一体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四川的成德绵一体化,陕西的西咸一体化,大到长三角的宁沪杭城市群,问题的原因基本都差不多,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行政区划的体制原因。中国的现实是,行政力量主导一个地区的发展格局,而财政,规划,土地,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是以行政区划为界,分社吃饭的。所以,在行政区划不被打破的情况下,区域的分工合作设想很好,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时候很难开展。比如长株潭三个城市,株洲有比较强大的工业基础,是共和国建国初期钦定的工业城市。但如果让长沙的工厂迁往株洲,肯定会影响税收。你让长沙分工发展教育、旅游和文化产业,这可以,但问题是这些产业产生不了多少税收。行政区划的分割,是同城化的根本障碍,不对区划进行调整是很难克服的。

第二个原因,是发展阶段的原因。长株潭地区的老大是长沙,然而长沙的实力在全国排不上前列,GDP总量刚过万亿,全国15名左右。以这个实力,还远远没有达到经济要素外溢的程度,很难给株洲和湘潭多少转移。金融服务业牛逼到那个程度的上海,仍然不忘跟江苏浙江抢工厂,从商飞到特斯拉哪个都不放过,何况长沙这种体量的城市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体化对于株洲和湘潭的好处有限,也不会有太大积极性😊

第三个原因,产业结构的原因。长株潭一体化之所以提出,首要的原因是他们三个离得近,而不是产业高度互补。长沙作为湖南首位城市,在二三产业方面都有优势,这些年在全国叫的比较响的是文化产业。株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冶金和机械比较突出,以前号称铁路枢纽,但高铁枢纽被长沙抢跑走了。湘潭还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工业门类跟株洲差不多,搞一搞红色旅游?政治影响大但挣不了多少钱。三座城市都提出搞先进制造业,该如何互补,确实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个原因,是省级层面的原因。强市模式有他的好处,也存在隐患。如果将长株潭进行合并,升格为一个中南地区的副省级国家中心城市,一城独大的做大以后,势必会拥有更多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类似于以前的计划单列,这意味着对省级权限的消弱。再想一步,万一直辖了怎么办?好可怕。所以省级层面虽然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但更倾向于以省为主体,用省的权利进行协调和撮合,而不是把省的权利放下去,尤其不能把省的权利转移给某一个市。

第五个原因,人口面积的原因。长株潭三个城市,加在一起,面积28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0万,加上流动人口撑死不超过1500万。就算合并成一个城市,在中西部也不占优势。重庆都市圈(原四川省重庆市的范围,不包括涪万黔三个地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左右。成都市1.4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武汉市和郑州市,面积都只有七八千平方公里,人口都突破了1000万。从这些对比就可以看出,长株潭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其它中西部大城市。长株潭的面积偏大,人口偏少,城区短期内连不起来,起码最近一个历史时期,长株潭应该定义于一个城市群,而不是一体化的大城市。


万里蜀江客


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

长沙将市区工厂企业外迁,不是向中心地带发展,也是宁乡星沙,市政府都外迁至河西,明显远离发展方向。

湘潭市发展主要依靠湘潭县的发展,缺乏造血功能,倒挂。湘潭市本来就是在湘潭县城发展起来,株洲是从湘潭县划出去的。小时候唱的浏阳河,也就是长沙也有一部分属于湘潭县。就算融城,只不过是把湘潭县的行政区划改为长株潭城市群。

老县城被湘潭市吞并后,开始造新城计划。也成了与株洲合城的主力,加上株洲缺乏发展方向,将发展方向朝着易俗河方向,新拉通了几条公路,跨城公交也在考虑中。

九华也是湘潭县主要发展的地方,与长沙坪塘也拉通了公路,跨城公交。九华的发展还算可以,但坪塘的发展后劲不足,一个广场几年都没成型,有建筑已经烂尾,电影小镇项目算是霸蛮搞出来的项目,去年才开始营业。

湘潭县发展九华易俗河,是地理环境决定,太过于靠近市区,将来行政区划划入湘潭市有极大可能。


邓炜定


以邻为壑,是大湾区建设最大的高墙(有感于长株潭一体化和大湾区建设)

中国人号称礼仪之邦,对外人很好,对邻居却很难做到和谐,不发生怨恨,就是不错。老死不相往来就是说这个邻里关系。

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原来长株潭一体化也喊了多年,这种表面口号,实则不然的情况比比皆是。

原来长株潭一体化,株洲从0733的区号都变成0731了,同城同号,我想这下好了。那天我去银行转账,株洲卡转一万元去长沙卡,后来一看收费,ATM机毫不犹豫收了一百。转一万收一百,同城之间,一体化也就这样了。

时至今日,大湾区建设提高到国家高度,香港打电话回来便宜,内地打香港贵,最后折中好了,搞了一个套餐。啧啧称奇,就是小打小闹。

坦洲已经是珠海的一部分,珠海几乎是坦洲的大部分,可是,坦洲和珠海的融合度不畅,连条路都修不好,每天堵车在出关那里。每天看到原来那关口的特区边检站,我就知道,这个融合多么的难。

难在哪?难在一个利益,条块分割,利益导向。没有谁会把好东西白白放给人家。无论是人财,物,哪样都不行。哪怕闲着也不给。这是人性的弱点,更是各部门,各行政单位之间的壁垒。

大湾区建设,不解决以邻为壑的小农思想,就会出现扯皮打架的事,就会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就会锣鼓喧天,草草收场。

当然,我想应该不会,国家应该有智慧破解这道难题


江永多杰袁灿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

2017年,湖南GDP合计34590亿元,长株潭三市GDP合计为15171亿元,占湖南的比例高达43.86%。

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长株潭地区面积2.8万平方千米,面积占湖南的比例为13.22%。

2017年人口6860.2万人,长株潭地区人口1500万左右,占湖南的比例为21.8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占长株潭地区以湖南七分之一的面积吸引了湖南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的同时创造的GDP接近整个湖南的五成。

从历史数据来看,长株潭地区可谓是湖南的精华之所在了。但三个城市之间发展差异很大,长沙已经破万亿,而株洲和湘潭的经济发展都没有超过3000亿。

从产业结构方面来讲,长株潭三地的互补性很强,但是三个地区各自为政的现象很是明显,尤其是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株潭中的老大,没有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

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出,2018年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官微发布消息,长沙南部片区概念规划设计正式启动,这个速度其实说明了长株潭合并发展艰难的问题所在,毕竟长株潭概念提出已经有些年头了。


华海影视工作室


株洲湘潭合并,与长沙形成湖南的两极,才是正道!


艺为欢


我是湖南人,到两广贵做过小生意,觉得那地方人善良,实在,团结帮助,我在广西宾阳,县委副书记跟我做生意,用小车接我去观礼,从不欺负外地人,而湖南省会长沙,我在火车站就上过不少当,从广州托回来的货,到长沙站还要过磅加费,出站后到处拉客,上公交行李也加费,长沙人称这叫杀猪,敲杆,长沙人还会骂人,喊人就叫什么B,反正鄙话连天,句句带B,试想,一个到处潜伏敲诈,鄙话连天的城市能叫好城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