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23161303
我是遼寧營口人,今年57歲,老家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順治八年,我老祖宗在營口當兵,是個小官,感覺營口很不錯,就把家屬接來了。當時登州府管到營口,加上山東,河北,河南生活很艱難,很多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我身邊的朋友,鄰居祖上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膠東半島,很少有魯西南和河北河南人。記得我小時候(1969至1979住農村),每當碰到山東討飯的,我爸爸不但要給吃的,還邀請上桌一起吃飯,雖然那時候吃的很簡單,爸爸總是說:這是老家的人,雖然他們有時也會去偷竊,我們也不怪罪。回頭再看看青島人?不但排擠東北人,吃了事還嫁禍東北人,說他們是白眼狼一點都不過份。
手機用戶66006650140
我是山東煙臺人,我給你說一下膠東人為啥闖關東吧。
膠東人闖關東一般有兩條路,一條是海路,從煙臺可以直接到大連;一條則是走陸路,沿著渤海灣轉一圈,到達東北。
走海路的一般到達遼寧就停了,走陸路的還會走的更往北。如今的大連、營口一帶的方言跟膠東一帶的方言很像。走海路有危險,而且需要船票,對很多膠東人來說,都選擇了一路做點手藝活,半乾活,半走路的到了關東。別問我為什麼知道的,因為我的祖先就這麼走過。
至於為什麼闖關東,就一個字:窮。膠東半島是典型的丘陵地帶,糧食產量低。另外,在那個時候中國的海上貿易不發達,無法以海謀生。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膠東半島就是窮,就是吃不飽。為了生計,為了活路就只能去外闖蕩。
河南、山西遭災了,後走西口。我們山東人就是闖關東,因為東北是黑土地,人少地多,去了之後,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但最起碼不至於餓死。這都是被逼出來的,安土重遷的中國人,如果不是迫於生計,是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的故鄉。
除了以上實際的問題以外,還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傳說黑龍江的龍,出自山東。這條龍專門保佑山東人,這或許也是一個重要的理由吧。
闖關東是艱辛的,很多人一去不復返。
不過,現在有些變化,現在很多之前闖關東的膠東人開始迴流了。這也是時代背景下的變革吧。
東東歷史
遷徙之旅
闖關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人口遷徙,自晚清開始,大批河北、山西、山東的移民背井離鄉,來到了東北廣袤的黑土地,披荊斬棘,開發蠻荒。既發展了東北的經濟,也保護了邊疆的領土安全。僅就吉林城周邊而言,河北移民多從事商業,山西移民多從事金融業,而佔比最大的山東移民則大多從事農業等強體力勞動。但無論從事何業,都有一定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即提問中提到的關東當時的情況。
放木排
一、關東弛禁。在清初暫短的鼓勵移民遷入後,自康熙八年起,為保護東北所謂龍興之地的資源獨享,清政府取消了招墾令,康熙九年開始修建著名的柳條邊牆,康熙二十年柳邊修築完成,東北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封禁歷史。乾隆四十年特旨“永遠禁止流民,勿許入境”。嘉慶、道光年間甚至多次組織清查流民,甚至發生大規模放火燒莊和武力鎮壓的情況。但東北大面積待墾沃土對關內無地、少地的農民來說,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衝破清政府封禁,闖關東的傳統一直沒有被徹底消滅。
鹹同以後,沙俄大規模染指東北邊疆,致使中國大面積喪失國土。為避免東北被沙俄完全鯨吞,自光緒初年開始,東北開始弛禁招墾,長期實行的封禁政策被徹底廢除。關內移民於是大量湧入,其中飽受自然災害的山東移民更是形成了沿襲至民國的闖關東傳統。
拉大鋸
二、近代東北經濟的發展需要。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發展民族經濟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在東北的吉林,最先興建了吉林機械局、寶華電燈廠(發電廠)等民族工業,此外,吉林豐富的林業、礦產資源也開始了大規模開發,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力,而闖關東的移民掐好可以解決東北發展經濟的勞動力不足這一實際狀況。特別是由於一戰導致帝國主義國家無暇東顧,這一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速度加快,東北吉林的煤炭、有色金屬、燒窯、釀酒、紡織、火磨、木材、榨油、製鞋等等新興行業中都有大批山東移民的身影。
採礦選礦
三、山東人的鄉幫認同極強。“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中國人的同鄉意識非常強,而初到東北的山東移民,多從事農業、手工業、採集業等初級勞作,在艱苦的勞動環境中需要同伴默契地配合,而沒有口音、飲食習慣差異的老鄉則是最佳選擇。所以很多先到東北的移民,一旦發現了就業、創業機會,會首現想到同鄉人做幫手。於是就出現了先到者回鄉招募同鄉的情況,很多後來者到東北後也想方設法找老鄉幫自己度過起步時的難關。以吉林為例,無論是過去採參伐木,還是後來的運輸、搬運,所形成的“行幫”,多由某個山東移民組織一群自己的老鄉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解放前河南街最大的和興隆百貨,從經理到服務員,清一色是山東黃縣人。
火車站“腳行”搬運
清末民初,日本和俄國都加緊對東北的殖民入侵,兩個帝國主義強盜甚至因利益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而此時,東北的人口數量並不多,有人說此時闖關東遷入東北的人口超過1800萬人,而十之八九是山東籍移民。回望那個苦難、艱辛而不失偉大的移民歷程,若非闖關東的先輩實邊,後果真的不堪想象。
二戰後日本滿史會編撰了一部著名的書籍《滿州開發四十年史》,在書中,日本編者不無感地寫道:反之,中國人向滿州(日本人稱呼東北)移民……成為世界史上無以倫比的民族大遷徙,與日本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移民如此失敗……原因之一就是由於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低,無法同他們競爭……
寫到此處,本人無限感慨。因我母親就是闖關東的山東移民後代(母親祖上居山東登州府萊陽縣於家莊),幾代前挑筐到達吉林市,為生活辛苦奔忙,最終定居斯土……
吉林烏拉永昌源
當年山東人闖關東。是因為當時山東督軍是張宗昌。張無惡不作。收刮民脂民膏。當時的人頭稅就是張提出來的。東北當時是在張作霖統治下。百姓生活很好。據說當時一毛錢能吃一碗餃子。所以。大多數山東人都奔東北來。
熊大湧
關東能讓內地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活下去,絕大部分闖關東的人其實目的都是為了活下去,而東北作為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是中國土地最肥沃、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由於寒冷的氣候和清朝統治的封鎖,這片豐富肥沃的土地上人口十分稀少。再加上與華北地區臨近,關東地區自然成為山東等華北百姓的最好遷徒之地
小有歷史
東北的資源稟賦能夠解決山東人的基本生存矛盾
前鋒讀史
東北地廣人稀倭瓜土豆可以吃飽飯
君子蘭168411877
闖關東!當時東北地大物博,但人口極其稀少!部分歐洲人和蘇聯人在東北居住!
除了闖關東還有逃戰荒的,逃戰亂的和逃饑荒的全國各省各地的人!所以說東北尤其是黑龍江省是全國各地的人聚集成的河北和山東比例多些!
微服私訪1982
建議去看電視劇《闖關東》,說的挺清楚的